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祥子墮落之因及意義"/>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曹佳慧[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16022]
《駱駝祥子》是一篇名副其實的“北漂奮斗史”,也是老舍先生最滿意的作品。曾經充滿陽光、正能量的祥子墮落成“末路鬼”,直達人的內心深處,引發我們思考:祥子的墮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①
首先是黑暗腐朽社會中的階級壓迫。老舍先生在小說中并沒有花費過多筆墨來描寫祥子所生活的社會背景,但在祥子所遭遇的打擊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黑暗:軍閥混亂、民不聊生、巧取豪奪。祥子就是在那個人間地獄般的環境中由人變成了鬼。②
造成祥子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剝削階級的壓迫和軍閥反動勢力的殘害,在軍閥混亂、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中,老百姓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上層階級掌握著普通百姓的命運,他們殘害弱者,欺壓百姓,祥子悲慘命運的始作俑者可以說就是他們。此外,城市的勞動階級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不見天日。祥子節衣縮食攢錢買的車,卻被有槍的軍閥搶走了,作為平民百姓,祥子無力反抗,只能是無奈地承受著。然而祥子并沒有倒下,他重振信心,決定一切重新開始,繼續拼命掙錢,一分一毛地攢起來。就在祥子即將要存夠錢的時候,又無情地被孫偵探敲詐勒索去了,這又給了祥子致命的一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是那個時代黑暗社會的無情控訴,而祥子就是病態社會的胎兒。③
20世紀20年代黑暗、腐朽的社會對于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不僅是肉體上的剝削,更是在精神層面的碾壓,如想要體面生活的祥子、為人善良的小福子、思想先進的曹先生等人,這些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的人,結局悲慘,而那些巧取豪奪、卑鄙無恥的像孫偵探這樣的盲流之輩卻過得逍遙自在,何來公平?祥子墮落的悲劇代表著像祥子一樣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以及無法適應那個社會生存法則的千千萬萬的人,最終也必然導致他們走向悲慘的結局。
其次是人性的自私與冷漠。祥子來自農村,那里鄉情淳樸,與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祥子剛來城市的時候十分不適應,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是無比陌生的。而城市的冷漠、麻木的人性、缺位的人際關愛、變質的友情親情這些使得祥子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人們對于周圍的人和事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于困苦中的貧弱者視而不見。一開始的祥子,善良、講原則、不占小便宜,不與年老體衰者搶活干;有仁愛之心,寒冷的冬夜為老馬孫子買熱氣騰騰的包子,都是源自祥子內心的憨厚、善良的本能,然而這些熠熠閃光的品質和祥子墮落以后坑蒙拐騙的丑陋形成鮮明對比,形成一種無法言說的壓迫感。
再次是錯位病態的舊社會婚姻。祥子對虎妞可以說是毫無愛意的:“因為他一旦要娶,就必須娶個一清二白的姑娘,所以自己也得像那么回事。”提及“白房子”,祥子嗤之以鼻,這反映出祥子想要一門干凈、美好的婚姻。祥子和虎妞所處的階級不同,兩人的婚姻注定是個悲劇。虎妞有著雙重身份,她既是剝削者又是被剝削者,是大齡強勢女。虎妞的父親對她長期剝削,導致她成為眾人口中的“老姑娘”,而她不得不設計“圈套”引誘祥子。祥子是懦弱的無產者,兩個人的階級基礎和物質基礎迥然不同,這就給兩人的婚姻穿上蹩腳的小鞋,無論怎樣努力和遷就,都不可能長久。祥子骨子里是憎恨虎妞的,因為虎妞大膽潑辣,心理上多少有點兒扭曲,她工于心計,讓祥子有種逃脫不掉的“婚姻枷鎖”,使得祥子身心俱疲,以至于在婚禮上,祥子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演繹了一出“以樂景襯哀情”,他就像個提線小丑一樣害怕看見那個“濃妝淡抹”的“大黑塔”。
通過以上客觀存在的原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祥子在三起三落中,被剝削的難道僅僅是車子、積蓄、愛情嗎?不,筆者認為祥子被剝削掉的是勞動者難能可貴的品德,是奮斗的意志和平凡卻可貴的人生目標,是精神層面的摧殘,喪失了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對祥子精神的徹底毀滅。
祥子在十七八歲時就失去了父母,在農村失去土地,無法養活自己,于是只身一人來到了北京,開啟了他的“奮斗史”,他踏實、勤勞、肯干,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擁有一輛自己的車。
祥子的思維方式完全照搬了農民的認知方式,他把車子等同于土地的概念,在影響人的發展因素中,環境因素也是舉足輕重的一個,環境可以改變甚至塑造人的觀念、認識和認知方式。祥子來自鄉間,父母雙亡,靠著土地發家致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只能把這夢想轉移到拉車上面。“祥子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新的環境里還能保持舊的習慣”,他想做體面的車夫,他的認知里老實還是最重要的品質。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祥子太固執己見,太老實,即便當虎妞跟他說買幾輛車賺車份的時候,他也是嚴詞拒絕,因為他的小農思想告訴他,那是剝削階級干的勾當,而他一心拉車,一心靠賣苦力掙錢。祥子從來不會反省自己,一味地責怪他人,責怪環境不好,遇人不淑。他抱怨自己命途多舛,卻從沒反思過自己的錯誤。他想娶一個年輕溫柔的姑娘,卻被老姑娘虎妞設計拽入了婚姻。他討厭虎妞的父親劉四爺,恨他的權勢,輕易就可以左右一個人的命運,他也恨虎妞,憎惡她耍手段。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劉爺其實待祥子不錯,只要祥子回到廠里說要拉車,劉爺從沒有拒絕過,虎妞更是對他一心一意,甚至為兩人的將來都做好了打算。但祥子沒有意識到,虎妞雖強勢,卻是真心待他,原本兩人可以一起努力,過上安定的生活。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研究者常常從主觀和祥子的出身出發,往往忽略最本質的問題,祥子性格方面的缺陷導致他走向了一條不歸路。當然,祥子原本身上具有很多熠熠生輝的品質,如勤勞、憨厚、淳樸,但是祥子過于老實,他是一個不覺悟的體力勞動者,不善交際,不主動融入社會,表現出保守、自私的一面,他從來不交朋友,只顧埋頭拉車;幾乎不跟別人談起自己的計劃、打算,只是埋藏在心底;他只想著靠自己的努力買上新車,不愿求助于人。他的這些性格中與生俱來的弱點導致他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導致他錯過了很多機會。第一次錯誤的選擇是他剛來北平拉車的時候。祥子知道,自己干的是體力活,尤其需要一些有營養的東西,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但他舍不得投資自己的身體。他經常餓著肚子拉車,從不敢吃好東西,也不敢喝好茶,即便后來生了病,也要拖著病軀繼續工作。虎妞曾不止一次勸他把車子租賃出去“吃車份子”,但祥子依舊選擇繼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第二次是他與虎妞結婚后,虎妞讓他多去劉四爺那里走動,一定少不了好處,可祥子卻始終抹不開面子。最后,自己孤苦無依,這也是他必然走向悲劇的必然原因。
