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凡
近日,在2022年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上,表演藝術家奚美娟憑借電影《媽媽!》中女兒馮濟真一角再度獲得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31年前,她曾憑電影《假女真情》中“假女兒”王玉娟一角首次獲得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再獲殊榮,她感慨道:“第一次獲獎只有30多歲,現在年齡已經翻了一番。但我覺得我們在藝術創作中擁有無限天地,角色可以給我們五光十色的生活,我們的生命與年齡好像可以一直往上走,創作力不會因為年齡凋謝。”
然而,在接到劇本之初,奚美娟心里很沒底,她覺得這是從藝以來最難的角色,所以遲遲沒有向導演楊荔鈉明確傳達“我決定接這個角色”的信息。直到開拍前半個月,奚美娟連合同都沒簽。
近年來,全世界的影視作品都開始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病情,也出現了許多打動人心的好作品。奚美娟在以往的電視劇里也曾經演過類似的角色,如果要出演,就必須打破以往所有類似角色的戲劇詮釋。以她的經驗和年紀,飾演大多數角色都可以順勢而為,但這個角色需要調動全部的創作激情,而自己能否在先前作品上有所突破,她心里完全沒有把握。
導演看出奚美娟的顧慮,鼓勵她說:“奚老師,這個角色非您莫屬,我只相信您。”猶豫了很久,出于對演員職業的敬畏,奚美娟決定接受挑戰,在壓力下創造和挑戰一些未知。她認為,一個敬業的演員不僅表現在嚴謹踏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上,還要對自己的創作素質有著特殊的要求。影視藝術創作不僅要求演員能夠最終“化身成角色”,還要創造出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人物形象。
奚美娟很快沉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人物角色的創作中。她一邊在劇本上記下對角色的理解和感悟,一邊在對人物形象的深刻參悟中寫下長長一篇不同于以往的創意日記《在角色的未知性中尋找人性之根》。以前她都是用人物的誕生或者表演中的經歷來貫穿創作筆記,但這次因為人物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她決定從整個心理過程變化來記錄創作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從藝術形象的類型出發塑造人物,歷來是表演藝術的切入點,然后再進入‘這一個’具體的人物個性。這樣既能抓住某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又能突出人物的特殊個性……作為一名演員,我必須做一個日常生活的有心人,而不是等有了一個具體拍攝項目才去尋找生活中的例子。這是我經常告誡和提醒自己的。”
在這次作品中,奚美娟以爐火純青的演技、細膩有層次的情緒表達,與劇中角色融為一體,創造性地生動展現出馮濟真患阿爾茨海默病三個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在平靜的表演下蘊含情感張力,在個人成熟的演技中豐富了表現力。
最終,67歲的奚美娟憑借出色的演技和對作品人物深刻獨到的理解得到了觀眾一致認可,梅開二度,再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奚美娟身上不僅有藝術家的修養與功力,還有文人的沉靜與雅致,她成功的要旨無外乎“靜”和“敬”。“靜”是指藝術創作能夠沉下心來,堅持不懈,“敬”是指藝術創作秉承了嚴謹負責、勇于創新的態度。“靜”是一種不動的功夫,“敬”則是一種持養的功夫。
那長長的創作日記不正是“靜”和“敬”的真實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