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一直在追尋民族音樂的靈魂”

2023-03-06 10:51:35洪艷
音樂生活 2023年12期
關鍵詞:民歌音樂

引言

“風吹(哎)樹葉兒(哎),呀蘇兒喂哎,滿坪飛來(衣兒喲),

自從沒到(哇,呀蘇兒喂)郎一堆嘛(衣兒喲),

一年(哎)半載(哎),呀蘇兒喂哎)沒見你來(衣兒喲),

什么風兒(啊—呀子喂嘿)吹來的嘛(衣兒喲)。”

2023年8月5日,黃白教授在上海的新梅公寓家中又激情高亢地唱起了這首歌,“當年我們記錄了大量的湖南民歌后,賀院長提出讓我們重訪湖南桑植土家族地區,同行的有何紀光、江明惇、蔡曦和一名文化館的干部,我們去馬河口看望谷兆慶[1]等歌手,見到了他父親和兒孫一家四代人。我們走到山嶺一處坪地時,風吹過來,樹葉子在空中轉著圈圈,嘩啦啦地從我們的頭頂上落下去,這首歌便響了起來,那一刻我特別的感動?!?/p>

黃白:“我一直有一個心愿,我想以這首湖南民歌為原型素材將它改編成一首呼麥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作品,可是我一直沒有機會動筆?!?/p>

洪艷:“老師,這首歌打動您的是當時的聲音景象還是歌腔呢?”

黃白:“這首情歌讓我聽到了‘交響性,歌里面潛在的東西比表面的歌詞要多得多。它的字韻和襯詞運用也別具一格,第一句因為襯詞的加入擴充成了四個小樂句,襯詞的音樂創造力太強了。另外,它有非常獨特的用詞方式和用韻方式,比如‘郎一堆的用法,這是源自地方語言的表達,在中文書面語中這種表達幾乎沒有。還有‘一年半載沒見你,什么風兒吹來的的這種統韻和歌詞表達的方式。白誠仁在湘西收集了很多民歌,他聽了很多歌就想流淚,跟我的感受是一樣的。他浸泡在民間,就跟農民后代一樣的。你看我唱歌像不像上海的農民?”

黃白教授時年84周歲,退休前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兒童專業委員會專家指導團藝術顧問,歷任中國民間歌曲集上海卷編委、上海音樂學院民間音樂資料搶救小組副組長、荷蘭國立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客席教授、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中國音樂學系客席教授。她講學的足跡遍及中國大部分省市包括臺灣,也曾赴英、法、意、德、荷蘭、瑞士,及蒙古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國訪問、講學、演出和參加學術會議。1992年應邀為中國國家教委“衛星教育”高等師范專業撰寫《中國民間歌曲鑒賞》教材、并擔任演播主講。[2]1995年她獲得美國傳記協會(ABT)頒發的國際文化榮譽獎。2001年獲得全國優秀論文成果獎,2000年獲文化部區永熙教學獎。2003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她在上海音樂學院一直從事著中國民歌的搶救、整理、編創、教學和研究直至退休。她教過的學生滿天下,以學習時間為序,有王千一、閔惠芬、居其宏、黃允箴、朱艷林、朱凌云、儲政宇、陳敬德、蔣立、楊富英、王璨、張千一、廖昌永、郭樹薈、葉國輝、安承弼、姜小鵬、閻惠昌、莫凡、劉湲、狄其安、李海倫(Helen Rees)、施聶姐(Antoinet Schimmelpenninck)、高文厚(Frank Kouwenhoven)、金橋、梁晴、鄒彥、單林、李堅、郭勇德、江賜良、林順麗、洪艷等。[3]她被師生譽為“中國民歌百科全書”“民間歌曲的活字典”,肚子里裝著5000多首各地民歌的“上音民歌王”,“上音的國寶”及“行走的歌書”和“民間歌仙”等贊譽。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原主任趙維平教授曾對筆者說:“黃老師的確是‘國寶,她能使用全國各地不同的方言非常準確地表達民歌與民族情感,她是兼演唱家、理論家與作曲家于一身的藝術家”。

