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兒的全科網格可了不得,那網格員一個人就能辦理以往社區負責的許多事!”錦州市凌河區石橋子街道麗都社區居民劉姨提起全科網格連連稱贊。此前她為老伴兒定期更新殘疾人證件資料需要到社區先后對接3到4位社區工作人員,自從全科網格實行以來,網格員不僅能提供一站式入戶服務,還可以獨立完成資料填報、政策咨詢、資金發放等事項,不到10分鐘,網格員就完成了相關事宜的辦理。
近年來,為助推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凌河區通過推進全科網格建設,打破了過去“一人一崗、專人專職”的工作局面,逐步實現了“開放式辦公、一站式受理、一口清導辦、全科式服務”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模式,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
一網統管無死角
以往,居民來社區服務中心辦事,需要按照民政、計生、社保、殘聯等業務窗口進行專人專辦,常常出現工作量多寡不均的情況,現在全科網格員能夠辦理所有業務,這都要歸功于網格的“無死角”劃分。
凌河區共有505個網格,每個網格覆蓋300至500戶居民,同時,住建、市場等8個部門都與網格對接,自然人、法人、社會組織、房屋等城市治理的基本對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
在凌河區,黨支部、黨小組都建在網格內、樓宇上,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唱主角”。全區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制,建立“社區黨組織、園區黨委、商圈黨委、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共駐共建黨建聯盟”六模塊街道“大工委”和“網格黨支部、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物業公司、共駐共建黨建聯盟”六模塊社區“大黨委”組織架構,通過“契約化”共建,整合組織資源與經濟資源、社會資源,形成了“條塊結合、共駐共建、惠民利民”區域化大黨建格局。
驅動隊伍馬力足
為了配齊配強專職網格員隊伍,凌河區采取“區直事業編制人員下沉一批”“社區‘兩委人員下沉一批”“社會招聘一批”的“三個一批”辦法。同時,以黨員為骨干組建兼職網格員隊伍,由老黨員、樓長、志愿者等擔任網格信息員。專兼職網格人員按照網格工作任務清單,明確6項工作職責和6項管理工作制度,實現“人人提樓知戶、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為了鍛造精通多領域、復合型網格員隊伍,凌河區組建網格員培訓宣講團、開辦“全科社工班”、召開網格業務交流會,采取“線上+線下”“實地培訓+重點指導”……邀請行業精英、專家學者、業務能手,從黨建、網格化、基層治理、業務技能等多角度進行授課,并鼓勵優秀網格員現身說法、分享經驗,搭建專職網格員崗位練兵平臺,提升專職網格員職業素養和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部門聯動“火”起來
凌河區緊緊抓住街道體制改革契機,將11個街道整合為6個,理順基層管理體制,整合發展資源,推動街道改革從“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轉變——
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引導黨建、綜治、公安、城管等工作資源下沉網格,讓居民“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明確《社區依法履行職責事項清單》等7項清單,細化形成《凌河區直部門需要基層參與的工作事項清單》,建立日常監督舉報機制,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建立基層負擔管理與處理機制,用制度進行硬約束。
積極探索和研究社區準入制度,將直接面向群眾、街道能夠承接的服務事項依法下放。從“職能部門清理一批”“街道收回一批”“網格下沉一批”三個方面突破,停、減、并、轉、限,全面清理社區工作事項。
服務便民解難題
為了兌現向百姓承諾的辦事“最多跑一次”,凌河區做好兜底服務,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把便民服務站建在百姓身邊,居民辦理業務一站式解決。同時,盤活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把網格中的紅色驛站、志愿者工作站等聯結起來,搭建“老年大學”“小劇場”“惠老便民食堂”等平臺,每年開展義診、文體活動等志愿活動1000余次,為老年人開展專題授課10余節,受眾500余人次,為5.3萬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凌河區還通過網格微信聯絡群、“便民服務聯系卡”實現雙向互動,為困難群體提供9項上門代辦服務。社區還設立了議事亭,居民經常在其中討論“家長里短”,提出社區治理意見。在群眾的參與下,解決了垃圾清運不及時、下水管道堵塞、違規占用消防通道等困擾群眾的問題2000余個,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實現服務“零距離”。
為了給居民生活增添色彩,凌河區創建智慧社區、智慧網格、智慧家庭體系,聯合維森科技公司建立智慧養老和智慧助殘智能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配備智能設備,讓居民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
體制機制齊發力
只有不斷激發網格的內在動力,才能推動社區穩定運轉。為此,凌河區出臺了專職網格員激勵辦法,著重從組織激勵、能力激勵、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反向激勵5個方面入手。拓寬全科網格員晉升途徑,在網格員隊伍中加大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力度。評選表彰“最美專職網格員”“十佳專職網格員”,形成典型引領效應。制定全科網格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辦法,理順網格員與社區書記網格長職責關系,將網格員考評結果與網格長考核獎懲掛鉤,防止社區干部當“甩手掌柜”,倒逼齊抓共管、履職盡責,推動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身上有責任”全鏈條社會治理責任體系。建立健全精準服務響應機制,建立“日溝通周例會、月考核排名、季度述職評議、半年觀摩評比”保障機制。建立全區網格工作綜合調度平臺,快速響應群眾訴求。網格黨員在社區亮身份,在社區、樓棟顯著位置懸掛網格公示牌,居民通過網格微信群進行問題反饋并評價事務辦理效果,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有愿能說”“必有回響”,增強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錦州市凌河區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