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委
2022年以來,沈陽市沈河區緊緊圍繞沈陽市委“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總體部署,聚焦聚力打造“兩鄰”幸福家園、古城復興典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三大發展目標,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沈陽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依據地區商貿集中資源優勢,沈河區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經濟,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五愛、南塔等傳統商圈實體經濟線上線下加快融合,截至目前,五愛跨境電商平臺累計銷售額近2000萬美元,郵政小包出口數量居全市前列。積極推進數字經濟項目化,選取27個重點項目實行清單化強力推進,積極爭取東北數字雙創中心落戶沈河區,并全力推進5G場景布局建設,加快推進“盛京智創匯”惠企高智能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暢通為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著力推進樓宇經濟發展,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外腦支撐”樓宇經濟工作體系,編制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包裝5棟重點樓宇和17棟特色樓宇。同時,搭建樓宇服務職能智能平臺,聯合“外腦智庫”推進樓宇招商,策劃云招商、樓宇推廣大會等活動,不斷擴大沈河商務樓宇的品牌影響力,有效盤活樓宇閑置面積27萬平方米,引進億元簽約項目52個,2個投資額過10億元項目被列為沈陽市“2+3+N”重點項目。
服務實體經濟,高效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以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為核心,沈河區聚焦推進總部型金融機構集聚、金融改革創新和金融對外開放三大工程,致力于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提升金融中心區域影響力。通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進信達期貨東北分公司、中航證券遼寧分公司,區域管理總部增至76家,占全市比重達到66%。積極推進產業金融會客廳運營發展,支持引導金融平臺服務實體經濟,組織50次銀企融資對接活動,促成中小微企業融資10.2億元,沈陽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注冊企業5341家,累計實現融資344筆,金額4.75億元。加強實體企業融資扶持,共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報創業擔保貸款貼息838.4萬元; 受理小微企業新增貸款貼息申報企業45家,貸款金額1.32億元;為重點企業申請市級金融專項資金192.3萬元,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貸款難、融資貴和重點企業資金需求問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圍繞推進金融改革創新,開展私募基金企業注冊試點,加快私募基金產業集聚區建設,深入開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促進跨境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加快商貿產業發展,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促進傳統消費,沈河區舉辦了2022“品味老字號 嗨逛步行街”暨全國示范步行街沈陽中街消費季活動,發放消費券3000萬元,有效引領和帶動了大眾消費。2022年國慶節期間,中街總客流量達到950萬人,營業額11.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5%、115%。圍繞擴大新興消費,著眼“Z世代”消費新趨勢,引入實景火線真人實彈射擊俱樂部、異行跑酷俱樂部等品牌40家,無人機體驗教學、演出演藝、直播新媒體等體驗式、沉浸式、互聯網+等商旅文新興業態進駐中街,通過推動中街商圈升級,助力沈陽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圍繞點亮夜經濟,舉辦2022沈河區夜經濟及消費促進月活動,夜市經濟場景由功能性向文化性升級。歇馬夜市秉承“注重創新傳承、打造品質夜市,激揚溫度情緒”的理念,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品牌內涵,融合文化藝術,品牌形象逐步由沈陽向省外輻射。彩塔夜市作為“沈陽最有煙火氣的地方”,被評為市級夜經濟特色街區。
加快古城復興步伐,助力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沈河區進一步壯大區域內文旅企業陣容,推動沈陽方城沉浸式數字文化展示中心項目、叁叁工廠音樂主題文化園區等4個文旅項目列入市級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項目,2022年共謀劃文旅項目25個,計劃投資2.5億元的沈陽唐英數字博物館等8個項目落地沈河區。圍繞打造億元產業園區,緊跟新興文化流行趨勢,積極引進省劇本秀協會入駐中街上乘和方城大院,與區域周邊70余家劇本秀形成產業聚集。同時,圍繞塑造文化品牌,以國內首部原創大型浸沒式戲劇《幡靈迷境》和謀劃打造的西華北里元宇宙沉浸式消費體驗綜合體為產業龍頭,打造引領潮流的沉浸式文化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本著讓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著力推動資源保護和活化利用,先后修繕宋耀珊舊居等4處歷史建筑,并引入中城光麗投資公司投資2.5億元,活化打造1953休閑文化街區和沈陽古城文創中心,充分展示古城歷史文化風貌,努力打造彰顯沈陽古韻特色的人文標識。
不斷優化城區環境,提升城區品質。沈河區加快推進“數字沈河”建設,推動市域治理“一網統管”,強化“一網協同”,不斷提升為企服務質效。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不斷優化,966項“6+1”類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集中管理,推進“不見面審批”、全程電子化進程和“一件事、一次辦”,全程網辦率達97.75%,平均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20%。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開展潔化、序化、綠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動,進一步壓實“路長制”責任,依托智慧城管平臺不斷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36個口袋公園環境得到優化提升。同時,常態化推進創城、創衛和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工作,持續打造整潔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風貌,并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優良天數改善率位居全市第一。
以“兩鄰”幸福家園建設為引領,保障和改善民生。沈河區持續開展“幸福敲門”“評理說事”“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46個“兩鄰”試點社區均已完成“6+4+N”項目全覆蓋,打造了68個較為成型的具有“兩鄰”特色的“幸福家園”,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有力推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搭建各類就業平臺,著力打造“十五分鐘就業圈”,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106萬元,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8073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北站街道凱旋社區被評為“全國充分就業示范社區”“遼寧省充分就業星級社區”。持續推進醫聯體建設,積極開展中醫藥進社區、進小區和“知名專家到身邊”送醫送藥便民惠民活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持續開展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宣傳,133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全區79萬居民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區衛生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推進11個“品質養老”試點社區建設,五里河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被評為“沈陽市品質養老示范點”。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發揮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作用,扎實推進“同網共治”,叫響“黨派我來的”,推動黨組織向一線覆蓋、干部向一線下沉、資源向一線集聚、政策向一線傾斜,高標準建設“四零”工作室,推動社區成為有溫度、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的治理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