一、作為民歌教師——我立誓一輩子要教好民歌共同課

黃白教授自1963年作曲系畢業后留校至今,承擔課程有《中國民間歌曲概論》《中國民族間音樂》《漢族民歌》《中國少數民族民歌》《論文寫作》等。她在賀綠汀、沈知白、瞿維、黎英海、于會詠、江明惇等老師的影響下繼續成長。賀院長期望音樂學院的學生每天都要學會唱一首民歌,江明惇先生領著黃白走進民歌課堂,瞿維老師在作曲專業上精心教導,讓黃白也將“樹學生”作為了教育理念遵循。在音樂學院,大多數老師更愿意去培養專門人才,但在黃白看來,全院大課才能讓中國民歌更全面地普及,她立誓要一輩子教好民歌共同課。這門共同課也幾乎覆蓋到所有系部,每學期她平均教授100多個學生一直到退休,黃白老師真的做到了。在與筆者長期的交談中,黃白老師經常會提到一些學生的名字,如閔惠芬、居其宏、張千一等著名音樂家,他們都是民歌課的高分學生。還有一些外籍學生,如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民族音樂學系教授李海倫(Helen Rees)、現任新家坡華樂團首席指揮郭勇德、馬來西亞籍作曲指揮家江賜良等在上音連續好幾個學期重復選修黃白老師的民歌課。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大學時代就跟江明惇和黃白兩位民歌專家學習,那時候閔惠芬“學會的民歌就可‘從黑龍江唱到海南島”[4],她回憶在上音學習民歌時,江明惇和黃白兩位教授例舉民歌潤腔變化而起到的性格、情調變化的規律性體現,促使她運用到自己的二胡音樂創作中。[5]作曲家張千一說:“我1981年跟著黃白老師學習民歌,山西民歌《賣菜》就是那時候學會的,我創作的國內首部說唱劇《解放》的DNA就來自于山西民歌。黃白老師對民歌生動的傳授讓我記得住、用得上,終身受益?!盵6]音樂學家李海倫教授說:“黃白老師是一位中國民歌知識的活百科全書,她是一位能模仿任何民歌風格和中國方言的優秀歌手,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1988年我開始上民歌課之前對中國民歌一無所知,黃教授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更全面地看待一個地區表演藝術的必要性?!盵7]指揮家郭勇德說:“我當年連續上了幾年黃白老師的民歌課,其中的受益都體現在自己的演奏中,我在策劃音樂會的同時,也經常特意安排以民歌改編或新創的作品在音樂會中呈現。事實證明,這樣的作品和音樂會,深受廣大群眾的青睞?!盵8]跨界音樂人江賜良對黃白老師念念不忘:“她是我心目中的民歌媽媽、音樂之母,我永遠銘記第一堂課,我在挑戰和適應期遇到了黃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她改變了我的一生。我曾3次選修民歌課,每次都獲高分,我詳細地記錄下了方言歌詞和演唱技巧。20年后,我悟到了從民歌中尋找理解中國文化的方向。民歌課程的學習使得我與其他作曲家不同,我不僅注重技術,還注重作品與生活的融合”。[9]另外,荷蘭漢學家施聶姐[10]、高文厚[11]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上海音樂學院跟隨黃白教授研究吳歌,[12]之后,黃白教授還受邀親赴荷蘭協助指導施聶姐完成吳歌研究的博士論文。曾任上音附中民歌課的教師陳進德曾說,黃白老師會旁聽我的課,“下課后就像哺育小鳥一樣,教我如何把握不同地域的演唱風格。”[13]很多學生在其博士論文后記中向黃白老師致謝,如余峰提到“黃白教授關于中國民歌的感性教學”[14],王安潮寫道受益于“黃白教授廣博而觸手可及的民歌涵養”[15],王小龍寫黃白教授,“每一首民歌似乎就是她的家庭成員,每一個細節她都能動情地娓娓道來”[16]。漆明鏡動情地說:“我最愛聽黃白老師唱號子,她的聲音能直擊我的心臟”。[17]復旦大學鄭土有教授在后記里也向黃白教授給予音樂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致謝。[18]以及朱海鷹[19]、康瑞軍[20]、吳志武[21]等人的后記謝辭和臺灣盲人女歌唱家徐百香的受益經歷等等。[22]很多學生從黃白老師那里受益并成長,1980—1990年間,她連續多次獲得上海音樂學院教學優秀獎。2000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區永熙音樂教育獎”,2003年3月獲得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二、作為作曲家——民歌的靈魂到我身上來了我要傳給孩子們

