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鋒
(山東省東平縣舊縣鄉人民政府,山東 泰安 271500)
近年來,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鎮經濟發展趨勢持續上升,相反農村因為人口的流失,即使國家大力扶助農業的發展,也并沒有真正讓農村的經濟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從國家層面看,農村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就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從社會層面看,農業與科技相結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擴大經濟規模;從個人層面看,現代化農業雖然成熟,但糧食受市場的波動很大,并不是一個穩定的收入。基于此,從各項數據報告再看,可發現問題,第一農村目前勞動力普遍趨于老年化;第二農村目前農業科技的覆蓋面依舊停留在試驗田和實驗地中;第三缺乏農村經濟管理的接入。如何更好地強化農村經濟發展,要從農村經濟管理制度入手,建立完善的制度與規范,有效提高農業綜合水平,深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目標。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村的孩子考上大學的越來越多,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人口流失率。很多孩子在考到城市中去后,都會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最后定居,收入不錯且穩定的就會讓父母放棄農業,去城里一起生活。這樣就造成了兩種現象,第一農村的農業越來越少的人加入發展,不少去城里生活的人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種植地;第二由于文化水平稍高的人在完成學業后就不會回到農村了,即使農村引入了農業科技也沒有人才進行使用,這造成了許多農業科技項目擱置停歇。農村的農業人才凋零,各方面無法推進,農業經濟發展面臨重大的發展問題。
城市中的由于貿易、生產等經濟循環體系相對比較完善,所以對比與農村的收入水平要高出很多。城市居民不但擁有穩定的收入,還擁有公司、社會提供的各種生活福利與便利,無論從收入還是生活,農民的生活與城市居民的生活都落差很大。因為收入水平的不一致,也會導致生活態度的不同,農民因收入水平相對來說較低,日常生活的態度更趨向于重復穩定的生活方式,而城市居民因為收入水平相對來說較高,就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顯得更有積極性。
農村的生態環境被破壞已成為事實,具體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農藥的使用,追求高產量高質量的同時,農藥已成為必要產品,但農藥是屬于動植物無差別的毒性,普通的除草劑同樣會對青蛙造成傷害,這致使青蛙組建在農田里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害蟲的滋生,于是開始加大藥量殺蟲,這使得如黃鱔、蚯蚓等生物的逐漸死亡,周而復始導致農田的農藥含量越來越高,土地營養化嚴重,糧食雖然可以增產但生態環境遭到了無法挽回的傷害;第二方面為提高農村就業環境,降低成本,許多工廠都開到了農村附近,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業率,但也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廢氣、廢水、廢垃圾等工業廢料的排放,讓農村的生態苦不堪言,不僅影響了農民的生活,還影響了大方向的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管理制度受制于兩方面,第一是人才,第二就是落地環境的制約。人才方面來說隨著農村經濟管理的鋪開,國家已經給予了很多人才引入的政策,但大部分人才引入都是從外地調入,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和實踐進行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摸索才能制定合理的制度,這樣就會造成大量的時間耽誤,遲遲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經濟管理制度;從落地環境來說,雖然在農村開展的知識普及活動不少,但受制于農民的綜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這也造成了很多制度只是在按部就班的推行,并沒有在制度中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向,因此農村經濟雖然有經濟管理制度卻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的關鍵在于“接新更舊”,所謂的接新是指在農業經濟管理上優先接受新的思維、新的思路、新的指導方向等,這樣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找到突破口;而更舊是指更迭舊的思維、舊的思想、舊的思路,在這一點上是比較困難的,相比于接受新的農村經濟管理認知,更迭舊的農村經濟管理認知需要進行強有力的推進工作措施,這需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督促,這需要推翻原有的管理體制與制度,徹底更新原有的執行人員,重新在思想和認知上出發打碎原有的基礎,從零開始,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精神才可以讓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順利落地執行。
農業經濟不同于城鎮經濟,本身的依托體屬于存在已久的農業發展。這需要一定的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與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與速率成正比。如何合理管理農村經濟;如何確立農村經濟發展的道路;如何使農村經濟更快更穩的發展,農業經濟管理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發展過程的源泉,也是前進方向的明燈。
農業經濟管理是具有科學性與可執行性的,這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契機。農業經濟管理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環境制定可行的制度,以高效且科學的機制進行日常農業經濟發展的推進工作。還需要發掘農民的積極性制定合理的激勵手段,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實現經濟發展的提升,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經濟條件。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制度的保障,從經濟收入上是為農民提供保障,合理可行的制度之下,農業的發展就會朝著更快更穩的模板前行。
