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韋樂
近日,廣西南丹縣八圩瑤族鄉甲近安置區附近的連片紅高粱別樣紅艷,把安置區映襯得更加美麗,前來打卡觀賞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
“這片紅高粱太美啦,朋友圈都被刷屏了,我們幾個朋友忍不住又來第二次。”來自金城江的黃蘭芳和她的朋友又拍視頻又拍照片,忙得不亦樂乎。
據了解,這是南丹縣丹泉酒業紅高粱種植基地,該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利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程機械化連片種植紅高粱,不僅收獲紅高粱的經濟價值,幫助安置區80多名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還能利用紅高粱的觀賞價值,吸引游客前來觀賞,促進縣域休閑農業發展,算是“一粱三收”。
近年來,該縣著力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依托丹泉酒業集團,加快推進白酒全產業鏈布局,發揮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建設“三萬”基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提質發展。
建設萬畝糧食基地。該縣聚焦釀酒上游產業,引導丹泉集團在八圩瑤族鄉流轉1萬多畝土地,建立集原料生產、生態農業、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萬畝紅高粱產業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把參與土地流轉的1200余戶農戶發展成為合作社成員,聘請農民進行高粱種植,免費發放糧種、保價回收,帶動群眾發展紅高粱產業。參與產業發展的群眾除獲得每畝400元至600元土地流轉資金外,還通過入園務工、發展產業等方式獲得收入,實現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
建設萬頭肉牛養殖基地。該縣引導天賑牧業、丹泉集團等企業深度合作,投入近2億元在八圩瑤族鄉建設南丹縣瑤鄉牛循環產業核心示范區,打造“肉牛養殖—有機牛糞—高粱種植—釀酒—酒糟—肉牛養殖”“肉牛養殖-有機牛糞-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等五條循環產業鏈的萬頭肉牛生態循環養殖基地。基地通過創新“母牛扶持”“入股分紅”等合作模式,鼓勵農民通過土地租金、勞務等方式獲得收益。當地農戶每年獲得土地流轉資金40多萬元;300多位農民在核心示范區務工,人年均務工收入1萬元以上;采取母牛寄養、牛犢回收模式,幫助周邊200多戶群眾發展母牛養殖,實現穩定增收。目前,瑤鄉牛循環產業核心示范區成為自治區五星級農業示范區。

南丹縣山水鴨農牧有限公司養殖場 麥艷梅攝

南丹縣丹泉酒業紅高粱種植基地,游客們在打卡拍照。 麥艷梅攝
建設萬羽種鴨基地。丹泉集團山水鴨農牧有限公司投入資金5000萬元,在八圩瑤族鄉瑤寨安置區建設萬羽種鴨養殖基地。目前基地已形成5萬羽的養殖規模,帶動瑤寨安置區40多名脫貧群眾在養殖場就業,每人月收入約2000元。該項目全部建成后,種鴨養殖規模將達20萬羽,有效解決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