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博
(河北港口集團港口機械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島 066000)
曹妃甸礦石一期堆場的斗輪堆取料機額定生產率7500 t/h,堆料最大生產率8625 t/h,取料額定生產率3600 t/h,取料最大生產率4140 t/h。該斗輪堆取料機可用于堆和取粒度小于75 mm的鐵礦石及粒度小于300 mm 的煤炭等散狀物料,適用于大中型碼頭、礦山、冶金等工礦企業的儲料場堆取散狀物料。
斗輪堆取料機的取料作業是通過臂架回轉和斗輪旋轉連續實現的。物料經卸料板卸至反向運行的臂架帶式輸送機上,再經機器中心處下面的漏斗卸至料場帶式輸送機運走。通過整機的運行,臂架的回轉、俯仰可使斗輪將儲料堆的物料取盡。
由于日常工作量大,斗輪堆取料機取料斗更換頻繁。在實際的更換過程中,發現斷電后取料斗輪裝置產生了方向隨機的自轉現象。為保證取料斗輪裝置進行維護保養過程的安全性,對自轉現象的產生進行系統性分析,并采取相應技術措施,消除自轉現象。
取料斗輪傳動裝置安裝于前臂架的端部,由驅動裝置及圓弧擋料板、斗輪軸、圓弧擋料板、斗輪、軸承座等組成。斗輪驅動裝置由低速大扭矩液壓馬達、液壓動力站及連接油管等組成,液壓泵的進油管直接與液壓馬達的回油管相連,工作液體在系統的管路中進行封閉循環。大扭矩馬達與斗輪軸通過花鍵聯接,馬達上扭力臂通過支座鉸接在懸臂架上。取料斗輪的結構形式為單腹板無格式,既保證斗輪體有良好的強度,又可使卸料快、回料少,比有格式斗輪出力大。
取料斗輪采用單腹板無格式斗輪,取料斗數9 只,旋轉直徑7500 mm,斗容V=0.75 m3,采用半軸式液壓馬達驅動。在現場作業過程中取料斗輪呈現3 種狀態:①正常工作模式:取料斗輪以正向旋轉方式挖取物料,在取料斗輪取料作業完畢后,取料斗輪進行反方向的旋轉,進行清料;②緊急制動模式;取料斗輪在遇到突發情況下進行緊急制動,取料斗停止在任意位置靜止(圖1a))。在對斗輪取料裝置取料斗進行維修保養的過程中,斗輪取料裝置可旋轉至任意位置后啟動緊急制動模式,在保持緊急制動的狀態下斗輪取料裝置靜止,并無自轉現象;③斷電模式:取料工作完畢,排空斗輪取料裝置的料斗內的殘存積料后,斗輪堆取料機進入斷電模式。此時取料斗輪發生了正、反方向隨機自轉狀態,直至斗輪取料裝置達到自平衡后,取料斗輪裝置的某一取料斗位于旋轉中心的垂線上靜止,如圖1b)所示。

圖1 取料斗輪停止位置
在對取料斗輪裝置的取料斗進行維護與保養的工作過程中,為了防止誤操作,取料斗輪需處于斷電狀態。在斗輪取料裝置進入斷電模式后,取料斗輪旋轉后靜止,某個取料斗位于旋轉中心的垂線上,但它往往不是需要進行維護保養的取料斗。因此需要結合相關圖紙與作業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取料斗輪的自轉現象進行系統性分析,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防止自轉,以確保在對斗輪取料裝置的取料斗進行維護保養過程中的安全性。
為明確各取料斗在斗輪取料裝置上的關系,對斷電后取料斗輪的隨機位置狀態模型進行相關參數的定義:①斷電后的取料斗輪的隨機初始位置狀態,進入自旋轉狀態的臨界點;②在此狀態下,將右側最高位置的取料斗定義為1 號取料斗,其重量定義為G1;③其余取料斗依次定義為n~9 號取料斗;④將斗輪取料裝置的旋轉中心定為中心點O;⑤1 號取料斗的質心與中心點O的連接線平面距離定位為R1;⑥則其余取料斗的質心與中心點O 的連接線平面距離依次進行相應定義為Rn至R9;⑦1 號取料斗質心位置與中心點垂直線的角度定義為α=α1;⑧由斗輪取料裝置相關圖紙可知,取料斗在取料斗輪體上呈現均布放置狀態,則相鄰兩取料斗的質心與中心點的角度為40°;⑨可計算出n 號取料斗與中心點垂直線的角度分別為:αn=α+(n-1)×40°;⑩1 號取料斗與旋轉中心的垂直線距離為L1;其余取料斗與旋轉中心的垂直線距離分別為Ln至L9;將取料斗輪的所受扭矩定義為T。計算可知:
由于取料斗在取料斗輪體上呈現均布放置狀態,即:R1=R2=…Rn=R9=R。
可知在設計圖紙上取料斗的重量為G=5580 N,即:G1=G2=…Gn=G9=G。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斗輪堆取料機在正常作業模式結束進入斷電模式,斗輪取料裝置整體受力力矩為0,即斗輪取料裝置在進入斷電模式后達到平衡狀態,因此在斗輪取料裝置結構上不會產生自轉。
但是經過作業現場的實際觀測,由于斗輪堆取料機所取物料的不同特性,取料斗內會殘余粘連部分積料。由于各取料斗內積料重量的不平衡性,導致斗輪取料裝置在斷電模式狀態下的自平衡受到破環。并且由于各個取料斗內的物料重量分布的隨機性,從而產生輪取料裝置在隨機方向上的自轉現象。
為了明確分析取料斗內積料對取料裝置平衡狀態的影響,將各個取料斗內的積料近似為固定物,不會隨著取料裝置的旋轉而分散或聚集,積料在各個斗內的位置是相同的且固定不變,因此可定義:①在此狀態下,將右側最高位置的取料斗定義為1 號取料斗內積料,即1 號積料,其重量定義為M1,其余取料斗內積料依次進行相應定義為n~9 號積料;②將斗輪取料裝置的旋轉中心定為中心點O;③1 號取料斗的質量中心與中心點O 的連接線平面距離定位為P1,其余取料斗內積料的質心與中心點O 的連接線平面距離依次定義為Pn~P9;④1 號取料斗內積料質心位置與中心點垂直線的角度定義為β=β1;⑤由斗輪取料裝置相關圖紙可知,取料斗在取料斗輪體上呈現均布放置狀態,因此各斗內的積料同樣呈現均布放置狀態,則相鄰兩取料斗內積料的質心與中心點的角度為40°,n 號取料斗與中心點垂直線的角度分別為βn=β+(n-1)40°;⑥1 號取料斗內積料與旋轉中心的垂直線距離為I1,其余取料斗內積料與旋轉中心的垂直線距離分別為In~I9;⑦將取料斗輪的所受扭矩定義為極限力矩Tmax。
斗輪取料裝置處于斷電模式下的隨機位置(圖1a)),在此定義極限狀態為:①右側的取料斗殘存為斗容V=0.75 m3的積料;②左側取料斗內無殘存積料,且其余部位也無任何積料;③取料斗內的積料不會隨著斗輪取料裝置的旋轉而掉落。則此時的極限力矩為:Tmax=M1×I1×sinβ1+M2×I2×sinβ2+M3×I3×sinβ3+M4×I4×sinβ4+M5×I5×sinβ5。
已知:V=0.75 m3,ρmax=6000 kg/m3,I1=I2=I3=I4=I5=3575 mm。
計算可得,在β=10°時斗輪取料裝置達到最大不平衡狀態,Tmax=405.75 kN·m。
為以確保斗輪取料裝置取料斗維護保養過程中的安全性,消除自轉現象,設計防自轉限位機構。在斗輪堆取料機的臂架前端焊接防自轉限位機構(圖2),限制斗輪取料裝置上的方鋼條幅的正反方向旋轉,對取料斗輪進行定位。該機構結構由限位絲杠與支撐架組成,支撐架腹板上有相應的螺紋孔,限位絲杠銑出方形槽,以便用扳手扭動絲杠進行前后相對運動,斗輪取料機的臂架前端適當位置焊接支撐架。

圖2 防自轉限位機構
支撐架由板塊焊接而成,材料為Q345。將支撐架焊接在斗輪堆取料機臂架前端的相應位置處,限位絲杠軸心與旋轉中心點O 的距離為L=2200 mm,支撐架與臂架前端的焊接要求有:①對接焊、坡口焊的焊接質量等級應為三級;②對角焊縫外觀質量等級應為三級;③在焊接后整形,以保證結構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平面度公差要求。限位絲杠材料為45#鋼,采用梯形螺紋形式,直徑Φ50 mm,為自制件。
使用操作步驟為:①斗輪取料裝置進入正常工作模式,將所需維護的取料斗旋轉至適當位置;②進入緊急制動模式,對取料斗進行定位;③將限位絲杠旋進,前端頂在斗輪取料裝置輻板上,由于方鋼條幅高于輻板,從而達到限制斗輪自旋轉的目的;④進入斷電模式,進行取料斗的保養維護工作。
在限位絲杠限制斗輪取料裝置自轉狀態下,絲杠受力為F,可知:Tmax=F×L,經計算可知F=184.43 kN·m,則93.7 MPa<τ0。
經過結構校核與實際操作,防自轉限位機構滿足使用要求,能夠保證斗輪取料裝置取料斗維護保養過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