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科 王鑫 張立巍



關鍵詞:學齡前輕度ASD女童 形狀偏好 康復訓練產品 對偶比較法 產品設計
前言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 c tr um disorder,以下簡稱ASD)是一種復雜的廣泛性發育障礙,普發于兒童,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交流、語言溝通能力,以及行為、興趣的限制性、重復性和刻板模式[1]。早期干預性治療是輕度ASD兒童實現康復目標、更早回歸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2019年《中國自閉癥教育與康復產業發展報告III》指出我國ASD患者中兒童占200萬以上,并以每年數十萬的速度不斷增長[2]。目前ASD兒童康復中心主要采用感統訓練、認知理解、思維邏輯、社交游戲、學前融合、音美藝術療愈等訓練課程達到改善輕度ASD兒童語言和社交溝通以及行為障礙等問題[3]。
另一方面,筆者通過大量資料爬梳和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康復訓練中心的訓練教具普遍選用健康兒童的益智類玩具及運動訓練設施,針對ASD兒童專屬的康復訓練教具產品極其欠缺。特別是,我國學者研究得出,相對正常的兒童喜歡直角多邊形而言,ASD兒童更喜歡圓形。但是該實驗也闡明了,“為了與ASD兒童進行匹配,正常組的男性被試兒童數量占比較大”[4]。可見該實驗對ASD女童的數據分析不足。同時,根據國外學者研究表明,ASD男女童比例為3-4:1[5],這也是導致目前研究選取的樣本數據多以ASD男童為主,忽略了性別的差異,對占比偏低的ASD女童的研究明顯不足。
以此為切入點,本文選取廣州市天河區小天使康復訓練中心為調研對象,分析輕度低齡ASD兒童康復訓練教學內容及教育用具的現狀,并以該中心ASD男女童作為實驗對象,采用對偶比較法進行形狀偏好比較實驗,獲得ASD女童對形狀偏好的數據,以此指導ASD女童康復訓練教具產品的設計研發。其成果不僅可以促進社會對學齡前輕度ASD兒童的關注,尤其是對ASD女童需求的正確設計定位,能夠實現ASD女童在最佳治療期間獲得最理想的康復效果,達到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目的。
一、ASD兒童的性別差異
根據個體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正常兒童對性別差異的認知開始于三歲左右[6]。個體因素表現在激素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染色體異常等原因都會影響兒童的性別認知;外界環境因素則體現在兒童在現實世界遇到過無數的性別線索和暗示,同時通過外界環境激勵因素的影響,使其意識到性別是劃分社會的主要方式,并驅使其學習男性和女性的定義[7]。此外,兒童通過性別差異認知進行“自我社交”,主要體現在男童偏愛汽車等男性化玩具;女童偏愛洋娃娃等女性化玩具[8]。這種表現在肯塔基大學的克里斯蒂亞·斯皮爾-布朗的研究成果里面也獲得了證實,即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性別時,性別偏好就會顯現出來。同樣,自閉癥男女童也與正常男女童一樣受個體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具有在“自我社交”過程中以性別差異來區分產品。
波蘭格旦斯克醫科大學的林克威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舒勒和馬奇·埃里克等研究者在ASD男女童患者研究中指出,由于多數ASD女童的病癥不顯著,比男童更容易適應環境,因此ASD患者研究數據多來源于男性患者的臨床實驗,從而導致了自閉癥定義的局限性。同時指出,女性為了盡量融入社會通常會掩蓋自閉癥的表象,而導致這類女性患者出現新的問題,例如焦慮、飲食失調或抑郁[9]。波蘭格旦斯克醫科大學的林克威茨和盧卡·伊薩貝拉針對ASD女童患者研究中發現,ASD女童比男童更加擅長掩蓋自身的自閉癥表象,且患焦慮和抑郁的風險更大[10]。由上述研究可見,根據ASD患者的性別差異,其所表現的癥狀也存在差異。因此,突破現有以ASD男性數據為依據的局限,以性別差異為導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廣州市天河區小天使康復訓練中心的實地調研
(一)中心的概況
該中心是由廣州市天河區殘疾人聯合會為主管單位,是ASD兒童康復服務項目定點機構。主要服務內容是為ASD兒童提供語言康復、認知康復、運動康復、教育康復等訓練服務。目前中心內ASD兒童共100人,男女童比例8:2,1-8歲輕度ASD兒童居多。經該中心科學的干預訓練,大多數ASD兒童基本可以銜接健康兒童的義務教育,融入社會正常生活。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用具現狀調研
