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雷,高慶幸
(1.汶上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汶上 272501; 2.汶上縣南站街道農業農村事務中心,山東 汶上 272508)
隨著社會的發展,“三農”問題關乎著我國的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逐漸成為人們重點關注問題。人地矛盾日益增加,不良的種植模式、種植習慣等等導致土壤中的養分大量流失,部分地區還存在著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不斷下降,農業行業的發展產生停滯狀況。在這樣的農業生產背景下,創新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為推動農業的現代化建設進程,針對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必須不斷創新,從而推動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我國應用新型農業技術的時間較短,因此其推廣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尤其對于基層來說,存在推廣宣傳不到位、尚未轉變農業生產者思想、推廣工作難以持續的現象。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使得在實際工作中與該地區的農業生產現狀不符合,造成嚴重阻礙。并且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未能從基層農業生產的實際角度出發,與當地農業生產要求相悖,也就導致難以取得應有成效。
在新時期,農業行業雖然抓住機遇,得到發展,但在農業技術專業人才方面還處于缺乏狀態。首先在人才儲備方面就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許多學生在選專業時會選擇較為熱門的一些專業,沒有將農業專業放在首要位置,就會導致農業專業人才質量良莠不齊。然后在人才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平均的問題,多數崗位都分布在基層,但同樣這樣的崗位也是大學生不愿意擔任的,并且基層崗位存在薪資較低,福利待遇較差的現象,對專業性人才沒有過多吸引力。現階段在基層奮斗的農業技術人員,大部分都存在能力不足,實現與新時代發展逐漸脫軌、難以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的問題。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較低的人員分配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當中,導致對于推廣過程中出現的專業性問題無法有效解決,面對突發事件也缺失隨機應變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推廣隊伍的專業水平,為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嚴重阻礙。部分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尚未建立起創新意識,守著傳統的推廣模式和推廣方法開展工作,在新時期下難以取得效果。并且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存在不足,主動性較弱,從而降低了農業技術推廣速度和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推廣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問題頻發[1]。
例如,一些在崗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尚未培養起較好的服務意識,面對農業生產者的詢問抱有消極態度。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生產者對了解新技術的欲望,長期下去,只會影響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只有對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良好應用才能滿足要求。一直以來,我國農業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都是促進農產品增質增量,從而提升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以此來促進社會效益的提升,為人們創建美好家園。現階段,針對農業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業生產結構不斷調整與創新。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業生產者,包括個人農戶、大型農業生產商等等,對技術的需求因生產和經營行為的變化而變化。極大程度上降低了這些農業生產者以往對于糧食生產技術的需求,卻提高了農業生產者對于經濟作物生產技術的需求。
農業生產技術在基層進行推廣,能夠幫助大部分農業生產者利用新技術完成種植到收獲的整個工作流程,并且能夠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提升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切實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相對于人工種植和采摘的方式,應用新技術更能夠降低農業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成本放在應對其他事物身上。并且能夠保障農業的健康安全,避免因施用農藥過多產生藥物殘留,對人們身體健康安全造成威脅。當前我國已經建立起農業技術擴散機制,對該機制進行實際應用,能夠切實取得農業技術的推廣成效,促進農作物質量和產量的提升[2]。
為了確保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新技術的宣傳力度,并且對于一些發展較差的基層地區給予一定的技術、資金以及人才支持,以此來保證該工作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成效。只有擁有技術和資金的支持,農業推廣工作才能夠獲取顯著成效,達到預期的推廣目標,并切實使農業生產者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農業技術。但實際上,部分領導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存在不足的現象,無法清晰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領導在開展推廣工作時仍然使用傳統的工作方式,思想觀念沒有與新時期要求保持一致,推廣模式也就無法得到創新,難以取得應有成效。并且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相關部門所需要負責的工作較多,難以將資金和技術資源傾斜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身上,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受到嚴重阻礙,無法迅速進行。
在我國的發展當中,農業產業發揮著重大作用,其發展狀況影響著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能否得到保證。為了更好地對農業產業進行優化和調整,促進農業的產業升級,需要不斷對農業技術進行研究。在實踐中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取長補短,選擇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模式并加以整改,避免照抄照搬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積極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增加農作物生產產量,在保證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保證糧食出口能夠達到標準,以此來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國民經濟的提升,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
除此之外,在農業技術的實際推廣過程中,應該深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利用新時期的網絡信息技術來推動宣傳工作進一步開展,并且利用互聯網也能夠進一步取得推廣成效,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們意識到農業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以及能夠發揮的作用。但這也為相關部門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開展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應該更加注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采取高效措施積極推廣農業技術。還需要革新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思想意識,確保意識能夠緊跟新時代的發展步伐,結合各個基層地區以及不同時期的工作實際進行推廣。
