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娥
(會寧縣會師鎮人民政府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白銀 730799)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在我國農業中,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品種一直都備受關注。與其他農作物相比,玉米不僅產量高、收益好,而且備受人們喜歡,給種植戶帶來的收益非常高,所以國家極為重視玉米生長及拓寬種植面積。除此之外,玉米營養價值豐富,我國將其列為綠色食品,但是玉米的高產種植條件要求較高,對于土壤、溫度、降水量都有著嚴格要求且在生長過程中極易發生病蟲害。傳統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都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玉米單位產量和品質都較難達到一個較高的層面。為此,我國各界及玉米種植農戶必須相互協助,不斷完善我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技術研發以及提高產量。
要想玉米高產種植,種植戶必須要考慮許多條件,如土壤、種植管理技術、種子選種等,這些都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種植前期,必須關注到以下幾個方面,才能保證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玉米的品種選擇直接關系到玉米的高產目標及品質,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玉米品種。首先,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提前了解和分析當地的土壤、環境、氣候、水源等因素,選擇適宜的玉米種子種植。據統計,玉米品種大致有31 種,如農華101、登海618、京科968、中單909、富爾116 等,每種玉米的種植要求和生長狀況也有所差異。在選擇種植甜玉米時,必須要考慮土質和環境問題,甜玉米需要選擇地勢平坦、土質松軟、土壤肥沃且水源充足的地區,且種植甜玉米需要與其他玉米至少間隔300 m,以此避免發生不同玉米品種之間出現傳粉的現象。如果不分隔距離會導致品種不純正及口感較差,所以此類玉米與其他普通玉米種植區域之間必須保持距離300 m 以上。由此可見,在一些地區地勢不平整、山谷內及風力強的地區都不適宜種植甜玉米,如貴州地區。其次,選擇玉米種子。除了農戶保存的玉米種子以外,在市場上購買的玉米種子都有質檢證書。在選定好玉米品種后,必須觀察和挑揀種子,保證種子完整性,表面光滑亮澤,無裂紋破損,才能更好地提高種子發芽率。嚴謹選擇種子是玉米種植的第一步,能更好地促進玉米種植生長[1]。
選好玉米品種在種植前,要管理好種植地區土壤和周圍環境。玉米依賴土壤環境且極為不耐旱、耐澇,根部吸水性較差,需要大量肥料才能提高玉米產量。玉米品種不同對土壤的具體要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在選擇種植地區時,需要將土壤的鎖水能力和長期的濕潤度放在首要考慮范圍中。我國2021 年玉米種植產量為5 805 kg/hm2,同比2020 年增加71.5 kg/hm2,其中東北地區占比31.6%,位居全國第一,2021 年產量同比2020 年增加2.56 億t。對于以上數據,主要生成原因是東北地區的土壤不同,東北地區極為出名的是黑土壤,但是在黑土壤的基礎上還有一種更為優質的土壤是潮土,潮土是在地下水水位離地面距離較短的區域形成的,其主要特點是潮化作用,且土壤疏松、氧氣充足、常年濕潤形成了氧化還原層,pH 值長期保持在固定范圍內,有利于種植玉米。
為實現玉米高產種植,除了改善種植環境以外,還需要制訂病蟲害防治措施。玉米病蟲害防治方式包括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二者的區別是方式、過程不同。
農業防治措施要點如下:一是選取品質好的種子,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二是選擇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土壤營養價值高可以增加對玉米植株的營養供應,促進玉米植株生長;三是可以通過施肥、選擇合適的肥料使玉米植株吸收營養,從而增加植株抗病蟲害的能力。
化學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噴灑化學農藥來控制不同時期的玉米病蟲害,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應用的農藥不同,如泵式滅蟲的方式。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玉米種植戶,需要在剛開始時將農藥加到溶液中均勻融合,再將農藥溶液輸送到特制的管道中,隨后通過管道運輸,與其澆灌用水一起澆灌至玉米種植區域。對于玉米種植面積較少的農戶,可自行使用農藥噴灑工具統一噴灑農藥,雖然效率低,但是可以減少安裝噴灑管道的資金投入。
與此同時,還需要定期清理玉米種植區域的雜草,雜草生長期長,如若放任自由生長,會阻礙玉米吸收營養,抑制玉米生長[2]。
