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巖,張 利,于福根,孫少輝,趙占龍,馬妮妮,萬 進,王 聰*,劉明超
(1.河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071001;2.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00070)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健康,造成牧場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1]。做好乳房炎防控,對于保護奶牛乳房健康﹑增加產奶量﹑提高牧場經濟效益等方面至關重要。
根據有無明顯臨床癥狀,可將奶牛乳房炎分為臨床型乳房炎和亞臨床型乳房炎(隱性乳房炎)。臨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乳房的紅﹑腫﹑熱﹑痛等,乳汁中出現乳凝塊﹑水樣乳和血乳等,并伴有產奶量下降,嚴重者還可能引發全身癥狀,導致精神沉郁﹑體溫升高或急性死亡等[2];隱性乳房炎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病原已侵入乳腺組織,伴隨體細胞數增加,產奶量下降,影響乳品質,若未能及時治療,可進一步轉為臨床型乳房炎,降低奶牛使用年限,給牧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3]。根據國際奶牛聯合會統計,奶牛的臨床乳房炎發病率為20%左右,隱性乳房炎發病率為50%左右,其中在丹麥﹑法國和瑞典,臨床乳房炎的發病率分別為21%﹑20%和11.1%[4]。在我國,由于養殖水平和飼養條件弱于歐洲國家,乳房炎發病率更高,其中臨床乳房炎的平均發病率為33.4%,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為46.4%~85.7%[5],均高于國外平均水平,給我國奶牛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正常情況下,奶牛的泌乳周期包括泌乳期和干奶期。在泌乳期內,奶牛持續產奶,是牧場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當發生乳房炎后,為減少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棄奶損失,一般只對臨床乳房炎進行治療。進入干奶期后,奶牛停止泌乳,直觀經濟效益下降,大部分牧場在此期間對奶牛的健康保健和飼養管理重視程度降低,更易造成病原菌感染,導致新發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的進一步發展惡化。有研究表明,干奶期乳房炎發病率是泌乳期的2倍以上,且50%以上的產后臨床型乳房炎大多是由于奶期感染所致,干奶期感染不僅對奶牛乳房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而且對下個泌乳周期造成的泌乳損失可達25%以上[6],其中有數據表明,每一頭乳房炎患牛對牧場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1600元以上[7,8]。
乳房炎的病因包括病原菌感染﹑機械性損傷﹑飼養管理等多種因素,其中主要原因為病原菌感染[9]。研究顯示,在2012年~2013年全國范圍收集的894份大罐奶樣的致病菌檢測中,葡萄球菌和無乳鏈球菌檢出率最高,為95.1%和95.2%,大腸桿菌和克雷伯氏菌檢出率為28.6%和20%[10]。此外,2014年~2016年在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廣西及中國東部地區161個牧場中采集3288份臨床型乳房炎樣本的致病菌檢測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分別為14.4%﹑13.0%﹑11.3%﹑10.5%和10.2%,檢出樣本所占畜群數分別為74.5%﹑60.9%﹑63.4%﹑59.0%和55.9%[11]。以上均表明,在我國,環境性病原菌可能是乳房炎的常見致病菌,大腸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及環境性鏈球菌所占比例較大。
干奶期是乳房炎的高發期[12],同時,干奶期也是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時期。在干奶期內,奶牛乳房處于不產奶的狀態,不存在因抗生素治療而產生的棄奶問題,且由于乳房內部環境相對封閉,為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內部條件。國內外各項研究及牧場實踐證明,干奶期使用干奶藥進行乳房炎治療,是牧場進行乳房炎防控的最佳方法[13-15]。
本試驗通過對比不同干奶藥對牧場乳房炎的防控效果,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為牧場選擇最優的干奶方案提供依據。
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由中牧全藥(南京)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按硫酸頭孢喹肟計算3g∶150 mg)
市售國產干奶藥A
市售進口干奶藥B
1.2.1試驗分組:試驗分組處理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
1.2.2 試驗步驟:本次試驗選擇在西北地區A牧場﹑華北地區B兩牧場進行,在試驗A牧場中隨機選擇即將干奶的試驗牛179頭,其中試驗組89頭,對照組90頭;在試驗B牧場中隨機選擇即將干奶的試驗牛387頭,其中試驗組197頭,對照組190頭。試驗組使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照組分別使用市售國產干奶藥A和市售進口干奶藥B。最后一次擠奶前,做好修蹄和孕檢工作,并對試驗牛以加州乳房炎檢測(California Mastitis Test, CMT)法進行隱性乳房炎檢測并記錄牛號和檢測結果(表2)。對不同分組試驗牛使用對應干奶藥,按照標準干奶流程干奶。干奶期結束后,在試驗牛產后7d再次對試驗牛進行CMT檢測并記錄檢測結果,產犢后,記錄試驗牛產后30d內的臨床乳房炎發病情況。

