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偉大歷程孕育思想結晶,百年奮斗濃縮寶貴經驗。堅持斗爭、不懈斗爭、頑強斗爭,勇于并善于在斗爭中前進,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也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敝袊伯a黨在百年奮斗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堅持敢于斗爭就是其中一條重要的經驗。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深刻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建黨之初和大革命時期,我們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發動工人運動、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推進并幫助國民黨改組和國民革命軍建立,領導全國反帝反封建偉大斗爭,掀起大革命高潮。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革命戰爭中堅持敢于斗爭并最終取得武裝斗爭勝利。這一“偉大斗爭”的意義在于,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敢于斗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一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了 毛澤東思想,為中國革命的成功提供了思想武器。二是不斷夯實黨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并在啟發群眾的同時,扎根群眾,發動群眾,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為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三是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為我們黨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凝聚了強大力量。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各少數民族、愛國知識分子和華僑等,在中國革命斗爭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我們黨在這一時期領導偉大斗爭,都是圍繞這一主要任務展開的。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堅持敢于斗爭,戰勝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一系列嚴峻挑戰,肅清國民黨反動派殘余武裝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進行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工作的經濟領域的斗爭;進行抗美援朝斗爭,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新中國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這一“偉大斗爭”的意義在于,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走向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許多偉大斗爭,并在這些斗爭中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一是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走向全國執政后,我們黨的斗爭領域更加多樣,面臨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新中國各項事業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巨大的內外部壓力,但中國共產黨人并未退卻,而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精神,自覺勇敢地迎接挑戰,進行一系列氣壯山河的斗爭,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二是必須準確認識把握社會矛盾,確定中心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但后來的斗爭實踐并未很好地貫徹這一思想,反而將大量人民內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最終使黨和國家的事業遭受重大挫折,這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大教訓。三是斗爭實踐必須堅持法治原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斗爭,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以破壞法治為代價搞所謂“群眾運動”,必定會帶來深刻的教訓,必將產生嚴重的后果。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圍繞完成這一主要任務和解決這一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斗爭。這一“偉大斗爭”的意義在于,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中國趕上時代,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在實踐的基礎上堅持敢于斗爭,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一是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工作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過去的歷史作了系統的總結,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辟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二是大力弘揚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的斗爭精神。在改革開放這場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我們黨展現出勇于拼搏、只爭朝夕、開拓創新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并在不同時期的改革實踐中相繼形成特區精神、抗洪精神等偉大精神,為偉大斗爭提供了精神動力。三是堅持守正創新,不斷發展黨的創新理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幾代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斗爭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性地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需求的斗爭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圍繞完成這一主要任務和解決這一主要矛盾,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進行捍衛政治安全的斗爭,維護人民利益的斗爭,清除改革痼疾的斗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斗爭,應對新冠疫情的斗爭,等等。這一“偉大斗爭”的意義在于,使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取得巨大成就,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改革開放以后,黨內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以及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確保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爭取在偉大斗爭中取得更大成效。二是著眼“兩個大局”開展斗爭實踐。“兩個大局”是我們黨做事決策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立足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蔽覀冏珜憽秷猿指矣诙窢帯芬粫侵铝τ诩訌婞h員干部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激勵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