黃白教授從附中到大學攻讀的是作曲專業,畢業作品為鋼琴協奏曲《獻給母親的詩》。在教學之余她創作了很多極富有民族性的作品,其中包含大量多聲部合唱作品,如《擁軍花鼓》[23]、弦樂四重奏《想》、古詩詞歌曲《新江南絲竹與古詩詞》專輯、《小學語文古詩今唱36首》及獨唱曲《你莫走》、幼兒歌曲《金豆豆,銀豆豆》等及改編民歌《上學去》[24]和其他器樂作品共計100多首。其中多聲部合唱作品大多都是為兒童編配創作的,素材都取自于各地經典民歌,如《贊歌比星多》(取材湖北民歌)、《我唱山歌大家猜》(取材上海民歌)、《茉莉花》(取材江蘇民歌)、《楊柳青》(取材蘇北民歌)、《正對花》(取材東北民歌)、《摘菜》(取材貴州民歌)、《落水天》(取材廣東曲江民歌)、《鄉村童趣》組歌[25](取材含四川民歌、湖南桑植民歌、上海松江民歌、浙江樂清民歌、湖北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取材四川民歌)、《丟丟銅仔》(取材臺灣民歌)、女聲合唱《登苗嶺眺望》(取材貴州凱里、臺江等地苗族飛歌)、《姑蘇風光》(取材朱惠芬唱腔并記譜后編配合唱)。她還有一些為民歌編配鋼琴伴奏的作品,如山西民歌《鬧新春》[26]《送郎》[27]等。

從20世紀90年代起,黃白教授就采用古詩詞來譜寫歌曲,她立足民間音樂的旋律創生新的旋律,運用襯詞豐富音樂表現力,使用中國民族器樂進行配器。如她的《小學語文古詩今唱36首》的創作,邀請了靳小才、岳彩富、石林、吳強、楊瑞等數位上海知名歌唱家、民族器樂演奏家參與錄制,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含《畫》《靜夜思》《詠鵝》《春曉》等作品,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及“新世紀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推薦。另一套歌曲作品《詩·竹·樂——新江南絲竹與古詩詞》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內含18首古詩詞歌曲創作全部由黃白教授擔綱,該套作品集體現了黃白老師與該書編委會從“新作品創作”和“從孩子抓起”傳承和發展江南絲竹的愿望。[28]

由于黃白老師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她的大部分作品至今都是未發表的紙稿,除了那些為青少年兒童演唱的音樂作品之外。她的大學畢業作品鋼琴與樂隊交響詩協奏曲《獻給母親的詩》,A3大小五線譜共有78頁。[29]之后,參與合作的《紅領巾大合唱》[30]和《萬噸水壓機大合唱》[31]分別于1960年、1965年在“上海之春”演出。其中無伴奏合唱《鄉村童趣》運用了中國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織體寫法,1991年獲得第十四屆上海之春音樂周頒發的創作獎。

