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剛
韓國方面日前公布有關二戰時期被日本強征韓籍勞工受害者賠償問題的所謂“第三方代賠”方案。在方案旋即被解讀為韓日朝著實質改善關系邁進的風向標的同時,也遭到來自睜國在野黨和社會層面的“屈辱外交”等嚴厲批評。而就在首爾公布這份方案的當天,韓聯社報道說日本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否認二戰時期強征勞工的事實。拋開韓方這個方案引發的議論不說,單從日本曾對中韓等亞洲國家犯下強征和奴役勞工等嚴重人'主義罪行的角度,相關受害國也應再次敦促日本正視不容否認和篡改的歷史事實,強調任何借口都不能成為日本推卸歷史責任的免罪符。處理和解決歷史問題的前提和烹正出路,應是日本讓國際社會看到正視歷史和深刻反省的立場與實際作為。
近年來,隨著國際風云變幻和地緣政治復雜變化,日本加速謀求成為所謂正常國家,軍事大國欲望不斷膨脹,社會思潮也日益右傾化。具體到歷史問題上,則表現為不斷為侵略歷史鳴冤叫屈,為美化戰爭搖旗吶喊,出現圍繞歷史的右傾化、實用化和籌碼化等危險苗頭。
一是歷史問題不斷右傾化。戰后很長時間里,日本由于和平憲法和社會上反戰力量的制衡,包括修憲在內的為歷史翻案意圖一直沒能實現有效突破,正視歷史與和平發展成為推動日本經濟取得“奇跡”的正相關因素。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社會'出現橫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的右傾思潮和民族主義情緒。近些年來,這種思潮又摻雜了更多的國家主義和新保守主義意識。加上日本經濟競爭力顯露頹勢,多種社會矛盾凸顯,日本社會思潮日益右傾化,在歷史問題上鼓吹擺脫“自虐史觀”、增強自主軍備等泛右傾化言論甚囂塵上。
二是歷史問題不斷實用化。近年來,隨著日本撬動地緣政治的能量提升,日本加大在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之間騰挪轉換的力度,歷史問題也日益成為服務日本現實博弈的可用工具。模糊歷史問題的侵略屬性,風化甚至忘卻“加害者”身份,放大全球唯一核武器“受害者”的符號等,逐漸成為其實用化原則。特別是在去年年末出臺的國家安保三文件中確立反擊能力”,不僅得到美歐等國支持,甚至得到歷史宿怨頗深的韓國方面“理解”,更加劇了日本依托地緣政治結盟等現實對歷史進行虛無化的暴走。
三是歷史問題不斷籌碼化。這次韓方公布的方案,除了韓國方面自己的復雜考慮外,還可以算是日本在歷史問題籌碼化上的一個“成果”,凸顯日本利用經貿施壓、戰略誘拉等推進歷史修正主義、將歷史矛盾轉化為應對籌碼的攻勢。今天的美國不顧歷史教訓,支持日本逐步解禁集體自衛權乃至重新走向擴軍備戰,說到底也是日本配合美國區域霸權等籌碼兌現的結果,是日本更加迷戀歷史問題籌碼化的代表性案例。
但無論如何,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鐵證如山。圍繞日本二戰強征勞工的“第三方代賠”方案,韓國做出基于本國復雜考慮的選擇,但這不能也不可能使日本借此推卸“正視歷史”的責任,一廂情愿地以為通過各種籌碼可以改變歷史事實,一意孤行地認為可以借助地緣戰略操弄推翻歷史舊賬。只有在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歷史的基礎上,以真誠和永不再戰的歷史懺悔驅動真正尊重包括強征勞工在內受害者的言和行,才能釋放對歷史的那一抹尊重和對和平的那一絲珍視。也只有這樣的日本,才能真正取信于亞洲鄰國,活躍于國際社會。▲(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