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瑩
紅色檔案具有教育價值。紅色檔案包含的翔實史料、直觀圖片、鮮活影像、革命遺址為我們生動展現了黨的偉大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紅色檔案蘊含的革命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是開展黨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財富。
紅色檔案具有經濟價值。利用革命遺址、革命紀念館發展紅色旅游,利用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創作舞臺劇、影視劇,在實現教育價值的同時,也帶動了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紅色檔案具有文化價值。挖掘紅色檔案資源,創新檔案利用形式,將紅色檔案中蘊含的紅色基因、精神力量凝聚成紅色文化,宣講好紅色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紅色檔案資源分布廣泛,各地因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一樣,表現出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不同。從總體上看,紅色檔案的開發利用方式多以紅色檔案匯編、紅色檔案文字和圖片的展覽為主,有些展覽又因對紅色檔案的內涵特色挖掘不足導致開發程度不夠、吸引力不強,檔案的價值實現不理想。
一方面因紅色檔案形式多樣,但又缺乏統一的管理,一些珍貴的紅色檔案資源散落在個人手里,導致檔案部門收集難度加大,收集資源不完整。一方面收集到的紅色檔案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沒有深入研究和對檔案內涵深度挖掘,導致開發程度低、檔案開發效果不理想。
紅色檔案的開發利用應基于實現檔案價值。檔案展覽、檔案匯編是實現檔案教育價值的重要方式,也是多數紅色檔案開發利用采取的方式。但展覽多為圖片加文字,展板展示的形式,千篇一律的展覽形式,對于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人們,尤其對于青年人群體和學生群體吸引力不足。新《檔案法》強調,要推動檔案開放與利用,要求檔案館不斷完善利用規則,創新服務形式。要活化紅色檔案,發揮更大價值,就要改變單一的利用方式,適應信息化時代群眾的需求,創新服務形式。
宣傳服務能力是衡量檔案開發利用水平的因素之一。加大紅色檔案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紅色檔案意識,有助于保護和開發利用紅色檔案資源。信息時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受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專業人才等因素的影響,紅色檔案在新媒體平臺的開發利用還處在初步階段。怎樣找準切入口,與新媒體平臺有效對接,提升宣傳服務水平,是當今紅色檔案工作應該思考的問題。
要想讓紅色檔案資源活起來,滿足現代人們對紅色檔案資源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深挖紅色檔案資源,將散落的文物、故事等,用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方式,從點上挖掘,匯聚成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和精神譜系。這就需要檔案工作者以更加專注的工作態度和開拓創新的思路,通過翻閱資料、走訪群眾、實地考察等方式,開展紅色檔案的收集、搶救、修復、整理。這是開啟紅色檔案資源利用開發的第一步,也是實現紅色檔案價值的重要一步。
對紅色檔案進行開發和利用,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傳統的展覽、展示方式,吸引力不足、受眾群體有限,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紅色檔案的價值實現需要更多創新之舉。首先是可以拓展開發利用的場地。傳統的展覽展示是在檔案館、行政中心等國家行政機關,大眾參觀視角是“走出去”的形式。如果拓寬思路,以走進校園、走進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走進來”形式,用主動宣傳的形式使紅色檔案的開發利用更具針對性。其次是融入開發利用新技術模式。新技術賦能新應用。在檔案開發利用領域的新技術主要是數字技術的應用意味著新的方式的產生。全息投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沙盤等,將以視覺感官為主的接收信息方式改變為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接收,檔案價值實現更立體。第三是形成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紅色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用檔案賦能生活,用創意的方式真正讓紅色檔案活起來、亮起來。與大眾息息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拉進了公眾與紅色檔案的距離,是現代生活理念與紅色精神的碰撞,更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紅色檔案的教育價值。
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紅色檔案工作的發展也離不開線上平臺。新媒體平臺是線上平臺新的載體和傳播方式,音頻、視頻、圖文等,是當下信息傳播利用最廣泛的平臺。紅色檔案資源有效對接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檔案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是利用現有新媒體平臺。在小程序、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現有的多媒體平臺上傳播宣傳紅色檔案資源,實現文化教育價值。二是各大紀念館、檔案館、博物館可打造專屬的線上展覽館,開展線上創意活動,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完整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檔案資源。
要解決當前紅色檔案開發利用的問題,需要結合不同的群體和時代背景拓寬檔案利用方式,深挖紅色檔案資源內涵,加強檔案部門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有效對接新媒體平臺,將紅色檔案資源以更適合時代、更能滿足公眾需求的方式加以開發利用,才能最大化地發揮紅色檔案的價值。
活化紅色檔案資源,發揮教育功能,展覽館布展是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將館藏資源以展覽的形式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種方式公眾能系統全面地了解檔案,但缺點是缺乏吸引力,尤其對于青年群體和學生群體,離革命年代久遠,不會選擇主動了解檔案內涵。需要有吸引力的形式將其“領進門”,才能更好地實現檔案價值。在信息化時代,展覽館、紀念館應該摒棄傳統灌輸式刻板展示形式,借助多媒體數字技術的成果,如全息投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沙盤等,更生動、深刻、立體地展現豐富的紅色檔案。
