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 楊沙沙 尹野平 謝雋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簡述今年工作重點。.其中,消費、外資、糧食等經濟關鍵詞受到外界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定為5%左右。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無論是擴大消費,還是新增就業目標,相信中國經濟將比外界預期更快企穩回升。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報告原文】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消費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重點中位置突出,凸顯出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受疫情影響,消費在2020年受到沖擊。2021年,消費再度發力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3年疫情讓消費持續受到嚴重沖擊,因此疫情之后也存在較大修復空間。另外,海外需求減弱等外部因素可能會抑制出口在2023年的表現,因此消費將成為擴大需求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此外,伍超明說,疫情3年來,國內居民儲蓄存款年均增加約12.5萬億元人民幣,居民儲蓄充足也將為消費在2023年得以改善提供重要動力保障。
商務部長王文濤3月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以來,消費市場在逐步、穩步恢復,回暖勢頭明顯。商務部將今年定為“消費提振年”,消費四大金剛:汽車、家電、家居、餐飲,將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
湖南湘俊餐飲公司是湖南益陽的餐飲龍頭企業,8家門店的顧客流量情況直接反映了益陽民間消費的動向甚至是經濟恢復的進程。公司總裁劉人俊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乙類乙管”落地以來,公司經營狀況明顯恢復,雖然與疫情前還有些差距,但是包括他在內,整個益陽餐飲業心理預期都比較穩定和樂觀。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引資
【報告原文】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完整的產供鏈網絡使得中國持續成為外資所青睞的投資熱土。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1276.9億元,同比增長14.5%。而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6.3%,引資規模依然保持世界前列。
總部位于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目前,中國已成為霍尼韋爾全球第二大市場?;裟犴f爾中國總裁余鋒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為包括霍尼韋爾在內的外企在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余鋒說,“得益于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我們對中國高質量發展和公司在華業務成長充滿信心”。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3年,疫情沖擊疊加復雜的地緣政治和動蕩的金融環境,中國吸引外資依然持續增加,說明中國充滿韌性的經濟、齊全的工業門類以及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依然被外資看好。未來,中國這些綜合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也將繼續為這些企業提供發展紅利。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
【報告原文】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3月份是小范圍的育秧,我們預計4月份開始全面春耕四川省眉山永豐村書記劉超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眼下,永豐村農戶正在為春耕做準備。他表示,今年當地水稻種植面積會比去年增加,這也是為進一步響應國家糧食生產的號召。劉超還告訴記者,目前,整套的機械化器具、化肥農藥物資也都在準備當中,“我們的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100%”。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產業室主任鐘鉉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五年,中國糧食生產在四方面取得比較大的突破:首先,自2015年突破1.3萬億斤以來,我國糧食年總產量已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有效應對疫情以及國際形勢變化的沖擊;第二是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第三是糧食產能和現代化程度增強,我國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第四是我國形成有效的糧食安全治理體系,這是最大的突破。
對于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鐘鉉認為,除了增產,也可以通過減損的途徑來實現。目前中國糧食加工、收割等環節損失占產量的10%,國際比例一般在5%,“這個空間,對中國農業來說,也是非常大的”。
而對于中國糧食生產的潛力,鐘鈺表示,未來中國糧食的產能提升,可以挖掘多種要素的潛力,比如應用高質量的機械裝備,加大優秀糧食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等,通過高質量投入增加糧食產能。▲
環球時報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