劉志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中國的先人們很早就認識到:“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一部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就是人民在實踐中探索創新的歷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具有蓬勃創造活力的民族,四大發明在世界發明史上熠熠生輝。近代以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創新圖強的步伐從未停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堅持自力更生、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改革開放點燃博采互鑒、以開放促進創新創造的火種,匯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創新讓世界矚目。
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這為黨員、干部在新征程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保持戰略定力,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發揮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以新的思路、戰略和舉措,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好完成黨的中心任務,更好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注入強勁動力,提供重要遵循。

開拓創新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導,需要善于獨立思考、善于總結經驗、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的領導,沒有先進政黨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犧牲,中國人民就無法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各種反動派,中華民族就無法改變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我們的國家就無法團結統一、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向繁榮富強。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新征程上,黨員、干部必須著眼于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領偉大實踐,以真理的光芒照亮征程,讓偉大的事業生機盎然。
開拓創新需要我們研究規律,把握規律,遵循規律。善于把握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先進的重要因素。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并把這些規律運用到實踐當中,指導和校正自己的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標志著黨對“三大規律”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社會主義只搞了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把握還非常有限,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還處于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面對前進道路上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黨員、干部要勇于探索、敢闖敢試,更好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和規律,不斷實現從未知到已知、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跨越,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開拓創新要求立足中國具體實際、獨立自主開辟前進道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古今中外的歷史都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能夠亦步亦趨走別人的道路實現自己的發展振興,也沒有一種一成不變的道路可以引導所有民族實現發展振興;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歷史深刻啟示我們,如果道路錯誤,我們不僅達不到目標,甚至可能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敢于突破條條框框和既有模式,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完成救國大業;探索并找到一條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道路,完成興國大業;探索并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完成富國大業。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新征程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4億多人口的大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保持強大前進定力,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持道不變、志不改,堅定不移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我們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開拓創新要求以學習立黨、興黨、強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學習作為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作為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作為登高望遠的有效方法,堅定不移地號召全黨同志堅持學習、加強學習,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伴隨著每一次學習熱潮,黨和人民事業都會實現大發展大進步。在學習中,我們黨不斷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振奮精神、凝聚人心,攻堅克難、推進發展。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黨員、干部必須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帶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真功夫、長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開拓創新需要團結奮斗。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我們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還要靠團結奮斗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只要14億多中國人民始終手拉著手一起向未來,只要96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與人民心連著心一起向未來,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那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的鋼鐵意志,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的鏗鏘步伐,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我們撰寫《堅持開拓創新》一書,正是致力于深刻認識我們黨開拓創新的非凡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牢牢把握新時代堅持開拓創新的實踐要求。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始終保持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始終葆有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必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