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光榮之城”展項是一張多媒體數字沙盤。以20世紀30年代上海主城區城市專業制圖為基底,搭建上海城市形態微縮模型,運用數字化影像、燈光、視頻等多媒體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期間領導全國黨組織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紅色足跡。
紅色旅游是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一個重要途徑。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在紅色旅游景區,讓游客身臨其境地重溫革命記憶。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運用全息幻像和虛擬現實技術,配以抗戰實景模擬,復原當時抗戰場景,在虛實轉換間再現平型關大捷的場景。重現八路軍與日軍殊死搏斗的進軍場景,充分展示了中國軍隊英勇抗敵的英雄氣概和舍生忘死的愛國精神。
現今,新媒體平臺是人們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社會交往等方面的重要渠道。利用數字化技術在新媒體平臺開展紅色檔案宣傳和服務,是新媒體時代強化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形式。充分運用小程序、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平臺開展線上活動,用全新的數字創意和交互形式演繹紅色檔案文化內涵。
中共四大紀念館運用微信小程序作為依托,將場館資源、愛國主義教育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設計開發了“探尋力量之源”黨史知識競答小程序。圍繞中共四大的歷史成就,精心設計4個主題鮮明的篇章,讓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參與知識競答活動,參與活動即有機會獲得盲盒等紅色主題文創產品。宣傳紅色文化的同時,也拉近了紅色檔案與人們的距離。
延安革命紀念館通過網上展覽、虛擬展廳、數字博物館、在線直播等方式推出各類線上創意活動,開啟全感觀、多元素的文化之旅,隨心云游、隔空互動,讓公眾足不出戶“云游博物館”。
紅色檔案走進校園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重要指示的創新形式。利用文化長廊、展覽展示、主題教室等以更直白方式展現紅色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革命歷史、感受革命精神。通過文字、圖像和音頻檔案,乃至多媒體互動,讓檔案的教育價值最大化體現出來。
廣西合浦縣西場革命老區武裝斗爭史跡紀念館建在了西場一中這所學校里。紀念館展出了歷史資料、英烈畫像和烈士子女、革命后代提供的實物檔案。西場一中充分發揮紀念館的資源優勢,大力開展以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校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潤澤了學生的心靈、振奮了民族精神。
2021年,由重慶市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主辦的“印記100”——川渝地區檔案館館藏紅色珍檔巡展開展了進學校活動。精選的100件川渝地區珍貴的紅色檔案包括革命志士留下的遺稿、日記、書信,革命戰爭時期出版的珍貴紅色刊物,以及川渝人民在脫貧攻堅、抗疫斗爭等重大事項中所形成的重要檔案。通過這種“開放式”的紅色課堂,豐富了學習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更近距離追尋紅色記憶,感受革命檔案文化,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
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合實際利用好紅色檔案,打造紅色文化長廊,全面展現黨的豐功偉績和光輝歷程,豐富了黨員干部教育載體,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凝聚起強大動力促進中心工作。
利用文化長廊、主題教室、紀念館的形式將紅色檔案文化滲透到日常學習工作中,提高了檔案宣傳服務能力。
檔案的文化創意開發是活化檔案、使檔案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有效形式。紅色檔案文化創意開發主要有影視劇、紀錄片、舞臺劇制作,日常生活相關的創意產品,沉浸式體驗空間、游戲等。
1.影視劇、舞臺劇。以黨史真實檔案為依據,創作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引發了觀眾的熱烈反響。該劇高度還原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時期的歷史,將真實歷史事件,將紅色檔案的精神內涵,通過藝術化加工,更生動、更震撼地呈現公眾面前。電視劇的熱播,講述紅色故事的同時,也帶動了紅色檔案的展出展覽,吸引了一大批觀眾觀看,進一步增強了公眾的檔案意識。
2.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檔案文創品。以紅色檔案資源為元素創造的檔案文創品,對于傳承歷史記憶,弘揚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義。將紅色檔案內涵融合在日常用品中,賦予產品精神文化價值,同時讓歷史更貼近百姓生活。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創作的軍旗升起·書立套裝,取材于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外觀大樓——原江西大旅社。書立套裝采用鏤空鐵藝設計精心制作而成,將崢嶸歲月鑄就的“八一”精神凝聚,為辦公用品增添紅色情懷。
3.沉浸式體驗。通過營造沉浸性氛圍,達到聚合受眾注意力,強化情感與體驗的效果。在革命紀念館、主題展覽館中加入沉浸式體驗設計,或者利用紅色檔案資源打造沉浸式體驗課堂,讓公眾沉浸式了解紅色文化,身臨其境感悟革命精神。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將黨史故事融入沉浸式演出中,創作了沉浸式實景劇《那年八一》。將劇目創作與歷史發生地江西大旅社的實景演繹相結合,通過場景打造、聲音烘托、劇情演繹來營造故事氛圍。觀眾可以換上軍裝,走進八一起義前夜,化身演員參與演繹,不斷感受場景變化,與劇中人物命運共沉浮。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更近距離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利用“沉浸式體驗”使參與者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
游戲設計復刻紅色故事場景,游戲精神傳承革命精神。將紅色檔案資源運用在游戲中,在線上游戲陣地探索紅色教育。距今最早的一款紅色桌游是中國網絡電視臺設計的《黨史伴我行》。這款黨史桌游規則簡單易懂,內含有各種小關卡、小機關和獎懲措施,在輕松的游戲中引導參與者回顧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取得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的光輝歷程,讓青年人群,尤其是80、90后黨員,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黨史概況,提升進一步了解黨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