當祥子只顧埋頭拉車,抱怨自己命運不濟時,另外一個人卻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悄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這個人就是高媽。高媽年輕的時候嫁了個酒鬼丈夫,每次喝醉了都來向她要錢,不給就對她非打即罵。每每提及那不成器的丈夫,高媽都是咬牙切齒。生活雖然狼藉,她卻沒有自怨自艾,反而一門心思想著怎么勞作,怎么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她踏實勤勉,把曹先生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得主人家的信任。她腦袋靈活,每月的薪水除去生活所需,就把剩余的錢“放出去”,謀得一份額外的收益。風聲鶴唳之中,高媽卻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反觀祥子,總在挑剔抱怨,甚至因為發泄情緒拉車狂奔,摔傷了主雇,當高媽建議他將錢存入銀行時,祥子也是置若罔聞。
祥子迫切想找到一條使自己獨立的道路,但是他所處的時代,僅靠一己之力是無法與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抗衡的。文化知識的匱乏使得他無法認清社會現實,一根筋,一條道路走到黑,然而祥子像陷入沼澤地一般無法自拔。荒謬錯誤的奮斗方法導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沉重打擊,這種打擊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
祥子的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下千千萬萬底層人民的悲劇,反映了中國20世紀20年代底層勞動者奮斗無望逐漸走向絕望的過程。然而,祥子的悲劇有社會層面的原因,也有他自己本人的主觀原因,他的性格缺陷使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駱駝祥子》是七年級下冊必讀名著書目,作為一名老師,筆者更希望學生在祥子這些普通人的身上,學到變通、學會反省、學會成長,這也是我們閱讀名著需要達到的思想境界。
相同的時代,最初同樣悲苦的命運,祥子和高媽兩個人,卻過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歸根結底是祥子總在怨天尤人,把責任推給別人,而高媽卻早在數年的摸爬滾打中,尋覓到生存的智慧。弱者自困,強者自渡。深陷泥濘時,不要埋怨自己被裹住雙腳,而是努力走出這片泥濘。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懂得向內歸因,人生才有向前的希望。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事情遇到阻礙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歸于外因,而是回過頭來反省自己。
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正是因為有這面鏡子,我們才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把責任全數推給別人,歸于外因。一個人若是總從外界找原因,就無法改變自己的困境。《駱駝祥子》警示我們想要有尊嚴地活著,就必須學會思考自己的處境,反省自己的過失,正所謂“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沖破生活的重重困境,避免祥子的悲劇。④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和鑄造者。”祥子的悲劇人生,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祥子有過多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都被他的膽小、愚昧和固執,通通給擋在了門外。他所有看似無力的選擇背后,其實都有一個不愿改變的心。因為對新事物的恐懼,他用最簡單的勞作來麻醉自己,他犟著一根筋,覺得只有自己勞動賺來的錢才是可靠的。他陷在自己的單一認知里,拒絕接受別人的意見,自憐又自大,眼看著前路即將走成死路也不愿意改變自己。
有人評論說老舍筆下的每一句話,都飽含著愛和淚水,他在書中描繪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對人性最真實的還原,以及對人世最清醒的思考。《易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固執己見,也許并不是勇敢,而是愚昧。一條路走到黑,不一定等來柳暗花明,很有可能面對的是一堵高墻。很多時候思路轉個彎,換一條路去走,前方或許別有天地。
祥子可憐卻又可恨,可悲卻又必然。總指責他人,最終只能為人厭棄,總埋怨社會,只能被時代拋棄。人活于世,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挫折逆境,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希望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的路途上,學會認清自己,向內歸因,一步步改變自己,學會變通,學會團結,這樣才能把每一條曲折的路,最終都變成坦途。
① 胡金輝:《祥子墮落,誰之痛?——〈駱駝祥子〉之“祥子”》,《快樂作文(小學七至九年級)》2017年第7期,第92—95頁。
② 艾梅:《駱駝祥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分析》,《教材新讀寫》2021年第1期,第19—20頁。
③ 劉會杰:《〈駱駝祥子〉中祥子的悲劇的根源及其意義》,《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第20期,第75頁。
④ 朱卿瑗:《從〈駱駝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劇》,《文學教育》2016年第10期,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