她的作品全部都來源于自己的民歌生活,大多數都來自于第一手音響資料。她立足于中國傳統音樂體系,非常注意保持原民歌的氣質、神韻、風格色彩,強調要適當保持那些色彩性的微升音、微降音等、注意細致的潤腔處理、節奏的自由及速度的漸變轉換等。她主張要依照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規律,適當地借鑒西洋作曲技巧來編創民歌獨唱與合唱曲目。她說,民歌的靈魂到我身上來了,我要傳給孩子們。她對孩子們的音樂情懷受到上海廣播電視臺的關注,黎延平制作的《介紹黃白根據民歌改編的童聲合唱和個人專輯》作品參賽獲得上海廣播電視政府獎等廣播文藝獎項。[32]她的愿望是將這些優秀的民歌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合唱曲反哺給人民,組織歌唱演員和合唱隊去演唱并傳播,也是我們民族音樂事業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很有意義的工作。[33]

三、作為學者——聚焦中國民歌演唱及理論研究

黃白教授的學術研究主要聚焦在中國傳統音樂(以民歌為主)研究、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中國音樂教育的普及和啟蒙音樂教育、中國民族唱法的基本理論研究等方向。她著有《中國民歌賞析系列》論文,1986年參與首屆華東六省一市民歌會演活動,提交論文《在傳統的美的基礎上發展創造新的美》。1987年,黃白參加東方音樂學會首屆年會宣講了《運用民歌中的高腔唱法和潤腔手法》。[34]1991年受邀參與瑞士日內瓦歐洲民族音樂學會,宣讀論文《號子是藝術化、音樂化了的勞動呼聲和號令——從上海的兩首勞動號子談起》。[35]以及《侗族歌班的啟示》(1991),《當代交響樂的中國巨鼎——朱踐耳的第十交響曲,〈江雪〉》(2000),《深入民間》(2000)。2001年,論文《民歌合唱創作札記》獲“全國優秀論文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獲“社科優秀論文獎”一等獎?!赌刚Z的哺育》(2003),《以新的高度繼承和弘揚中國唱法》(2007),及其他關于中國民歌和唱法的文章數篇。

她的論文聚焦在民歌領域,探討了傳統民歌、創編民歌、傳統唱法、民歌教材與教學及以民歌為素材的各類合唱創編及作品研究(另將撰文詳述)。其中在《在傳統美的基礎上發展創造新的美》一文中,探討了幾種值得推廣的民歌創編形式,如《田頭對歌》《青竹頭大水白洋洋》《啥鳥飛來節節高》《田螺姑娘等勿來》等,在保留原型民歌的基礎上,這些作品又開拓性地運用了三十二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樂匯描寫新時代步伐節奏、使用自由變奏展現上海民歌節拍特點和行水搖櫓的固定音型、用變化重復擴充樂段融入花腔歌唱手法、采用上海小山歌音調和奉賢急口令山歌。[36]此外,她對朱踐耳的第十交響曲《江雪》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認為該部作品已經完全跨越了中國交響樂初期的引進模仿及發展時期,標志著中國交響樂創作已走向現代化的成熟階段,進入了更高層次的成熟階段。她贊嘆作品中體現出的中國傳統音樂特質的吟哦和韻白,尚長榮使用的“老生”“黑頭”唱法及使用的“青衣”唱法韻味而展現出來的特質,古琴的雙音、泛音走弦、泛音到實音的走弦等韻白化的技法的創新性拓展,掐提琴弦碰彈板面的聲音及尋找一系列泛音表現第二部分結束處的深遠意境,管弦樂隊與人聲和古琴風格性配合及16種打擊樂疊加出全曲的交響性。[3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她長期為上音聲歌系和其他系碩士畢業生輔導論文寫作。她又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出席了很多學生碩士博士論文答辯會,如2003年戴微博士研究生論文答辯會[38]、2005年王小龍博士研究生論文答辯會[39]等。作為論文導師,如輔導過單林、陳劍波、洪艷、陳海朋、陳利敏、張嫻、馮曉玲、王斐、孫建武、馬丹薇、黃慧、胡福軍、葛靜、王婉佳、孟雪、孔子雯、胡鈞雅、曹瑾、彭為等學生。除此之外,在科研上向黃白教授請教的也非常多,如楊和平在分析《九歌》中歌詞全是襯詞的情況,如何確定主題風格的問題請教她,黃老師回答:“‘咿呀呀子喲這樣的襯詞在南方、中原一帶的民歌中較常見,‘喔依喔這樣的襯詞在湖南湘西民歌中較為多見”[40]。

