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六十多年來,閻崇年先生研究了清史、滿洲史、北京史,用他的話說:“我出了十本以上關于清史的書,重點是《清朝開國史》,120萬字。古今中外,我是第一人。六十歲開始,我創立了滿學,這個學科過去沒有過。我倡議建立北京社科院的滿學所,這在全世界是第一個建立的滿學所。我出了五本有關北京史的書籍,其中的《中國古都北京》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各種不同文字刊行。2020年,我又新出版了《故宮六百年》。數十年來,我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做三史(清史、滿洲史、北京史)研究這一件事兒,正所謂‘專心致志,金石可鏤’。”
2018年,有一好友問閻崇年:“這幾十年您有多少作品?”閻崇年說:“恰好有個出版社也要我談談這個問題,于是我抽空算了一筆賬。從1955年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歷史開始,到2018年,大小文章一共寫了568篇,超過萬字的重要論文118篇,各種版本的著作95種,不重復的、獨一的一個版本的著作57種,為自己作序的63篇,為他人作序的75篇,主編的作品15部,這些文章著作加起來字數逾千萬。其他講話、講座、答問、詩詞沒有統計。”
好友又問閻崇年:“您是從哪里擠出時間怎么完成這么多著作和論文的?”
閻崇年說:“我的條件并不好,天賦并非絕頂聰明,也非詩書世家,能寫出這么多書來,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敬重時間。人們常說‘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這是因為有了人,時間才有了計算的單位;因為有了人,時間才涂上了人性的色彩;因為有了人,時間才變得寶貴;因為有了人,時間才有了它的簡史;因為有了人,時間才有了一切的意義……我做的這一切,就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才得來的。”
從1963年至今,閻崇年堅持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到清晨七點,這是第一個單元;吃完早點以后,八點開始到十二點,這是第二個單元;中午休息:吃飯,午睡。從下午二點開始,到六點再休息,這是第三個單元;吃完飯,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再從八點鐘開始,到晚上十一點結束,這是第四個單元。上午下午4個單元共14個小時,他都用于寫作和讀書,這就等于一般人兩天的工作時間。周六周日兩天同樣如此。“我就是通過這種笨方法,拼命擠時間讀書寫作,積累下來就比別人的時間延長了一倍或者兩倍。時間不負勤奮人,你敬重時間,時間終將成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