農業科學技術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農業的經濟發展,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挑戰。各種科學技術的引入,從化學科技角度來看,以往毒性不大的農藥,效果并不是太好,現代化工產業的興起,農藥相對來說更具有效果,同時也更具有危險性;從物理科技角度來看,無論是遙控飛機的噴藥,還是自動插秧機等等設備的使用,都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因為這些科技方案的輔助,也給農村經濟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在科學技術的引入下,需要管理人員開展培訓工作,提升農民綜合素質,還需要制定認知和知識的理論指導,進行落地的推廣宣傳,并且需要管理人員擁有充足的科學理論經驗與實踐經驗,用來制定目標推進過程中的解決方案,真正要做到從農村環境、人員、資源入手,全面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落地措施指導,幫助農民提升經濟水平。
農村不同于城鎮,本身具有較大的地方且人員分散,依靠傳統的廣播或人傳遞信息,效率太慢,并且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偏低,過于智能化的科技引入也讓農民無所適從。綜上問題,需要在村里以村小隊為單位,建立信息化的網格員,這類網格員要求其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能在培訓之后勝任網絡信息的傳遞和接收職能。在網格員的幫助下,以村小隊為單位,進行日常內容信息的傳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因為網格員的存在,可以切實可信地將工作分為各種小目標去同時進行,依靠網格員自身的優勢,將信息精準傳遞落實。這樣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符合現代化工作流程,有效保證在第一時間內可以將有用的信息傳遞落實如臺風來臨,提前預告要求大家進行搶收或進行儲存,這樣不但降低了損耗,還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例如回收糧食價格的公布,可以讓大家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糧食的回收價格,確保在恰當時機賣出獲得利益。信息化的引入,強化了管理,同時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
農村的生態環境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這需要重點針對,才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這需要重點針對農藥使用,大部分的農藥追求藥效除草和除蟲的藥劑量往往都是超標的,這需要管理人員根據情況統一購入藥物進行發放,這樣才可以從源頭控制因為農藥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同時在此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學的農藥使用時間和時期,統一進行農藥的使用,保證生態環境不會因為周期性使用農藥的原因而造成多次破壞;還需要針對附近的工廠污水和廢氣進行管理,重點檢查廢水、廢氣是否超標,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若有數據超標者,提交有關部門進行停工停產的改善方案實施,確保生態環境不會再因為破壞而導致糧食蔬菜的減產。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需要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才可以保障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傳統種植方案無論從人工還是收獲上都不如現代農業的種植方案,這大大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大農業的投入是管理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這分為兩方面,第一方面是農業科技機械的購入,目前農村存在著新舊的農業科技機械,例如舊的耕田機與新的播種機,這兩種機械現在已經結合在了一起,可以實現一個機器完成耕田和播種兩種功能,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重復性,提高了農業種植點效率;第二方面是農業科學理論認知的傳播,這需要對農民進行重點的培訓,例如農藥的使用,除草劑在雨后噴灑更具有效果;在夏季過后,更適合播種青菜,且產量高市場價格高等知識。從軟知識到硬機械的購入和使用,有效幫助農民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的種植,管理人員需重點了解農民的現代農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出發進行幫助,讓農業經濟更好的增長,促進農民群眾的收入提高。
完善的管理制度,不僅僅是對農民進行管理,更是對村里相關負責人進行管理。管理人員應該以身作則,深入到農業發展工作中,從實踐出發去發現現存的問題、預知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度的建立,需要統一的認知,這并不是約束,管理人員從這個角度對農民進行宣傳和引導。農民理解到制度的重要性,才會真正去遵守落實制度,這里還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獎勵,推動農民主動遵守制度,并有效按照制定好的制度,進行日常農業工作的推進,保證大家在履行制度下,得到應有的回報。只有這樣,才會讓農民意識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為以后的農業發展新方向和目標夯實基礎。
農村有著天然的自然資源,這類自然資源在后期可以變成旅游資源和加工產品資源,這兩種資源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經濟的增長。從旅游資源而言,在農業科技的引入下,可以大大提高種植物的存活率與產量,例如油菜花批量種植,不但能收獲菜籽產物,還可以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這種季節的旅游資源,只需要招商引資就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旅游路線,以油菜花為重點景色,對附近如森林、麥田、魚塘等等形成一整條完整的旅游流程,最后大力發展類似農家樂的商業圈,實現旅游資源的變現。除了招商引資外,還需積極鼓勵本土人員,學成歸來建設農村,鼓勵創業人群可以依托于現存資源進行食品加工產業的建立,例如米粉廠,隨著近代人越來越精細的吃法,米粉成為了比較熱門的食品,依托于本地種植的水稻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憑借這樣的優勢進入市場,可以迅速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鼓勵創業,都能在農村經濟發展上迅速起到作用,這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制定與當地政府的輔助推廣。
農業的經濟發展管理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這需要政府、農村管理、農民三方的配合,這不僅僅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方向,更是我國農村重要的問題。優先從態度和認知上,去進行三方人員的認知貫徹落實,隨后提高三方人員在此工作上的綜合素質,最后輔助科學有效管理方法進行落地的實施,這是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管理的“三部曲”。在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有效的現代信息化管理引入,都是農業經濟發展管理切入的關鍵,這是一場農村經濟的“翻身仗”,也是一場顛覆農業的大戰,這是農村經濟發展管理者對農民的承諾,也是對國家的承諾。政府、農村管理、農民三方需為發展農村經濟,共創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