四、作為社會工作者和音樂傳播者——像蒲公英一樣播撒民歌的種子

在大學時期,黃白就在上海一些大劇場做民歌講座。工作后,除了學校教學與科研,她把業余時間全部貢獻給了社會和大眾,她認為民歌只有普及才能凸顯存在價值和社會意義。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她曾在云南藝術學院、江西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行知藝術學校等學校擔任客席教授進行授課。另外她還擔任上海東方講壇特聘講師、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上海卷編委、上海音樂家協會兒童專業委員會專家指導團藝術顧問,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專家指導團團員、上海市百老德育講師團團員,香港中華音樂研究院顧問,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客席教授、荷蘭國立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客席教授等。

她曾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上海一些文化館開展歌曲創作方面的講座和課程,為上海的音樂業余作者講課,還專門編了適合他們的民歌教材,給他們講解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的創作及民歌要素,以及白誠仁的民歌作品及其創作特點。20世紀80年代后期去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教民歌課。20世紀80—90年代初長期義務為上海市中福會少年宮(小伙伴藝術團合唱隊指導顧曉萌)、上海電視臺小熒星藝術團合唱隊(指揮林振地)、上海楊浦少年藝術學校合唱團(校長程金元)擔任藝術指導工作。也曾在上海戲劇學院卓越講堂開展《談中國民間音樂》講座。[41]在20世紀70—90年代,為上海音樂出版社當時開辦的《工農兵歌曲》《上海歌聲》《兒童歌聲》欄目(后來改成Do Re Mi)創作了很多歌曲,她還用滬語寫了不少兒童歌曲給上海的孩子們,用滬語寫的《金豆豆,銀豆豆》在上海流行了好一陣子?!敖鸲苟?、銀豆豆,落勒地上圓溜溜,一粒兩粒三粒四粒五粒六粒七粒九粒十粒,落勒地上圓溜溜,看到豆豆拾起來,全要送到社里頭。粒粒豆豆,全要送到社里頭”。

她在上海長期的音樂社會活動影響了幾代從事著中學教育的老師們,其中楊浦區中學音樂、藝術學科教學實踐研究成果匯編中記錄了黃白教授為課堂錄制的遼寧海城、云南和湖南等地的《茉莉花》唱段。[42]上海市新川中學老師陸玉梅在參加上海市第二期名師基地的音樂培訓學習后說:“黃白教授走遍中國各少數民族地區采風,對民族音樂體系的詮釋生動而形象,講到動情處或唱或跳,使我們體會到了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及無窮魅力”[43]。她在上海的音樂社會活動也對上海地區的民歌挖掘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受浦東新區非遺保護中心的邀請,她對“上海港碼頭號子”做了學術性的研究及探索,使得有關資料能夠得到更加合乎規范的整合。為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碼頭號子的相關信息采集以及專業定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4]在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長三角文化周啟動儀式“水鄉音花”長三角地區田山歌交流活動中,黃白擔任主持人為大家講述田山歌的歷史和音樂。[45]她在經典藝術系列講座東方講壇活動中以《詠月——中國民歌中的月》為題,舉了很多生動的民歌例子,如無錫山歌大王錢阿福唱的問答歌:“啥個圓圓天上天?啥個圓圓浮水面?”上海郊區則是:“啥個彎彎天上天?啥個彎彎分兩邊?”江蘇蘇北的則是:“什么東西圓,它圓上了天?什么東西圓圓在水面?”云南石林彝族支系撒尼人這樣唱:“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說給你們猜,什么團,團上天?哪樣團團海中間?”[46]。

