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朱嘉寧

礦物顏料是什么?本文帶你領略礦物顏料的千年之美!
2022 年春晚上,舞蹈《只此青綠》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將《千里江山圖》這一傳世名作徐徐展開于世人眼前。這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青綠”這一設計。“青綠”不僅是顏料、畫面和意境,也是靈魂。正是這抹穿越千年依舊鮮艷不變的“青綠”,將王希孟眼中雄偉的山脈帶到我們眼前。
這抹“青綠”,不是別的,正是來自于大自然的饋贈——石青和石綠,它們分別是礦物學中的藍銅礦和孔雀石。這兩種礦物成就了中國獨特的山水畫青綠山水的靈魂。“青綠”是山水國畫的一種畫法,以赭石鋪底后主要用石青和石綠兩種礦物繪制,得以表現山水風景的清秀和磅礴這兩種互相沖突的氣質。《千里江山圖》就是青綠山水畫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藍銅礦和孔雀石良好的穩定性,讓我們在千百年后得以欣賞到當時的絕美藝術。
不同于現在形形色色的化學顏料,礦物顏料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上有著非常悠久的使用歷史。礦物顏料在中國畫中的地位由“水墨丹青”四個字可見一斑。其中,“丹”指的是丹砂呈現的朱紅色,而丹砂就是礦物學中所說的辰砂;“青”則是指石青呈現的青色,而石青的礦物學名就是前文提到的藍銅礦。
此外,中國傳統繪畫中還運用了許多其他礦物。不過,很多時候礦物入畫的顏色并不是我們看到的礦物顏色,這是怎么回事?這里就需要提及礦物條痕色的概念了。礦物條痕色是指礦物在白色無釉瓷板表面刻劃時留下的劃痕顏色,也就是礦物自身粉末的顏色。礦物的基本顏色可能會受到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礦物條痕色卻能保持不變,因此礦物條痕色是鑒定部分礦物的一項重要依據。在制作礦物顏料時,需要先將礦物研磨成粉,因此礦物粉末的顏色才是制成顏料的顏色。

舞蹈《只此青綠》畫面

丹砂顏料
紅色系礦物顏料除了辰砂以外,運用廣泛的紅色系礦物顏料還有赤鐵礦,它在繪畫中也被稱為“赭石”。赤鐵礦的條痕色呈櫻桃紅色或紅棕色。在山頂洞文化遺址中就發現由赤鐵礦粉涂成的紅色石珠、魚骨等裝飾品。在新石器時期,赤鐵礦條痕色也是構成彩陶的主色調之一,在莫高窟的壁畫中,很多紅色的衣著都是用赤鐵礦上色的。
青色系礦物顏料青藍兩色十分典雅,因此在中國古代是備受文人喜歡的顏色。除了前文提到的孔雀石和藍銅礦兩種礦物以外,青色系礦物顏料還有條痕色是蘋果綠的氯銅礦、昂貴的青金石。在我國各大著名的石窟壁畫中,都廣泛運用這些飽和度極高的青色和藍色礦物顏料,以示佛像的端莊肅穆。
黃色系礦物顏料我們所熟知的雄黃和雌黃這一對常常伴生的礦物,就是黃色系礦物顏料。雄黃的條痕色呈淺橘紅色,而雌黃的條痕色呈鮮黃色。除了這一對標志性的黃色系礦物顏料以外,顏色純凈、質地松軟的褐鐵礦常作為土黃色礦物顏料入畫,因此它也被稱為黃赭石。
紫色系礦物顏料紫色系礦物顏料往往透露著神秘、高貴的氣質。最常見的紫色系礦物顏料為鈷華等深色系礦物,但大多數紫色系或其他復合型礦物顏料都是通過紅、黃、藍三種基礎色系的礦物顏料調和出來的。
白色系礦物顏料白色系礦物顏料可謂顏料中的奢侈品。除了石膏、高嶺土、方解石、文石等一系列白色礦物以外,人們還會用珍貴的硨磲(chē qú)寶石(一種有機寶石,由貝類動物硨磲的軀殼制成)作為白色顏料入畫。不過如今硨磲屬于國家保護動物,嚴禁捕撈。這些白色系礦物顏料與前文提到的各色顏料入畫,成就了多彩的中國繪畫藝術。

赤鐵礦及其礦物條痕色

鈷華

硨磲
除了以上這些基礎款礦物以外,還有一些十分獨特的礦物會被制成顏料入畫。為了在畫中體現波光粼粼或夢幻的感覺,古人會使用白云母研磨入畫。白云母多呈無色或淺色,被研磨成粉后有珍珠般華貴的光澤。莫高窟中天王塑像的衣著上就貼有白云母片,遠觀十分威嚴。另外,著名的《反彈琵琶》壁畫也采用了天然的片狀白云母粉末繪制,可見古人對礦物顏料的巧妙運用。

白云母

《反彈琵琶》壁畫也采用了天然的片狀白云母粉末繪制

實驗室中云母粉的制作過程
礦物顏料由于其鮮艷和穩定的特性,在當代也應用廣泛。現在,礦物顏料受到越來越多的畫家和文物修復工作者的關注。不僅一些巖彩畫家會利用礦物顏料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繪畫作品,還有很多人通過研制礦物顏料進行文物修復工作。在敦煌莫高窟的修復工作中,就有專門的人員研究莫高窟的壁畫中究竟運用了哪些礦物顏料,從而力爭在修復工作中恢復莫高窟當年的驚艷。
不過,我們現在是如何得知古人用了什么顏料繪畫的呢?這就需要用到地質學中常見的一種手段——拉曼光譜分析法。在早期文物顏料鑒定時,從化學滴定法到儀器分析法,鑒定方法一直力求原位無損。隨著拉曼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拉曼光譜分析法在古代顏料鑒定中的應用也越發廣泛。

拉曼光譜儀

一些礦物顏料
在地質學領域中,拉曼光譜分析法常常用于鑒別巖石中的礦物種類、識別透明物質中的包裹體、表征石油化學樣品等多個方面。其原理是:當一束激光照射在樣品表面時,樣品分子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和光波頻率(這一現象被稱為拉曼散射),而且不同的物質由于其分子結構的不同,對光的影響也不同,這樣就可以檢測出每種礦物的拉曼特征峰。隨著顯微拉曼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拉曼分析技術有分辨率高、無損、操作方便快捷等優點,將其用于古代彩繪的分析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分析結果。
不過,古代畫家為了追求更極致的色彩表現,常常使用多種礦物顏料調和繪畫,這無疑給拉曼光譜分析帶來了極大挑戰。因此,有研究者通過拉曼光譜技術分析大量的彩繪顏料,建立了基本的顏料拉曼光譜圖庫。
其實,不止是古畫,早在石器時代人類就已使用顏料。2022 年3 月,考古學家在泥河灣盆地的下馬碑遺址發現了顏料加工區。研究發現,當時的人類通過將赤鐵礦在石器工具上摩擦,將工具染成紅色,這表明東亞人早在石器時代就存在“磨石取彩”的“現代行為”。這一發現將東亞早期人類使用顏料的歷史提早到了距今約4 萬年前,可見早期人類對于色彩和美的追求,而這一突破性發現就用到了拉曼光譜儀、X 射線熒光光譜儀和掃描電鏡能譜儀等地質學常用工具。
藝術與科學是息息相通的。五彩斑斕的礦物點綴著地質學的世界,而通過地質學的視角,我們也更能領略古人對于色彩的浪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