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近日,黑龍江塔河縣文旅局長因一段短視頻走紅。視頻里,她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里身穿鄂倫春服飾演繹“森林的主人”和“白鹿仙子”。截至目前,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已達9個億,讓這位文旅局長和她的家鄉都火了一把。
文旅局長拍攝短視頻宣傳家鄉、招徠游客,已在當下形成一股潮流。早在2020年,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昭蘇縣副縣長的賀嬌龍,身披紅斗篷策馬雪原的短視頻便火遍全網。之后,文旅局長們開始“花式內卷”:河南安陽文旅局長變裝“華夏第一女神”婦好;湖北隨州文旅局長扮俠客笑傲江湖;甘孜州道孚縣文旅局長化身為宇航員、唐明皇等……網友紛紛驚嘆:文旅局長“卷”起來之后,都不知道去哪兒旅游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0多位文旅局長在網上“豁出去了”,這體現了他們工作意識的轉變,也意味著他們即將面臨考驗——既然走網紅路線,就要承擔起網紅形象對自己現實官員身份的沖擊。也就是說,文旅局長當網紅須有風險意識,一次兩次可以,不能過度依賴,“網紅+官員”兩個身份的疊加,可以吸引眼球,也有可能被流量反噬。
目前看,文旅局長拍攝短視頻整體上還是很受歡迎的。這是因為,網友對于官員能夠改變正襟危坐的保守形象產生了新鮮感,也為他們親力親為給家鄉當代言人而感動。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 他們的短視頻雖然形式內容多樣,但基調、格調等都還是沉穩的。同時,短視頻是團隊協作,盡最大可能地回避掉了某些容易翻車的因素,使得文旅局長們打了漂亮的一仗。有報道顯示,已經有不少地方嘗到了文旅局長出馬帶來的甜頭——當地游客數量大增。
但作為游客,通過短視頻的介紹到達一個地方,很大程度上還帶有“開盲盒”的性質,他們 “向往中的美好”,初期是在大腦中構建而成的,迫切需要在現實中找到落地的對應,萬一出現較大反差,就很容易導致旅游體驗不佳。所以,文旅局長們不能舍本逐末,只將功夫下在“花式內卷”上,為“成名”而“成名”;也不能好高騖遠,脫離當地實際,為好看而“制造”好看。這就要求在拍片宣傳時盡可能地誠實、誠懇,在為游客提供服務時更要及時、全面、貼心。
說到底,文旅局長走紅只在一時,能否持續吸引游客,取決于各地能否不斷提供優質的文旅產品和服務。如今,在多樣化與個性化需求方面,都對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一個地方在基本服務之外,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具當地特色的服務與更為細膩的關懷,那么就會給人留下美好回憶。只有這份回憶與走紅的短視頻實現了相得益彰,才會贏得更多游客的認可,才會使文旅局長們的努力體現出最大價值。
當代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文旅局長們的知名度,符合這一成名定律。他們被四處傳播的短視頻,只是開啟了一篇好文章的前半篇,只有完成好服務這一“后半篇文章”,才會持續吸引慕名而來的游客,讓文旅局長們背后那片旅游目的地的含金量,得到更多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