1984年,黃白受邀在云南藝術學院開展為期半年的民歌授課。現任坡芽歌書合唱團的指揮葉明菊是當年的學生,后又追隨黃白老師到上音繼續深造。黃老師叮囑她要把云南少數民族民歌好好推廣、傳承下去,后來她與劉曉耕把云南坡芽歌書合唱團引領到世界級合唱比賽巔峰之境,屢次斬獲大獎。在云南授課期間,黃白還去紅河州采集海菜腔、在建水學習五山腔、四腔白話,與歌手們一起跳煙盒舞,三天三夜陪伴幾十個歌手參加火把節演出選拔,還深入云南邊境采集傣族民歌。此外,二胡演奏家趙寒陽回憶了他與黃白教授一同受邀臺灣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為“教師音樂研習班”的授課記錄,他們的二胡課和“民歌概論”課程受到了學員的一致好評。[47]黃白老師走到哪里就像蒲公英灑落種子一樣,將自己的歌留在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

結語

在黃白老師家整理資料,發現周大風先生記錄了當時在六省一市的民歌活動中與黃老師的游記,“1982年2月16日,曾與黃白同志,同游太湖黿頭渚,寫下詩句:‘人道太湖美,逗人長徘徊。風光驚異常,景色夢中匯。水隨天邊失,橋斷綠柳垂。何日重來此,紙上留檣桅?!盵48]黃老師頓時感慨無比,她說周大風是音樂奇才,早就該去看望他,但人生沒有更多的重來。黃白老師的博士研究生單林學長,于2003年跟隨黃白老師從事江蘇中北部地區田歌音樂文化研究,他在長期與黃白老師的師生和鄰居雙重關系中感受到黃老師對民歌的超乎常人的熱愛。單林說,長期的民歌教學與熱愛,幾乎已經賦予她歌師的身份,她已經從局外人演變為局內人,這在音樂界應該是極其罕見的。她的民歌示范風格及美感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也因此影響了很多人的音樂道路,她真正做到了“教育家”的“美育”。民歌的精神和靈魂給了她樂觀,讓她忘卻自己的苦楚。蕭梅教授早在2004年就對黃白老師做了采訪,[49]她又讓學生蔣藝軒做了黃白老師的階段口述史,蕭梅說,我覺得黃白老師就是民歌的女兒,她又真又善又美,又透明又純粹,她對民歌的愛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我們跟她在一起從來不會聽到她對生活的任何抱怨,這一點太難得了。她自己身體這樣,還常惦記著我的身體,我和女兒俏俏都都特別喜歡她。劉紅教授提到黃白老師就直抒心臆,“學術榜樣,吾輩楷模,致敬黃白教授”。

2023年正逢上音民族音樂研究室成立70周年,這次系列學術回顧活動,郭樹薈教授特意請黃白教授為本次開幕式錄制了視頻與大家見面。郭樹薈教授分享了《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室成立七十周年感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方博老師講述了《黃白教授的民歌教學實踐經驗》,上音鄧姝老師分享了《上海音樂學院民歌理論研究與教學體系建構的歷史敘事》。通過他們的回顧,黃白老師和同仁們展現了那些過往時光中閃亮的容顏。郭樹薈教授說,黃白老師就是在上音專業化教學中培養出來的最具影響力的民歌教學的群體之一。從年輕美麗的教師到耄耋之年的老教授,她一直沉浸在上海音樂學院全院共同課民歌的教學中。八十年代讀本科時,我就在黃白老師的課上感受到她的民歌教學魅力,各地方言語調,惟妙惟肖,她的語言和歌唱天賦為所有上過她的課的學生們折服贊嘆!近四十年來,遇到民歌方面的問題隨時向黃白老師請教,我們大家都說她就是民歌的“活字典”。記得那年去陜北采風,黃白老師從延安一路唱到佳縣,司機說,這不就是我們陜北的歌手嗎!那聲音至今依然清晰親切。

