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工程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陳金波 陳家民
村(居)黨組織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大決策部署的最后節點和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組織建立到哪里,巡視巡察就要跟進到哪里”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巡視巡察向村(居)黨組織深化延伸,讓巡察監督的“觸角”直抵基層組織“神經末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文對河南省安陽市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數據資料進行了探索性實證研究,旨在科學分析評判結果,發現巡察整改工作效果相對薄弱的村(居)、相關鄉(鎮、辦事處)和所屬縣(市、區),為深化市縣巡察工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提供科學參考建議,為推進市縣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群眾評判的相關理論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市縣巡察政策自2016 年正式提出以來,就不斷向處于最基層的村(居)黨組織深化延伸,這是貫徹落實和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性舉措,真正打通了黨內監督和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市縣巡察政策提出時間較晚,國內相關理論研究的開展也相應較晚,研究成果較少,專門研究市縣巡察村(居)的文獻就更少。當前理論界對市縣巡察村(居)的專題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還比較薄弱,尤其是對市縣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有關研究更是空白。
從實踐層面來看,一些地方如重慶市江津區、河南省新密市等已經進行了市縣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群眾評判的初步探索。河南省安陽市開展的市縣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活動,具有樣本量大、參與人數多、覆蓋面廣、獲取數據資料多等突出特點,具有較強典型性和代表性。2017 年4 月,安陽市在國內較早啟動對村(居)黨組織的常規直接巡察,經過3 年時間的大力推進,于2020 年12 月順利實現對全市3522 個村(居)黨組織的巡察全覆蓋。安陽市在巡察村(居)全覆蓋基礎上,進一步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巡視辦關于“市縣巡察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探索開展群眾評判巡察效果”的指示精神,及時將巡察工作效果的發言權、表決權和裁判權均交給群眾,大力開展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活動,在3 個月內共獲取769 萬個一手量化評價數據。
安陽市委巡察辦積極探索創新建立了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系統,通過互聯網定向發布具體村(居)的評判鏈接,群眾通過手機微信客戶端即可進行評判,評判系統自動保留評判數據等資料。系統結合村(居)工作實際情況和民情特點,科學設置了4 項評判內容,每項內容各附4 點具體表現,緊扣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涵蓋了村(居)工作各方面,內容通俗易懂,操作簡單便捷,方便群眾參與。安陽市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群眾評判活動從2020 年6 月進行試點探索,在2020 年12 月各縣(市、區)完成首輪巡察村(居)全覆蓋之后正式全面推開,廣泛組織轄區群眾對其所在村(居)巡察前和巡察整改后的上述四項內容進行評判,并于2021 年3 月18 日結束。
1.各縣(市、區)完成群眾評判的村(居)數量。根據統計資料,全市共有3354 個村(居)完成了對巡察前與巡察后的兩次評判,占村(居)總數(3522 個)的95.2%。其中,有6 個縣區參評村(居)的比例均超過98%,基本實現了群眾評判的“全覆蓋”。
2.各縣(市、區)參加評判的人員資格與數量。參與巡察村(居)工作效果評判的人員均為被巡察村(居)的黨員、干部和群眾,一般要求參評人員在有關村(居)內常住1 年以上,每個村(居)的參評人數不得低于50。根據統計,全市共有320 694 人對所在村(居)進行了巡察前、巡察后2 次評判,平均每個村(居)有99.7 人參評,有8 個縣(市、區)平均每個村(居)的參評人數達到了要求,其中,有2 個縣平均每個村(居)的參評人數超過了所要求標準的2 倍。
從全市層面的評判結果來看,四個方面內容的全市人均評判分值由巡察前的76 分提高到巡察后的89 分,增幅達到17.11%,這表明全市巡察村(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同時也說明全市群眾對巡察后的人均評分距離滿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各縣(市、區)完成群眾評判的村(居)人均評分提升率之間具有顯著差異。按照人均評分提升率高于20%的村(居)占全市9 個縣(市、區)完成評判村(居)總數的比例,可分為以下三類:有2 個縣(市、區)表現十分良好,分別達到了79.5%、58.3%,有3個縣(市、區)表現相對較好,分別達到了34.3%、33.3%、22.3%,還有4 個縣(市、區)表現相對較差,均低于10%、甚至接近于0。從全市范圍來看,人均評分提升率高于20%的村(居)共有1139 個,占全市完成評判的村(居)總數(3354 個)的34.0%;處于10%~20%之間的村(居)有 798 個,占比 23.7%;低于10%的村(居)有1 417 個,占比42.3%。
全市共有鄉(鎮、辦)135 個,全部完成了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各縣(市、區)所轄各鄉(鎮、辦)的人均評分提升率之間也具有顯著差異。人均評分提升率高于20%的鄉(鎮、辦)占本縣所轄鄉(鎮、辦)總數的比例相對較高的有6 個縣(市、區),分別為76.5%、40.0%、33.3%、10.0%、5.3%和4.3%,還有3 個縣(市、區)該比例為0。從全市情況來看,人均評分提升率高于20%、10%~20%以及低于10%的鄉(鎮、辦)在全市分別有27、42、66 個,分別占全市鄉(鎮、辦)總數(135 個)的20.0%、31.1%和48.9%。
全市9 個縣(市、區)的人均評分提升率之間的差異也很大,相對較好的2 個縣(市、區)四個方面內容的人均評判分值增幅均超過了25%,4 個縣(市、區)的人均評判分值增幅超過了10%,還有3 個縣(市、區)低于10%。
通過科學分析群眾評判數據,能夠準確識別各村(居)、相關鄉(鎮、辦)及縣(市、區)巡察工作效果之間的差距,及時發現巡察整改工作效果相對薄弱的村(居)、相關鄉(鎮、辦)和縣(市、區),為分類施策開展下一步巡察村(居)工作提供客觀真實的民意參照與科學依據。有關部門有必要將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的群眾評判數據與其他方面資料信息有機融合,進一步完善巡察村(居)工作鏈條,為深化開展“以巡促治”提供科學化、智能化大數據支撐,將數字化評判成果應用到村(居)基層治理各方面,為確定治理重點內容和方向提供科學依據。對于巡察村(居)工作效果群眾評分提升率較小的縣(市、區)、鄉(鎮、辦)及村(居),要重點開展系統治理,從源頭抓黨建、改作風、促民生,增強群眾獲得感,提高群眾滿意度,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豐富黨委政府社會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和科學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