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欣

入黨37年,從事社區工作50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2021年,她被授予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參加了“七一勛章”頒授儀式。2022年,她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再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社區工作者,這已經是林丹第13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她說:“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巨大鼓舞和激勵。我將用心用情做好社區工作,當好居民群眾的‘服務員!”
用心譜寫為民服務之歌50年
成立于1952年的軍門社區,曾經又老又舊,居委會連個黨支部都沒有。林丹回憶,自己剛到軍門社區時,很多房子都是木板房,墻壁上都褙著報紙。辦公的地方只有十幾平方米,條件艱苦。如今,軍門社區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幸福社區,有370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間。社區黨委下轄15個黨支部,有黨員320多名、社區志愿者1600多名。
林丹1972年來到軍門社區工作,1991年開始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扎根社區已經整整50年。其間,有過幾次調去街道上班的機會,也有私企高薪聘請她去工作,林丹都拒絕了。“因為我愛上了社區的工作,舍不得離開。” 50年間,林丹對軍門社區的感情已經超越一份工作。她早已把社區當成了家,她的心早已和居民的心連在一起。
社區居民也都把林丹當成貼心人,稱她是社區孤寡老人的“女兒”,是留守兒童的“媽媽”,更是百姓心中最親切的“小巷總理”。說起“小巷總理”這個稱呼,還有個故事。2007年,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來到福建代表團參加討論。那時,林丹形容自己的職務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得管空氣”。吳儀聽完,開玩笑地說:“這么說你也是總理,你在小巷當總理,是真正的‘總理。”本是一句玩笑話,后來大家就慢慢地叫起來了。
林丹的嗓子常年沙啞。她已經接受了兩次聲帶手術。聲帶受損的原因,就是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和群眾打交道,一刻不停地與群眾交流。2020年11月,她做完喉嚨息肉手術后,由于恢復不順利,術后住進ICU。醫生建議她在家靜養一個月,可是一出院,林丹就克服病痛投入到時刻牽掛的社區工作中。她說:“不方便說話,我可以寫字與群眾交流,用行動服務群眾。”軍門社區黨委副書記謝榕感慨地說:“林丹是把社區當作家庭來經營的,把居民當作親人來對待。”
社區里有位年過八旬的獨居吳老太,癱瘓在床。林丹便主動擔起了照顧她的重任,除了送一日三餐,還為老人買水果和營養品,并且專門去學按摩防止老人肌肉萎縮。吳老太過世后,遺體火化時需要家屬簽字,林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有居民提醒她,這樣做“不吉利”。林丹說:“她在我心里也是母親,我就是她的女兒!”在軍門社區,林丹已經當了8位五保戶、孤寡老人的女兒。
從福州市最年輕的居委會主任到最年長的社區黨委書記,林丹通過50年的社區服務工作,讓社會進步體現為居民日常生活的點滴幸福。如今,已經古稀之年的她仍然在崗位上奉獻著。她說:“我感覺社區群眾還需要我,也信任我,激勵著我無怨無悔地繼續奮斗在服務群眾的路上。我愿為社區群眾服務一輩子。”
用愛托起“一老一少”幸福生活
走進軍門社區,一項項榮譽讓人目不暇接: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截至目前,軍門社區共獲得180多項集體榮譽。在林丹看來,社區工作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嘉獎,在于“一片丹心為民”,在于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腳踏實地做好社區每一項工作。
多年來,林丹為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投入大量心血。她發起成立黨建聯盟,首創“林丹黨代表工作室”“大黨委兼職委員制度”“吉祥三寶”“愛心助學”等一系列黨建工作品牌。已在全國推廣的“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也是發軔于軍門社區。軍門社區還利用數字福州的技術優勢,搭建“智慧社區信息化平臺”,率先在社區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務,在福建全省率先開展“片長制”網格化管理……如今,軍門社區68座樓院均建立了樓棟黨小組、物業公司、網格員、樓組長等多方聯動的治理機制,引進了品牌物業開展長效化、精細化管理服務,老舊小區改造與社區精細化治理同步推進,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提升,辦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做好社區工作,抓住‘一老一少民生工程是關鍵。”為此,林丹整合各方資源,在社區創辦起五星級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長者食堂、少兒托管中心等,讓老人在家有人管、孩子放學有人看,把社區打造成溫暖的家。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配備專職和兼職助老員,為60歲以上空巢、獨居、孤寡老人提供24小時的機構照料、居家護理等服務。同時,少兒托管服務中心則致力于解決社區雙職工家庭的后顧之憂,滿足孩子放學后午托、晚托的需求,為孩子提供可口的午餐、晚餐,并開設圍棋、書法等興趣班,還有4名兼職老師輔導課業,每個需要托管的孩子每月只需繳納880元。
每天上午11時許,林丹都會提前來到飯菜飄香的長者食堂,和志愿者們一起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端菜。軍門社區現有60歲及以上老人1200多人,吃飯是不少獨居老人的“頭疼事”。長者食堂投入使用后,老人交10元錢就能吃到一頓兩葷兩素的熱乎飯。等老人陸續吃上飯后,林丹又快步來到社區托管中心。放學的孩子們一聲聲“林奶奶好”讓她忍不住喜笑顏開。
林丹一心為民,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也得到黨和政府的肯定。在她看來,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社區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林丹說,她會永遠以“趕考”的狀態去工作,用“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
本欄編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