在基層地區,要想農業技術得到切實推廣并且取得一定成效,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推廣機制,系統化的推廣機制為推廣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支撐。為了切實有效提高農業技術的服務水平,必須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相符合,而對于推廣機制的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第一點,需要根據基層建設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盡量將復雜的推廣機制簡單化,改變原有的繁瑣的各項流程。不僅可以方便相關推廣工作人員開展工作,還能夠使農業生產者更容易了解到推廣工作的核心意義以及內涵,避免在相互交流和理解方面浪費太多時間,耽誤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構建符合當地建設特點的技術推廣機構,從根本上為農業生產者的各項工作提供相應便利,才會有更多的人看到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實際作用[3]。
第二點,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從多角度、多方面吸引人才的到來,在薪資結構和福利待遇方面應該進行一定優化,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發展構建空間。還可以采取與社會上各大農業類高校進行合作的方式,積極開設農業技術推廣專業,為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實習機會。在校期間還可以使將資源傾斜到人才培養方面,派遣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到學校里面對專業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使其增強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了解。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到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當中,切實增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力量。
第三點,人才推廣機構應該及時與鄉鎮政府部門取得聯系,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法律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寬推廣機構的范圍,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合作也能夠增強農業生產者對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信任程度,為工作的開展掃清思想障礙和相關顧慮。還應該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及時進行優化和協調,保障農業技術推廣能夠得到迅速發展。鄉鎮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對市場上的不良競爭風氣加以整改,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空間,肅清不良現象。還需要降低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過的干涉,避免過多干涉而影響推廣成效,避免專業能力不足的人員對實際工作指手畫腳,對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阻礙。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引導相關農業企業加強對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在行業中的帶頭作用,充分保障個人農戶的經濟利益,并且打消其顧慮。
第四點,市場應該充分將自身的調節作用發揮出來,從而切實提升農民的實際利益,保障市場環境處于清明、良性競爭的狀態。避免不良企業對市場產生干預和影響,為農業生產者使用農業技術,開展農業工作提供良好空間。團體與團體之間如果出現問題或者分歧需要及時開展協調工作,確保雙方之間能夠統一戰線,避免推廣工作在內部發生問題,不斷完善和優化體系的構建。
為了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推進現代化生產技術的應用,需要積極推廣農業技術。只有對新型農業技術進行良好應用,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障農作物的生產產量和質量,確保農戶個人收益、農業經濟效益以及社會經濟效益的高效提升。并且還能夠提升農作物的品質,避免因病蟲害而產生農藥殘留,對人們身體健康產生威脅的現象發生,還能夠增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減少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推廣人員還需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觀念的深入,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
因此,在基層中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應該將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基本導向,在確保生態環境穩步發展,不會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進一步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與創新。需要在基層中應用新型的綠色農業,并且積極發展本地區旅游產業,將青山綠水的觀念深入人們心中,實現綠色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新時期,我國已經邁進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新媒體為信息傳播方式帶來創新。利用口口相傳或者紙媒報刊這種單一的宣傳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下的宣傳需求。因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以及相關機構應革新自身觀念,積極學習新技術,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對農業技術進行宣傳與推廣,從而拓寬推廣渠道。例如可以通過微信、抖音和各類短視頻、直播軟件,發表農業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工作視頻,使更多農業生產者能夠獲取農業技術相關知識,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積極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促進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最大限度上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使農業生產者更直觀地感受到農業技術的使用方式以及作用,提升農民的創新意識。
我國農民結構主要以農村生活人員為主,他們在農業專業知識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并且也缺少互聯網的使用觀念,在某種特定狀況下很難接觸到農業技術。因此,可以培養創新型職業農民,他們對于農業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較深,并且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現階段的新型職業農民主要包括了擁有勞動生產經驗并且對農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的農民,具有一定的眼界,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待農業產業。還包括了在大學內接受專業知識教育,想要回到家鄉進行建設的高學歷有志青年。上述幾種新型職業農民能夠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創新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對這類人群的潛能進行充分發掘,由他們在農業生產中起到帶頭作用,帶動農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農業的生產建設以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當中。促進基層農業更好發展,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提升[5]。
總體來說,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已經進入到關鍵時期。應該對推廣路徑和推廣方式進行創新性研究,對以往的推廣工作進行總體的經驗總結,吸取失敗教訓,對比成功案例。根據現階段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針對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良和創新方案,為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