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霞
“老師,我考試常常犯簡單的錯誤。媽媽批評我,說我‘馬大哈,做事情不認真。我也不想這樣的。因為害怕犯錯,現在我想到考試就很緊張,學習的時候也很緊張,很害怕學不好。”
珊珊是一名初三學生,進入初三后,考試很多,成績不理想。回顧試卷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題不會做,而是審題不清、錯看條件或計算失誤等。珊珊很苦惱,平常學習挺認真的,但一到考試就出錯較多。
“珊珊,你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考試失誤頻發的呢?”
“嗯……大概從初三第一次月考開始。那次數學考得很差,但復盤的時候發現考點都會。媽媽就比較生氣,我很想下一次考好證明自己,可是……后來總也考不好,其他科目也受影響了。”
“現在回想一下,第一次月考發揮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考數學的時候心情有點煩躁,沒有其他特別的情況。”
“好的,我們可以認為第一次是偶發事件,但受到不好的結果和家人態度的影響,你對它過度關注,越想證明自己,現實就越不如人意,后面成績持續低迷就變成必然事件了。”
“老師,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呢?”
“坦然地接受和允許自己的現狀,然后踏實走好每一步。當出現預期外的狀況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否認和拒絕,不允許也不接受自己考差的事實,強烈地想要通過什么來證明自己,覆蓋之前的失誤。正是這種‘關心則亂的心情,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對我們影響更大的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犯錯,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錯誤,擴大化地認為犯錯就是能力不行,自責、懊惱、沮喪……
如果每次犯錯面對的都是這樣的自我批評,甚至還有來自父母的指責,情緒狀態就會持續轉低。當我們開始不自主地害怕犯錯,做事就容易畏首畏尾,從而出現更大的失誤。
“珊珊,考場犯錯并不完全是糟糕的,甚至可能是轉機時刻,讓你發現自己真正面臨的挑戰。對我們來說,害怕錯誤,逃避錯誤,就意味著放棄希望。面對已經發生的錯誤,我們的態度應該是理解和允許,我可以犯錯,然后勇敢地堅持做好能做的事,給自己機會和時間,相信自己。”
“老師我好像有點明白了。考場中的錯誤既成事實,接受它就好,原本的學習生活并不會因它發生變化,犯錯是可以的,抱著接受、平和的心態繼續學習,一切都會在自己的行動中得到修復。”
允許和理解自己犯錯,是一個人前行的動力源泉。犯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汲取錯誤帶給我們的收獲和成長。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去做,是因為太害怕犯錯。作家詹姆斯·喬伊斯說:“去生活,去犯錯,去跌倒,去勝利,去用生命再創生命。”他告訴我們,生命中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大膽地接受,勇敢地試錯,每個人都在錯誤中成長,從而讓生命綻放絢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