如前所言,黃白教授正是上海音樂學院走向新時代承上啟下時段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家之一。她承習了賀綠汀、錢仁康、鄧爾敬、陳銘志、劉福安、瞿維等前輩的音樂教育思想,她付出所有的時間,踐行了對全國各地民歌的深刻了解和教學傳播。她研習精通幾千首民歌,能像當地人一樣使用方言土語。她用民歌開拓了一條屬于上音自己的民歌共同課教學傳統,在歷史鏈條上緊扣住傳統文化將民族音樂的真諦傳遞給學生們。

在截稿之際,江明惇先生發來信息,“洪艷,黃白老師在民歌、戲曲、曲藝風格的掌握上都非常優秀,她非常細致和深入地在做采風、教學和研究,對學生方方面面都非常好,很難用幾句話去概括她”。這時候,我已經踏上返杭的高鐵,冬日的寒風在外面呼呼地吹,黃白老師的歌聲又在我耳邊縈繞:“山歌勿唱忘記哎烏呵嘿嘿多啊,搜搜捉捉末還有十萬八千九淘籮,吭嗨吭嗨扛到吳江東門這座垂虹橋浪里去唱啊,軋坍子橋墩塞滿東太湖……”

(衷心感謝單林學長對本文無私的幫助和支持)

注釋:

[1]谷兆慶,男,(1919-2004),湖南桑植民間藝人,擅長儺愿戲(低儺)、漢戲、陽戲、桑植民歌。在黃白老師印象中名字為“谷兆芹”(與網絡可查資料谷兆慶為同一人)。

[2]陳世明主編:《中國當代教育名人大辭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2頁。

[3]2023年夏天,在上海新梅公寓家中,根據黃白老師回憶先后跟她學習的學生名字整理而成。

[4]傅建生,方立平主編;閔惠芬等著:《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頁。

[5]傅建生,方立平主編;閔惠芬等著,閔惠芬二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頁。

[6]材料來源于張千一:《就〈解放〉說“解放”》,參見https://www.ydwsx.com/article/culture/2019/09/577.html 登陸時間2023年9月28日。結合了后期對張千一老師的訪談資料。

[7]來源于筆者與李海倫于2023年10月郵件通訊內容。

[8]來源于2023年8月24日郭勇德先生與筆者的微信采訪記錄。

[9]來源于2023年9月19日筆者與江賜良的微信交談記錄。

[10]施聶姐(1962-2012),女,荷蘭人,漢學家,在黃白教授的幫助下,從事中國江南吳歌研究,她在海外推廣中國音樂,她與高文厚和其他漢學家在萊頓創立了“中國音樂歐洲基金會”,創辦刊物《磬》(CHIME)并組織海內外學者參與研討,用英文出版學術成果。此外還在萊頓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傳播中國音樂的圖書館。她的博士論文出版名為《中國民歌和民間歌手——蘇南傳統山歌》(1997)。

[11]高文厚(1956— ),男,荷蘭籍音樂學家,歐洲中國音樂研究所《磬》(CHIME)雜志主編。

[12]1989年4月她跟隨黃白老師到白茆采風。見江蘇省常熟市文化局,江蘇省常熟市文化館編:《中國·白茆山歌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493頁。

[13]蔣藝軒:《黃白教授口述資料研究》,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畢業論文,2021年6月,第17頁。