該中心的訓練內容包括語言康復、認知康復、運動康復、教育康復這四類康復訓練。教學用具包括語言康復訓練教具,如語言訓練卡片、繪本閱讀;認知康復訓練教具,如拼圖益智卡片、認知拼裝積木;運動康復訓練教具,如蹦床、球類、傳統運動類;教育康復訓練教具,如圖文書冊、繪本故事。圖1為教學場景,圖2是教具的分類。
該中心在教學內容上最突出的是定期舉辦“主題性教學活動周”,以特定專題形式展開為期一周的康復訓練課程,對ASD兒童進行有目標性的集中訓練。表1是該中心幼小銜接班“美味的蔬菜”主題性教學周活動的教學計劃(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4日)。從圖中可見,一周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蔬菜”主題展開,第一節課讓ASD兒童說出缺失的五種蔬菜,意在使用語言康復訓練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技能、溝通訓練技能;第二節課用游戲的方式識別蔬菜的各個部位,意在使用認知康復訓練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技能、認知理解技能;第三節課采用創意美術的課程,意在使用教育康復訓練培養集中注意力技能并安撫其情緒;第四節課為運動課,意在使用運動康復訓練鍛煉他們的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訓練技能。考慮到ASD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問題,每節課時間不宜過長,均為半個小時。之后的周二到周五都是反復圍繞蔬菜這一主題。該教學內容突破了傳統康復訓練中單一課程的訓練方式,采用一周循環反復的形式鞏固加強訓練,達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實驗參與人員和實驗對象
實驗由筆者及廣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產品設計研究》課題組成員共同參加;實驗排除視聽等疾病,挑選20名3~6歲輕度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分為實驗組ASD男童(10人)和實驗組ASD女童(10人)。
(二)實驗目的
該實驗目的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探究學齡前輕度ASD男女童的形狀偏好順序及其偏好特點;二是探究學齡前輕度ASD女童的形狀偏好順序及其偏好特點,以及與學齡前輕度ASD男童之間的差異。
(三)實驗材料
根據不同康復訓練產品的外觀特征,課題組成員與康復機構工作人員一起篩選康復訓練產品設計中常規的8種形狀樣本,這些樣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排除其他因素干擾,考慮患兒手指靈活性差,用前期篩選出來的圓形、直角三角形、菱形、心形、直角正方形、六邊形、花形、圓角正方形這8種形狀樣本作為評價對象。每個樣本以顏色統一、大小均勻的圖片形態呈現(圖3)。在筆者和康復工作人員的輔助下,讓學齡前輕度ASD男女童按照自己的喜好依次選出圖片。整個實驗過程與游戲結合,使實驗更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圖4)。
(四)實驗程序
此次實驗采用了兩組產品形狀組合順序,用臺階法來平衡10種組合前后的呈現順序(表2)。采用對偶比較法,8種形狀以每兩個為一組同時展示,共28組合。為避免空間和時間誤差,每對形狀互換呈現的時間和順序,比較兩遍,因此每個被測試兒童,完成兩組共56次選擇操作。ASD男童組和ASD女童組,共20人,總共1120次選擇操作。
四、兩組患兒的外形偏好研究結果分析
(一)ASD男女童的偏好順序
由實驗結果可知(見表3、表4和表5),ASD男女童的形狀愛好順序存在不同。ASD男童的形狀愛好順序按照喜愛程度依次為:圓角正方形、圓形、花形、心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正方形、菱形、六邊形。ASD女童的形狀愛好順序按照喜愛程度依次為:心形、花形、圓形、圓角正方形、六邊形、直角三角形、菱形。因此表明,ASD男童最喜歡的是以圓角方形為主的多邊形,外形輪廓偏愛風格較男性化。ASD女童與男童不同的是,她們更偏好于外形輪廓風格柔和且圓潤有張力的形狀,如弧度更大的心形、花形等。
(二)ASD男女童的偏好差異分析