表2 CMT法測定隱性乳房炎的判定標準
根據干奶期及產后7d CMT檢測結果,記錄干奶期CMT檢測陽性牛號及牛頭數,這些陽性牛中,產后7d CMT檢測陰性的為隱乳治愈牛,并計算隱乳治愈率。
根據干奶前及產后7d CMT檢測結果,若干奶前CMT檢測為陰性的試驗牛,產后7d再次進行CMT檢測時為陽性,則記為隱乳新發牛,并計算隱乳新發感染率。
根據試驗牛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記錄,各分組總牛頭數為樣本,計算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
1958年興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其遠遠超出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農業經濟的發展遭受重大損失。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時的中國正面臨著一場近百年少有的嚴重的干旱災害,全國各地農業產量急劇下降,“糧、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極度缺乏,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旱情愈演愈烈。草根,野菜早已被吃得一干二凈,餓到前胸貼后背的奶奶不得不同其他人爭搶樹皮,觀音土(泥巴)。村民們個個臉色蠟黃,瘦成了皮包骨。餓極了的幺舅公甚至去吃泥巴,奶奶知道后哭笑不得,沉默良久,枯瘦的手背抹了抹臉,對幺舅公說:“沒得事,一切都會好的。”
根據干奶期CMT檢測結果及產后7d CMT檢測結果和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記錄,匯總記錄數據(表3)。A牧場試驗組隱乳治愈率為96.3%,隱乳新發感染率為6.2%,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為2.1%;對照組隱乳治愈率為74.2%,隱乳新發感染率為9.2%,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為4.1%。B牧場試驗組隱乳新發感染率7.2%,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為0.9%;對照組隱乳治愈率18.9%,隱乳新發感染率為7.7%,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為1.2%。

表3 試驗指標防控效果比較
本次試驗所選A﹑B兩牧場存欄量均為10000頭,其泌乳牛為5000頭。A牧場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隱乳治愈率提高22.1%,隱乳新發感染率降低3%,產后30 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降低2%;B牧場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隱乳治愈率提高12.5%,隱乳新發感染率降低19.33%,產后30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降低0.04%。
根據上述相關研究顯示,每一頭臨床乳房炎牛對牧場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600元,體細胞數為20萬CFU/mL時,每頭牛奶損失為360kg/年,隱性乳房炎發病率30%,奶價按照4元/kg進行計算,可得本次試驗中A﹑B兩牧場因乳房炎及干奶期治療所產生的經濟損失(表4,表5)。

表4 A牧場試驗指標經濟效益比較

表5 B牧場試驗指標經濟效益比較
A牧場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后30d臨床乳房炎造成經濟損失減少16萬元/年,隱乳新發感染經濟損失減少21.6萬元/年,隱乳治愈經濟損失減少47.736萬元/年,干奶藥成本增加16萬元/年,合計減少經濟損失69.336萬元/年。
B牧場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后30d臨床乳房炎造成經濟損失減少2.4萬元/年,隱乳新發感染經濟損失減少3.6萬元/年,隱乳治愈經濟損失減少7.56萬元/年,干奶藥成本相同,合計減少經濟損失13.56萬元/年。
乳房炎不光影響了牛奶的產量和品質,還影響了奶牛的繁殖性能,嚴重威脅了奶業的發展,臨床上乳房炎大多是由于干奶期的感染導致,因此乳房炎的預防要從干奶期抓起。在干奶期使用干奶藥物是乳房炎治療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各地區環境﹑用藥種類等因素的影響,干奶藥的使用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評估不同種類干奶藥的防控效果很有必要。
本試驗通過CMT法評估三種干奶藥的防控效果發現,相比于對照組的市售國產干奶藥A和市售進口干奶藥B,使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的試驗組隱乳治愈率最高,隱乳新發感染率和產后30 d臨床乳房炎發病率最低,這與侯引緒等得到相同的結論[17],說明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對乳房炎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當奶牛保持健康時,其體細胞數維持在相對正常的水平下,泌乳機能不受影響[18]。而當因病原感染或機械損傷等原因產生乳房炎癥時,機體免疫系統動員,向乳房部位運輸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免疫細胞通過乳腺進入乳汁,造成體細胞數上升,同時,乳房的炎癥反應會導致乳腺泌乳機能障礙,產奶量降低。體細胞數上升和產奶量降低都是乳房炎癥導致的結果,二者相伴出現,且炎癥反應越嚴重,體細胞數增加越多,產奶量損失越大。有研究表明,體細胞線性分值(SCS)與奶產量呈負相關(P<0.05),相關系數為-0.7300~-0.8463[19, 20],即SCS每上升1,日產奶量下降0.73 kg~0.85 kg,體細胞數與奶損失關系如表6。

表6 體細胞數與奶損失關系
其中,SCS=log2(SCC/100000)+3[21]。
本研究通過CMT法判定其體細胞數,進而評估三種干奶藥的經濟效益發現,體細胞數增加越多的組,其產奶量損失越大,這與何芳等研究結果一致[22],而且使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的試驗組經濟損失比對照組市售國產干奶藥A和市售進口干奶藥B都要少,可見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可以有效減少臨床乳房炎導致的經濟損失。
根據上述結果可確定在干奶期使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可以有效防控奶牛乳房炎,減少因乳房炎導致的經濟損失。
通過本研究表明,不同干奶方案對牧場乳房炎防控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當在干奶期使用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干乳期時可以有效提高隱乳治愈率,降低奶牛體細胞數和產后臨床乳房炎發病率,減少因體細胞數量的增加和臨床乳房炎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其可為牧場選擇最優的干奶方案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