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奮力鑄就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新業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做貢獻。
事前預防對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非常重要,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2021年9月發出《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于全面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通過廣泛開展的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煤礦災害防治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工作開展以來,廣大煤礦企業積極參與、認真普查,并與相關高校和研究院所聯合,切實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防治煤礦隱蔽致災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煤炭的穩定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示煤礦安全領域的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及其裝備,宣傳我國煤礦安全監察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中國煤炭》雜志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煤炭》雜志本期推出“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專題,重點展示相關高校、煤礦地質勘察機構、研究院所和煤炭企業在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現場應用中特點鮮明的先進技術工藝,以及典型的煤炭企業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案例;以期為加快推動煤礦安全生產治理模式轉型,完善事前預防制度機制,深化水害、瓦斯、沖擊地壓等災害超前治理,強化風險監測預警,提供有益參考。
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14年10月經科技部批準的全國唯一礦山水害防治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副主席(全球兩位副主席之一)所在單位,國際SCI檢索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的三位副主編所在單位,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中國國家委員會掛靠單位,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水害防治專家組”組長掛靠單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認定的礦井水防控與資源化利用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礦山充水條件模擬與評價實驗室,礦山水害超前探測、礦山水害監測預警和智慧礦山應急救援等實驗室,致力于礦山水害預測、探測和治理領域的基礎理淪和應用技術研究。該中心為提高全行業煤礦水害防治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保障煤礦安全生產、推動煤炭行業綠色開采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