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晨煜
童話故事里,王后擁有一面閃閃發光的魔鏡,她每天都會走到魔鏡前,問:“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而魔鏡總會回答她:“王后,是你!”小時候,我們總以為這是因為魔鏡為了博得王后歡心,有意說出來的答案。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可能并不是魔鏡夸大其詞,鏡子中的我們確實要比真人好看。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鏡子里的自己明明充滿魅力,但每當照相的時候,總感覺照片中的自己沒有鏡子里的好看,甚至有一點陌生。難道我們從鏡子里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不一樣嗎?
針對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提出了凍臉效應。凍臉效應中的“凍”非常有趣,似乎是說在照片中我們的美麗被暫時“凍”住了一樣,其實,這里的“凍”指的是靜止狀態。所謂的凍臉效應,是指科學研究發現,動態下的臉遠比靜態下的臉更具有吸引力。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某位演員充滿魅力,然而當你暫停視頻,觀察特定一幀下的演員的臉,可能會覺得這樣被固定住的面孔遠遠沒有正在播放的那樣好看,那樣具有吸引力。這就是凍臉效應在發揮作用。
為什么動態下的臉會比靜態下的臉更有吸引力呢?
每天,你都會站在鏡子前做各種事,順便審視自己的面孔,這樣日積月累后,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多次重復的記憶,我們也就經歷了從熟悉到喜歡,再到認同自己在鏡子中的模樣,并非常深入地記住了這樣的形象。而據心理學研究,日常中這樣的重復曝光會導致人們更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們自然就會覺得鏡子中的自己很好看,大腦就會產生一定的濾鏡效果。而別人在看我們的時候,是十分客觀且沒有經過大腦記憶美化的,所以就會產生鏡子中的自己和別人看到的自己并不相同的現象。
凍臉效應究竟“凍”住了什么?這要從人類的溝通中來探究,科學家發現,當人們在進行面對面交流時,會向對方傳遞非常豐富的信息,包括7%的語言信息、38%的聲音信息和55%的肢體語言信息,這就導致面對面的交流更能讓對方發現你的魅力,這遠遠不是一張靜止的照片可以比擬的。在照片中,除了光線、構圖等原因,人的五官立體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損,照片只能傳遞出很少的信息,所以我們很難在這樣的靜止狀態中去感受一個人真正的魅力。毫無疑問,在靜止的照片中,我們鮮活、立體的形象被“凍”住了。
在鏡子前,我們會眨眼、皺眉、微笑,甚至轉換角度來看自己,這些細微的動作和表情會讓我們更加美麗動人。因此,鏡子里的我們就擁有一張活潑的動態臉,當然不同于照片中的自己了。這就好像我們看白雪公主的照片,只會覺得她是個普通的美麗女子,而朝夕相處的小矮人卻能深刻感受到她散發出的魅力,包括聲音、氣質等。我們大腦的面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以動態臉為目標,辨識、加工、判斷來訪者的各種信息,動態臉會更容易激活我們的面部識別系統,讓我們更容易判斷和感受對方的魅力。
這也是為什么肖像攝影和臉部攝影的難度如此之大的原因。試想一下,要在一張靜止的照片中盡可能多地表現出一個人的氣質特征是非常困難的。相比之下,視頻中的動態臉能全方位地展現我們的魅力。
由此,你可以知道,美麗并不只是由外貌決定的,五官的位置、大小只能是靜態臉中缺乏魅力的評判標準。而動態臉中的精神狀態、氣質、個性和細節,才會使你更美麗。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才會代替冷冰冰的照片,傳遞出獨一無二的信息,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因此在科學中,生活中真實又立體的你,遠遠比照片中的你好看許多。
所以,不必糾結自己為什么不上鏡,幾張照片根本定義不了你的美麗。美麗永遠游走于動態之間,當你自然而然地動起來,盡情洋溢自己,你的面孔將會從照片中被“凍”住的狀態里解放出來,傳遞更多靈動又立體的自我。那時候,你不必像那個王后一樣,日日追問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因為最美的你早已破鏡而出,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