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艷



【摘要】目的:分析重癥腦疾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優化護理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隨機法將其分成對等人數的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43例每組)納入本研究,總人數為86例,時間2020年2月—2022年2月,兩組患者全部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行優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差異。結果: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營養狀態指標顯著偏高,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便排氣時間均顯著偏低,觀察組干預后各項免疫能力指標均顯著偏高,總安全性顯著偏高(P<0.05)。結論:重癥腦疾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優化護理管理后,可改善患者營養狀態,縮短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便排氣時間,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保障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重癥腦疾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優化護理管理;安全性
Optimized nursing managemen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disease
ZHANG Dongyan
North China Medical Xingtai General Hospital, Xingtai, Hebei 05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ing nursing managemen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disease.Methods: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qual number of patients.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as 86,an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2.All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On thi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optimized nursing management.The nurs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and the time of anal defecation and exhaus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after intervention, the immune capacity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overall safe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Conclusion:After optimized nursing managemen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disease,it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and the time of anal defecation and exhaust,improve the immune ability of patients,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Severe brain diseas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ptimizing nursing management; Security
在ICU中最常見疾病患者包括重癥腦病,如缺血性腦疾病、出血性腦疾病或者腦外傷等。由于該類疾病病情十分復雜,有較高病死率,對患者而言,自身生命安全將會受到較嚴重威脅。臨床有報道顯示,為確保此類疾病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能夠快速恢復,穩定或者控制病情發展,開展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尤為重要[1]。然而,部分患者因自身或其他因素影響無法積極配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達到預期目標喂養量(104.6kJ·kg-1·d-1),為了確保患者機體營養需求,在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同時加以優化護理管理。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重癥腦疾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優化護理管理重要性,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法將其分成對等人數的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43例每組)納入本研究,總人數為86例,時間2020年2月—2022年2月,兩組患者全部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其中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配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配合優化護理管理。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0~87歲,平均年齡(57.89±10.6)歲;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1~86歲,平均年齡(58.35±8.55)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大(P>0.05)。納入標準:①熟讀《知情同意書》并簽字;②存在閉合性顱腦損傷、開放性顱腦損傷或者高血壓腦出血疾病者;③無溝通障礙或者感染性疾病。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臟器功能疾病;②病歷資料缺失;③參與研究中途選擇退出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1~2d后均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治療前,需要確保患者無腸內營養禁忌證或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處于穩定狀態。選擇腸內營養液對患者予以鼻飼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手術24h內插入鼻胃管,創建腸內營養通路,鼻飼腸內營養液治療前可提前加入適量流質食物,觀察患者在此期間有無不適感,避免出現堵管或者誤吸。鼻飼腸內營養液滴加劑量每天應維持在500~200mL,速度則維持在100~125mL/h。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常規護理,觀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適反應,若患者存在胃腸道菌群紊亂、營養不足、逆行性管道感染、喂養不耐受或者臟器功能損傷等,則及時向主治醫生匯報處理。觀察組在開展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過程中加入優化護理管理措施:(1)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對腸內營養滴速進行調整以及控制輸入量、速度、濃度、溫度等,初期通過重力泵由鼻腸管保持勻速輸入,提升腸道適應性,按照先稀后濃、先少后多原則。例如:第1d、2d、3d給予50%標準濃度,且占據總量比依次為30%、30%和60%,在第4d則實施標準濃度的全量營養制劑,控制營養液溫度,最佳為35℃~37℃之間,防止患者發生腹瀉、腹痛或者痙攣癥狀;(2)整個操作流程遵循無菌操作標準要求,瓶裝腸內營養液放置時間<12h,保障一次性腸內營養輸液器的應用;在支持期間將床頭上抬45°左右,患者以半臥位進行治療,可預防出現誤吸[2]。并定期將患者胃內容物回抽,查看是否存在胃潴留急性,若存在則暫停或者減慢速度,針對存在腹瀉者、誤診者、感染者等要及時處理。例如,暫停治療、減少滴入量等或對腸內置導管加以疏通。針對置入人工氣道疾病者,需強化呼吸道管氣囊壓力監測力度,經氣囊壓力計完成充氣,維持正常壓力,按照患者實際情況擬定單獨且完善腸內營養受損性評估量表,包括嘔吐、腹脹、惡心、腹瀉等,護理者按照最終結果分析患者不耐受因素,隨后采取有效護理應對。
1.3 觀察指標
(1)兩組營養狀態對比: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氮平衡(NB)、血清總蛋白(TP)、血紅蛋白(Hb)、轉鐵蛋白(TF)、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計數以及TLC等營養指標。(2)兩組恢復情況對比:詳細記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便排氣時間。(3)兩組免疫能力對比:詳細記錄淋巴細胞總數(TLC)、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CD4+/CD8+。(4)兩組安全性對比:詳細記錄患者發生胃腸道感染、反復消化道出血或者是肺部感染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式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營養狀態對比

干預前,對照組及觀察組各項營養狀態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營養狀態指標顯著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便排氣時間均顯著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免疫能力對比
干預前,對照組及觀察組各項免疫能力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各項免疫能力指標均顯著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安全性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總安全性顯著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在ICU中引起患者死亡核心因素之一包括重癥腦病,存在較高風險性,早期有效診治以及有效護理措施,盡可能挽救患者生命。臨床上伴有重癥腦疾病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常會受到攻擊,隨后進入應激狀態,引起基礎營養物質代謝異常,特別是糖蛋白以及糖代謝,機體實際所需營養無法得到滿足后會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延長患者出院時間。有報道稱,營養支持聯合護理干預共同應用在重癥腦疾病患者中,能夠加速病情好轉[3]。
現如今,隨著國內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提升患者營養指標水平,同時對患者優化護理管理,能夠縮短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或者肛門排便排氣時間等,可降低或者預防反復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早期腸內營養配合優化護理還能夠促使腸道免疫監視功能被重新激發,強化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提高腸內營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營養狀態指標顯著偏高,干預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便排氣時間均顯著偏低,觀察組干預后各項免疫能力指標均顯著偏高,總安全性顯著偏高(P<0.05)。由此說明,在對重癥腦疾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以及優化護理,起著積極作用[4]。
總之,重癥腦疾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并優化護理管理,可滿足患者機體營養需求,減少或者預防并發癥出現,為后期臨床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趙世君,王寶軍,李月春,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營養指標的影響[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20,28(4):232-237.
[2] 史穎,金鑫,馮鑫利,等.經鼻空腸管早期腸內營養對高誤吸風險的重癥腦血管病老年患者的應用價值[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5):585-589,594.
[3] 夏春潔.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態、康復進程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8(12):1663-1666.
[4] 王燕玲,艾秀華,趙彬彬.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7):78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