已知ASD男女童每種形狀的選擇次數,因此本實驗使用python代碼實現卡方檢驗,調用 scipy 里的stats模塊,設置置信水平為95,自由度為7,可以得出卡方值為67.103,遠大于臨界值14.067,p值為4.101e-13(4.101×10-13),小于0.01。由此得出結論,即ASD男女童在形狀偏好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以上實驗均衡地將ASD男童和ASD女童對形狀的偏好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發現3~6歲學齡前輕度ASD男女童在形狀選擇的偏好順序和程度兩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女童更偏好于外形輪廓風格柔和且圓潤有張力的形狀。該實驗不僅突破了以往對ASD女童研究數據的不足和忽視,也解決了單純依據ASD男童數據作為標準設計康復訓練產品的困局。以更科學、更精準的數據為ASD女童康復訓練產品提供參考依據,從而實現ASD女童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達到最佳康復效果。
五、ASD女童康復訓練游戲板教具設計
(一)產品設計定位
ASD兒童的特點之一是缺乏動機、拒絕或采取不當行為與人和物交流。這種情況會阻礙他們學習的興趣,導致干預治療效果不佳[11]。動機對個體行為與活動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因此,引發學習興趣、產生動機是促進ASD兒童與人和物進行正常交往的關鍵。
本設計是以“幫小兔子找東西”的故事為主題,通過“找東西”的配對游戲,培養ASD女童的注意力、觸覺刺激、精細活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一款感覺統合游戲板教具(圖5)。該教具以ASD女童形狀偏好模型實驗數據為依據,以“心形”為基礎的大弧度、柔和的造型語言進行外觀設計,引發使用者通過對形狀的偏愛,產生學習動機,從而訓練ASD女童與人和物的交流,提高干預治療效率的目的。
(二)康復訓練游戲規則
游戲板由三層心形主體游戲板、“抓耙”工具、任務板、以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等作為配對的目標對象四個部分組成。游戲板主體分為上下三層,每層游戲板由卡榫結構固定,可以相互拼合,形成完整的組合教具。ASD女童利用“抓耙”工具,清除障礙,協助小兔子找到正確的目標對象,在任務板上完成配對。三層游戲板分別為直線軌道游戲、曲線軌道游戲、曲線岔路游戲三種游戲模式,逐級提升訓練難度,豐富游戲體驗。
游戲板設計了四個游戲步驟(圖6),步驟一是任務布置,即老師根據ASD女童的能力在任務面板上安放不同難度的任務卡片,來完成任務布置。步驟二是清理障礙物,ASD女童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使用帶有磁鐵的“抓耙”工具,將游戲板上阻擋視線的“泥土”(磁粉)清理干凈,該環節有利于訓練ASD女童手部的精細動作。步驟三是取出目標對象,ASD女童需要通過“抓耙”工具把目標對象沿著軌道從游戲板內部吸出,再與目標板上的目標對象配對。步驟四是ASD女童要將吸出的任務道具整齊擺放到任務板上,老師檢查是否滿足“小兔子”的物品、數量要求,完成任務即為成功。
此外,完成第一個直線軌道游戲板后,ASD女童可以逐級挑戰曲線軌道游戲和曲線岔路游戲。整個游戲過程可以培養ASD女童的邏輯、認知、比較、配對能力。在游戲板的抓取工具的細節設計方面,每個把手采用了不同的紋理,造型更加圓潤、親和力十足,在使用的過程中刺激強化手部的感知力,帶來豐富的觸覺刺激,這些刺激會打破ASD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對世界形成新的認知,有利于培養觸覺感知[12]。
(三)尺寸與色彩的選取
游戲板教具尺寸根據GB/T 26159-2010《中國未成年人手部尺寸分型》標準[13],主體心形游戲板尺寸長21CM、寬25CM、高3.6CM,“抓耙”工具的手握尺寸范圍均在半徑1.8CM以內(圖7,圖8)。
游戲板教具色彩根據ASD兒童總體偏愛冷色調的依據[14],游戲板采用草綠色作為主色調,同時“抓耙”工具和任務板采用了少量的紅色、橙色及紫色。這些顏色一定程度上能活躍ASD兒童的情緒和積極性,又不偏離自閉癥兒童的色彩傾向[15]。
總結
本文通過文獻梳理,明確了ASD患者因性別差異會導致表現癥狀差異的現象,以及目前ASD兒童的研究數據多數來自男童,針對ASD女童的研究數據匱乏。通過廣州市天河區小天使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對本研究的協助,采用對偶比較法,選取共20名學齡前輕度ASD男女童進行觀測與比對,得出ASD男女童對產品形狀偏好存在差異,其中ASD女童更偏好于外形輪廓風格柔和且圓潤有張力的形狀。以此為依據,提案設計了“幫小兔子找東西”的感覺統合游戲板教具,以“心形”大弧度、柔和的外觀,引發ASD女童通過對形狀的偏愛,產生學習動機;通過配對游戲規則,訓練ASD女童的注意力、觸覺刺激、精細活動和邏輯思維能力;使用ASD兒童偏愛的冷色調,即草綠色作為主色調,輔助工具使用少量暖色調;設置分層級的難度遞進模式,既區分了游戲的訓練等級,又能更好地把握ASD女童干預治療的效果。此外,ASD兒童對色彩偏好同樣存在性別差異,這部分研究將作為后續內容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