[14]余峰著:《近代中國音樂思想史論》,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頁。

[15]王安潮著:《唐代大曲的歷史與形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358頁

[16]王小龍著:《揚州清曲音樂穩態特征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332頁。

[17]漆明鏡著:《清商樂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9年版,第201頁。

[18]鄭土有著:《吳語敘事山歌演唱傳統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頁。

[19]朱海鷹著:《論緬甸民族音樂和舞蹈》,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頁。

[20]康瑞軍著:《宋代宮廷音樂制度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187頁。

[21]吳志武:《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博士論文,2007年,第266頁。

[22]秦耕著:《草根文化散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頁。

[23]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編:《時代的旋律 愛國主義教育歌曲100首》,上海音樂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頁。

[24]上海音樂出版社編:《中國民歌合唱曲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年版,第3頁。

[25]含五首小曲《割豌豆》《砍柴山歌》《拍娃娃》《對鳥》《數蛤蟆》。其中《對鳥》又被收錄出版。參見 品樂編:《群眾合唱精品曲庫 民歌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版,第294頁。

[26]鞠秀芳編:《鞠秀芳民歌曲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頁。

[27]鞠秀芳編:《鞠秀芳民歌曲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頁。

[28]上海藝田家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編著:《詩·竹·樂? 新江南絲竹與古詩詞專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版。

[29]王麗文:《瞿維寄明合傳》,陜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6頁。

[30]作詞:瞿永發及作曲創作組,作曲:方定昊、葉維修、沈一鳴、龔耀年、黃白、許宜璋,排練:吳國均,指導教師:黎英海

[31]作詞瞿永發,任濤、司兆吉,作曲:劉福安、黃白、任濤、司兆吉、史根元,民樂配器:李民雄,鋼琴伴奏:林恩蓓,指揮:楊嘉仁

[32]《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卷》編委會編:《當代中國廣播電視臺百卷叢書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683頁。

[33]黃白:《民歌合唱創作札記》,載黃允箴主編:《上海音樂學院學術文萃1927-2007中國傳統音樂研究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頁。

[34]田青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1988》,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版,第371頁。

[35]田青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年鑒》編輯部編,中國音樂年鑒1994》,山東友誼出版社1995年版,第518頁。

[36]華東六省一市文化廳(局)中國音樂家協會華東六省一市各分會等:《首屆華東六省一市民歌會演論文集》1986年版,第159—164頁。

[37]黃白:《當代中國交響音樂的中國巨鼎——朱踐耳的第十交響曲〈江雪〉》,《音樂愛好者》,2000年第2期,第72-73頁。

[38]李巖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2004》,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500頁。

[39]李玫主編:《中國音樂年鑒2006》,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頁。

[40]楊和平:《譚盾歌劇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

[41]厲震林,宋媛媛主編;上海戲劇學院編,《卓越無疆 上海戲劇學院卓越課堂演講錄》,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313頁。

[42]葉霞敏主編:《在美的和音下共同成長 楊浦區中學音樂、藝術學科教學實踐研究成果匯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頁。

[43]曹建輝主編;陸亞芳副主編;謝圓校核:《絲弦華韻? 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306頁。

[44]王衛國,王璽昌,奚德強著:《上海港碼頭號子》,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52—155頁。

[45]曹偉明主編:《上海田山歌》,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164頁。

[46]上海東方宣傳教育服務中心編:《風雅東方》,百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221—225頁。

[47]趙寒陽著:《二胡情緣》,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200頁。

[48]張嘉樑編:《人民音樂家周大風》,寧波出版社2011年版,第386頁。

[49]蕭梅著:《中國大陸1900—1966 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 編年與個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36頁。

洪 艷 浙江音樂學院教授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博士后

(責任編輯 崔?。?/p>

猜你喜歡
民歌音樂
奇妙的“自然音樂”
音樂從哪里來?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畬族民歌
心聲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23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音樂
《十送紅軍》不是純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日韩第九页|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欧美五月婷婷|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影院| 欧美亚洲香蕉|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成年人福利视频| 韩国福利一区|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久青草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日本影院一区|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亚洲精品777|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免费|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韩性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99热最新网址|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视频免|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