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安
又是一年開學季,經歷過盛夏別離,很多小伙伴就要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了。面對新的變動,我們心中難免會生出小小的慌亂與膽怯。如果這時你不知該向誰訴說,不知該怎樣表達心中的困惑,向書籍取經可是個好方法哦!不知道怎么做?別急,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向書籍取經吧!
1.“因為”與“所以”:像解一道數學題一樣解開“閱讀心情”吧!
小伙伴們一定非常熟悉數學大題的解題格式吧,我們不僅要得出答案,還要注重推導過程,其實閱讀也是這樣。
當我們在新環境或是新的學習生活中感到孤獨、悲傷時,從書籍中汲取能量是個非常有效的改善方法。但一口氣地悶頭讀書可不行,帶著“推論思維”去讀才更高效。比如,我們來到新學校,周圍沒有熟悉的好友,這時我們就可以讀讀名家筆下的“孤獨”。首先,我們可以思考“孤獨”這份心情產生的原因,在書中標記下來,帶著這個“原因”來讀作者后面寫下的“孤獨”帶來的影響,這是不是很像我們用題干信息推導出答案的過程?
這種方法也非常適合大家去讀篇幅較長的文章,你會驚奇地發現,文章前后的呼應非常奇妙!因為閱讀過程中加入了我們自己的思維推導過程,所以即便文字體量很大,讀起來也不會覺得混亂,反而能讓我們理解得更加深刻,這份解讀也自然會化作我們內心的力量哦!
推薦書籍:《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林清玄關于生活處事態度的散文集。一直很喜歡林清玄成熟優美的筆法,比起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書籍,讀這本書就像是和在作者平和對話。相信你讀完后一定會感受到那份恬靜從容!
2.“否定”與“認同”:簡單的發散思維進行閱讀辯論吧!
第一種方法建立在我們同意作者觀點的基礎上,我們認同作者,并從他們的文字中汲取力量,釋放自己心中的難過和煩惱。但,若是我們并不同意作者的觀點呢?
小伙伴們,積累議論文的論點和論據的機會來嘍!當我們與作者的觀點相悖,在閱讀時就可以帶一支筆,把文中表達觀點的句子劃線。從這個觀點聯想到其他事件(比如儲備的論點、論據)或是自己現在的經歷,在書上貼一張便利貼,記錄上為什么我會反對這個觀點,又或是思考如何將自己積累的素材用作反駁對方觀點的論據。運用這個方法,我們的閱讀便升級成了一場單人辯論,當你再翻開書,這些便簽自然就變成了正反面論據,書也變成了一本論據積累冊!因為表達生活態度,記錄生活方式的書和我們的日常很貼近,推薦喜歡頭腦風暴和想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的小伙伴來讀!
書籍推薦:《理想的下午》
文字整體風格很溫和,表達的觀點卻非常精巧,適合小伙伴靜下心來慢慢閱讀。書中舒緩的文字很治愈哦!(還可以學習怎樣溫和地闡述自己的論點!)
話題征集:
1.你有被文字治愈過的經歷么?是怎樣的文字?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晞月:《勒著青藤成長》這篇文章曾在一個備考的悶熱夏夜為我送來了涼爽的風,這風從此便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青藤會將藤上的瓜果勒出深深的傷痕,正如在學生時代的我被嚴母勒出的“傷痕”。讀這篇文章前,我一直苦惱于母親對我的嚴格要求,時常覺得自己是被強扭的瓜。
讀過后,我恍然明白,自己不是被強扭的瓜,而是母親用心呵護的瓜。那些令我感到疼痛的藤,何嘗不是母親對我的呵護,有些苦只有早一點吃到,未來才是甜的。現在我已經離開校園生活有一段時間了,“青藤”一直提醒著我如何去面對生活中那些勒人的青藤,苦口的良藥……
溫顧南潯:我一直是一個特別珍惜物品,特別喜歡“把最好的東西”留到最后享用的人,但這樣的習慣有時候會讓我變得很糾結。因為害怕失去,我不舍得立刻吃喜歡的食物。
直到我讀到這樣一句話——“不要把好酒留到美好的一天。這會把好酒浪費在好日子里。在美好的一天,所有的酒都是好酒,連壞酒都會變成好酒。在糟糕的一天喝好酒,才是它的用途。”這句話徹底開導了我,讓我明白享受當下、活在當下,讓自己快樂地過好每一個日子,而非一定等到特定的美好之日才享用。
2.你是如何去讀這些“工具式生活治愈書”的?有什么獨特閱讀方法嗎?
林郁游:我很喜歡記錄書中的金句,一針見血,說到人心坎兒里去的句子便是這種書的最好總結。先通讀畫出金句,再回過頭精讀文字,這樣我能把內容記得更清楚。有時候我還會把金句當成個性簽名,這些文字表達的既是生活中的治愈,也是我讀文字時難言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