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金文
電化教學,作為現代科技成果進入教學領域后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態,它在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優化教育手段方面顯示了現代媒體無與倫比的功能。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興趣情境,陶冶情操,化難為易,演繹情感深化,對課堂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興趣情境,陶冶情操
與電化教育具有的智力功能同步的是它的審美功能,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取到知識的營養,使學生有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鳴,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他們素質的整體發展。激發興趣,輕松愉快地主動學習。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內容安排和媒體形式上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好奇感、滿足感……學生就能夠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與思考,就會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這樣就誘發了學習的主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興趣情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教學中主要運用導語進入新課,主要是靠教師語言講述來組織教學,盡管導語設計有多種方式,但總的收效不大。運用多媒體技術以立體傳媒代替單一的語言傳媒之后,學生仿佛被一塊磁鐵強有力地吸引了,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 ? ? ? ? ? ? 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一課時,課文開頭只是出現幾幅圖片,學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講解很難引起情感共鳴,提不趣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試著采用多媒體課件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雪景的圖片,圖片上顯示:大雪來臨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或者和身邊難得的雪景留影,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欣賞并體驗著大雪帶來的景致和快樂。這種興趣情境下,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那些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突破重點難點
道法這門學科內容廣泛,許多知識抽象、深奧,學生難以理解,如何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學生從具體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從直接認識上升到間接認識,這是教師不懈追求的目的。多媒體技術集圖象、文字、聲音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動、信息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它的運用使抽象生澀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如在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六課《都有一份愛》中的第三節出現的“愛,既是付出,也是享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是一個抽象難解的內容,如果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很顯然不夠,要讓學生理解并轉化為行動,從理論認識上升到行為認知就必須借助多媒體。教師從不同的方面選取各種故事制作成一個一個的小短片讓學生觀看,學生在故事內容的感染下不知不覺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抽象難解的內容就這樣被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教學重難點也隨之突破。
三、運用多媒體演繹情感深化。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的,直覺的情緒體驗是由各種情況的感知而引起的,情境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具有綜合性的作用,學生良好的積極的情感的誘發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學中通過電教手段模擬直觀,更能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陶冶靜化學生的心靈。通過學生的內化轉化為學生的行為認知,這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歸宿。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通過教師獨白進行概括總結,取代了學生的理解,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而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一改往日的常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我們科學、正確、合理地運用好電教媒體就能使課堂教學大放異彩,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培養,最終完成新課程下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常言道:“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是有利于教學,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就是可取的。老師要充分利用其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的創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