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明
在小學語文中,閱讀能力的提升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教師應該合理地運用群文閱讀方式,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基于此,本文從深度學習的視角出發,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現存問題以及教學策略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在教育領域,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群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是通過文本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維訓練和價值觀引導。在深度學習的視角下,群文閱讀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是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策略,深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真正體驗和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因此,探討如何在深度學習的理念指導下,有效地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成為當前語文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認知能力的多元發展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被鼓勵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層意義,而深度解讀有助于他們理解復雜概念和抽象思維,從而提升認知層面的深度和廣度。群文閱讀教學強調對文學作品的多維度解讀,激發學生從不同視角審視和思考問題,在處理文本信息時學生不僅要理解文本表層的直接意義,還需挖掘更深層次的隱含意義,這一過程有效鍛煉了他們的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教學模式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分析不同作者的觀點和寫作風格,學生能夠學會批判性地評價和比較不同的信息,從而形成獨立的判斷和見解。綜合來看,基于深度學習視角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認知能力多元發展的有效促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學術及生活挑戰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有利于提升語言理解與應用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著重于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豐富內容和深層意義,使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文本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領會和運用語言,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不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義,還要探究其中的隱含意義和深層次的文化背景,這種深度閱讀和理解有助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上達到更高層次,從而提高他們對語言細微差別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同時,通過對不同風格和體裁的文本進行深入研究,學生能夠學習并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技巧,對于他們的寫作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會重點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正確運用語言,這樣的實踐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應用能力,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在不同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的運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語文教學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學生通過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論點和論據,學會如何運用語言來構建有效的論證,這對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極為重要。
(三)有利于激發創意思維與表達能力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意思維與表達能力是其核心要旨之一。在深度解析文本的過程中,學生被引導去尋找不同的解讀路徑,這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思維視野,還激發了他們對于語言和文本的新穎理解,從而促進了創意思維的形成。群文閱讀還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和實踐,通過自我探索和實驗,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這種實踐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在表達能力方面,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化表達的培養,學生被鼓勵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闡述對文本的理解,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嘗試,學生能夠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更加流暢和自信。同時,教師還會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以更生動、豐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樣的訓練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設定缺乏明確性
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對深度學習教學目標的明確界定和系統規劃,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指向預期的教學成果,直接影響了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得教學過程中難以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穩定和學習效率的低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分側重于文本的表層理解,忽視了深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短視的目標設定限制了學生思維深度的拓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無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缺乏明確的方向和動力,難以達到深度學習的預期效果。目標設定的不明確還導致了教學資源的浪費,無法將教學資源有效地集中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上,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模式專業性不足
目前,部分教學實踐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沒有充分融入深度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導致了教學內容和方式與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之間的脫節。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和講解缺乏深度和專業性,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使得教學過程變得表面化和程序化。同時,教學中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不足,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調整教學策略,導致教學效果的個體差異顯著。現有的教學模式在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源方面表現不足,未能有效利用數字化學習工具和資源,限制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和更新,教師在深度學習理念和方法的掌握上存在不足,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學評估體系的不完善也是專業性不足的表現之一,傳統的評估體系難以準確反映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的進展和成效,也不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方法探索缺乏創新性
方法探索缺乏創新性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上過于陳舊和單一,缺乏對新型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融入和應用。目前,現有教學中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和互聯網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強調文本的表層理解,忽略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滯后,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難以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而影響了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現行的教學實踐在激發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探索方面也表現不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自由空間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方法探索缺乏創新性不僅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確立目標,明晰群文之“要”
確立教學目標并明晰群文要義的核心在于精確理解并傳達文本的主旨,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層含義。以四年級上冊的《盤古開天地》和《精衛填海》為例,教師需要對這些經典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和教育價值。《盤古開天地》不僅是一個關于宇宙起源的神話故事,更蘊含了勇于開拓、不斷進取的精神;而《精衛填海》則傳遞了堅持不懈、勇于挑戰的價值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深層次的主題和價值觀念作為教學的重點,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提煉出文本背后蘊含的核心價值和深層主題。例如,在講授這兩篇課文時,教師應先明確這兩個故事分別象征的勇于開拓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發表觀點等方式,讓學生思考并表達這些價值觀念在個人生活中的意義和應用,從而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實現教學目標的深化和內化。
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創造多種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包括鼓勵學生對教材中的人物、事件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討論。例如,在探討《盤古開天地》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盤古為什么要開天辟地?這個行為背后反映了怎樣的文化價值觀?在討論《精衛填海》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精衛填海的行為動機,以及這一行為如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這樣的討論和分析,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還能在不斷的探究中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與學生共同構建一個互動和參與的學習環境。例如,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文本中的情節和人物。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互動和合作中學習,能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構建模式,擴展群文之“效”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并擴展群文的教學效果是重要步驟之一。我們以五年級上冊的《山居秋暝》和《楓橋夜泊》為例進行講解,這兩篇詩歌分別展現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山水意境并表達了旅行途中的感悟。首先,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山居秋暝》和《楓橋夜泊》的文學價值和審美特點,應從詩歌的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創作動機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背景知識。分析詩歌的結構、用詞、意象等,揭示詩中隱含的深層意義。例如,在《山居秋暝》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理解“明月松間照”等句子如何通過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在《楓橋夜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月落烏啼霜滿天”等句子如何營造一種孤獨凄涼的氛圍。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旨在使學生通過實踐深化對詩歌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共同探討詩歌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與個人生活的關聯。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學生可以討論如何將詩中的自然景象與個人的自然體驗聯系起來。對于《楓橋夜泊》,學生可以嘗試將詩中的情感以現代語言或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短劇)表達出來。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鼓勵他們從多種角度理解和體驗詩歌,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生動和有意義。最后,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批判性地分析和評價詩歌,提出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探討和分析詩歌中的各種元素如何共同作用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兩首詩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如何與現代生活產生共鳴,通過批判性的分析和討論,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詩歌,還能在思考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些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還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三)創新方法,突出群文之“專”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創新方法以及突出群文的“專”性是極為關鍵的環節。在學習《草船借箭》和《景陽岡》這樣的經典文本時,教師不僅要傳達文本的基本內容,還需要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便更深入地挖掘和展現這些故事的獨特價值和深層意義。
對于《草船借箭》,應采用情景模擬或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類似于《草船借箭》中的場景,讓學生扮演諸葛亮、周瑜等角色,設計一系列與故事相關的情景問題,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進行討論和決策。例如,模擬諸葛亮籌劃借箭的過程,讓學生在扮演中探討如何運用智謀應對各種挑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故事情節與現代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討論如果處于類似情境,會如何運用智慧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還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入跨學科的學習元素,結合《草船借箭》的故事內容,將歷史和科學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先介紹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環境。在科學方面,教師可以結合諸葛亮利用東風的情節,介紹基本的氣象知識,讓學生了解風的形成和方向變化等科學原理,通過這種跨學科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更深入理解故事,還能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科間的聯系。
在教授《景陽岡》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如動畫或電影片段,來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例如,展示武松打虎的動畫片段,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故事中的緊張氣氛和武松的英勇。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辯論會,鼓勵學生深入探討和評價《景陽岡》中武松打虎行為背后的道德和價值觀念,在辯論會中學生可以分成正反兩方,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述武松打虎行為的正當性與否,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論證能力。創新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限于傳達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得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
四、結語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然而,實踐中仍需注意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以期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優秀學生,為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才培養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