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峰
是的,講述故事前,我告訴自己,盡量忘掉所有技法,在講述中,讓時間去流淌,讓細節去重疊。
需要考慮的是,尋找連接。
就像父親走后,我又一次面對他的禮品盒。整整三大盒,疊放在小房間里,上面用字條寫著大哥、姐姐和我的名字,里面裝著他去聽課買回來的補品:所謂的高麗參營養液、南海魚油,盡是推銷品。
給父親買了一臺新電視,盡管教他好多次,但他仍時不時會突然不懂得如何使用遙控器。于是,我不得不寫了張小紙條,用透明膠帶貼在遙控器背后。不知不覺中,字跡發黃,膠帶脫落,像父親的衰老。
禮盒上,他的字跡,一筆一畫,努力認真。
遙控器上,新的字跡,漸黃卻又如此頑強,像不厭其煩地叮囑。
奇怪,這些東西瞬間成為我追憶父親的一個個“觸點”。
于是,先是想到他病前,與我約法三章:走后,不要帶他的遺體回家,讓他親手建起來的老房子永遠保持潔凈;葬禮時,戰友隨禮一律退回,代他感謝他們的最后送別。
不解的是,這些補品,一定要交給我哥我姐,說是讓他們知道就好。
再接下去,是在一次夢里。我夢見他和戰友們扎堆一起,喝酒、吹牛,雷聲般,把眼下所有的事都開涮了一遍。而后,嘲諷自己,說起冰箱里裝滿的雞蛋和那些免費的旅游,指著自己的腦袋,說,老了,糊涂了,腦子進水了。夢里的畫面,他唾沫四濺,我捏一張餐巾紙,走到他跟前,將他留在衣領口的唾沫擦去,發現他滿頭的銀發,卷卷的,鋼絲般堅韌。他們說完,相約改天再一起去聽課。
此時的父親充滿無限活力,不再是病床上的模樣:滿身插滿不知名的導管,不能言語,連我哥趕回來坐在他身邊,竟也沒有反應,目光呆滯。我貼著他的耳根,說,是我哥,你的大兒子。他搖頭,點頭,接著又搖頭,眼角流出尷尬的余光。
夢里,我是一名觀眾,他是主角。
不得不承認,一個新聞事件觸動我重返故事之中,去思考,去擔當。新聞上說,某地一群老人被騙到一個地方,集中聽課,送雞蛋,送大米,外加一次免費旅游,甚至關懷到家。后來,經公安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獲,收繳所騙的營養品金額高達幾百萬。
老年詐騙案中,更悲催的是,一些老人深陷網絡詐騙,被掏干養老金。搜羅老年詐騙案件,看到的情節,著實令人義憤填膺。但不能忽略的是,在新聞采訪中,不乏一些老人明知對方“葫蘆里賣的藥”,卻一意孤行,主動“上鉤”。
于是,我想到了我父親。作為一名老公安和原工商執法人員,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那個所謂的健康講座以及送雞蛋的背后,還有那些來歷不明的補品,賣的是什么葫蘆。他不會不知道,我哥我姐根本不會吃這些玩意;他更知道,我不干涉他去聽課的行為,就像他曾包容我年輕時犯下的錯誤。
我想到這個奇怪的“節點”,我開始糊涂了,就像他晚年的糊涂。
就在糊涂開始時,我又突然意識到,我先前從未走進他的內心。如果說,母親是寧靜的港灣,永遠對自己的孩子開放著,包容與慈愛,那么,父親呢,父親該怎么描述呢?壯年時,大山般的堅強?老年后,稀里糊涂外加俏皮,儼然是老頑童嗎?
說不清。
說不清的背后,恰好是,我從未真正意義上理解他的寂寞與孤獨,更無法抵達他痛失他的女人背后的哀傷。我意識到我應該重新去認識我的父親,特別是他的晚年。
生前與身后,不管有多遠的距離,我與逝去的父親,此時此刻竟然在瞬間連接在一起,好似從未離別過。
于是,我開始下筆。
這一切多么像眼下量子力學研究領域中的量子糾纏。研究者說,量子糾纏,是一個母粒子分裂成兩個孿生粒子,當一個粒子發生變化,另一個瞬間同步發生變化,不管它們的距離有多遠。量子糾纏,糾正了愛因斯坦的光速理論,顛覆了宏觀世界的定律。簡單地說,在我們的微觀世界中,已知的僅僅占4%,未知的,永遠是那么空白。
我不是物理學家,甚至連中學的物理老師都不是,我只是一個寫字的人,我把這一切感知叫作:我與父親——兩個男人間的量子糾纏。所以,你知道,老年詐騙這種新聞事件僅僅是這篇小說的“外衣”,裹在小說核心里的是,它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重新認識我的父親,并試圖再一次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重溫父輩晚年的生活故事。
所以,相比他的快樂,“縱容”他去聽課,讓他花了近一萬元去買補品,又算什么?我慶幸我的選擇是對的——不過,在瞬間,我又突然意識到,父親讓那些禮品留下,說不定正是他的“故意”他的俏皮:讓我們永遠記得他的脾氣。
小說中,父親戰友老伏的原型,來自真實的現實生活。一次,我開車行駛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欄桿隔在中央。夏季持續的高溫讓路面蒸發得連呼吸都能嗅到燃燒,行人早躲得連影子都不見。繁華的街市路面,車輛在飛馳,似乎在逃避。一位老人,蹣跚地走在機動車道內,貼著欄桿,歪歪斜斜,分不清所處的危險環境。我一下子認出他來,好幾次,這位患上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在這座城市里屢屢走失。
老伏的出現,無非是讓小說的主題,從個體延伸到社會的普遍面。
死亡是一件讓人難以面對的現實,但死亡終將是一個結果一種悲傷,無法阻擋。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是衰老帶走所有的能量。一種晚年的孤獨,又該如何被定義?當這一切,落在我父親身上時,衰老給他帶來的語言喪失、親人的模糊,直至奪去他的呼吸……這些破碎的細節一次次傳遞給我,一次次的混亂不清,有時候讓我分不清是在夢里還是在過去中。
每一次的追憶,每一次的重疊與變形,像踏進同一條河流。時間從來不說話,又似乎回答了所有的一切。
記錄,讓我在4%的感知世界中,多了一個刻度,多了一個連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