玉米的生長需要各方共同協調,要想實現玉米高產種植的農業目標,就必須高度重視選擇種植環境。但是許多玉米種植農戶并沒有在已有產量基礎上實現高產的想法,如東北地區黑土地營養價值極高,且在此基礎上還有價值更高的潮土,如果人們過于開發利用土地,不懂得休耕和調節,就會造成土壤營養流失及價值降低。但是在種植玉米時,許多種植戶為了牟利,由于資金條件不夠,過度使用土壤,造成土壤利用價值降低,難以實現玉米的高產種植。除了土壤問題之外,氣候也是影響玉米生長的一大因素,玉米由于自身的特征所以不適宜在過于干旱和過于潮濕的地區種植,如沿海地區不適宜種植玉米。光照較強且降水量極少,會使得土壤極為干旱,此類地區的土壤具有顆粒感較強且鎖水能力較差的特征,不利于玉米生長。玉米種植地區的光照強度、時長、降水量、土壤土質、周圍環境都會影響玉米生長。玉米品種會根據地區的不同而出現長勢不一的情況。許多種植戶沒有將玉米品種和所需種植地區的環境匹配,從而使玉米長勢不強,難以實現玉米整體高產[3]。
除了以上影響玉米高產種植的因素以外,還有肥料品種和施肥方式的差異會影響玉米的高產種植。玉米種植戶需要根據種植時期不同更換不同的肥料品種,但一些玉米種植戶并沒有較強的認知能力,認為所有肥料品種的作用一樣,不關心肥料品種及試用期的問題。這一現象使玉米產量極難實現高產種植的目標。玉米種植肥料分為玉米底肥、玉米拌種肥、玉米提苗肥、玉米拔節肥等,每個品種的肥料用途和時期都不一樣,例如玉米底肥通常是采用農家肥或者三元復合肥、磷肥、氮肥等,將肥料與玉米一起施入播種溝內,在此期間,一般不會選擇污染較大的肥料品種,如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等,否則會使后期的土地利用率降低。但是一些種植戶對于肥料的選擇沒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市場上現存的肥料品種許多都存在著污染較大的情況,許多種植戶都不會應用高效的施肥方法[4]。
2.2.1 化學農藥的用法用量不得當
雖然使用化學農藥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但是這都是建立在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的前提下。在玉米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許多種植人員為了提高使用效果,在沒有專業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過量使用農藥的情況,且農藥使用間隔時長較短,極易發生農藥藥性過強而損壞玉米植株,使得玉米無法正常生長,更嚴重的是食用此類玉米的人會出現中毒的現象,還會破壞和污染環境,難以達到玉米高產種植。
2.2.2 玉米高產種植中病蟲害的管理問題
雖然說玉米種植較為簡單,不像果樹或者花卉植物一樣嬌貴,當今社會發展速度極快、人口眾多,迫切需要玉米高產種植,因此社會應提高對玉米病蟲害防治管理的重視程度。若玉米出現病蟲害是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種植人員的管理系統和方式是提升玉米品質及控制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為了更好地防治病蟲害,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就必須高度重視玉米的生長狀態,在實現玉米高產種植目標時,定期觀察玉米的長勢和分析病蟲害發生的具體情況可保障玉米產量。有的玉米種植管理人員思想落后、資金欠缺、管理系統設備不完善,無法良好監測玉米生長狀態,病蟲害嚴重時才會采取防治手段[5]。
2.2.3 農藥的噴灑效率較低
受社會各界因素影響,農戶在種植玉米時農藥噴灑技術落后、設備不完善、使用工具較為單一,使得農戶對玉米難以達到全方位、無死角消滅害蟲。除此之外,工具噴灑農藥不均勻,藥物分散點過于集中,造成玉米植株破損以及玉米腐爛。
2.2.4 技術落后和種植設備欠缺
現如今,智能化產品發展越來越快,但是農業行業種植技術及設備仍然存在著技術不完善和設備不齊全的現象,且相關領域和環節的研究較少。在種植玉米時,使用的技術仍然較為落后,難以將相關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銜接,限制了我國玉米高產種植的發展[6]。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流程最重要的是玉米種植技術實現精準化、高效化、創新化,為此需要認真挑選合適的高產種植品種,種子品種的不同對于后期玉米植株的生長狀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挑選優質的玉米種子,可以降低成本支出,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選擇品種,最終實現玉米高產種植。
針對不同地區種植不同的玉米品種,農戶可以根據自身經驗和相關措施直接選擇和決定玉米新品種。由于貴州90%都為山地,所以不建議農戶種植玉米。如果在山區中混合種植玉米,極易導致玉米不同品種之間出現傳粉的情況,會影響玉米產量。
在防治病蟲害時必須合理有效使用農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農藥的用法用量也會影響玉米生長,且選擇的肥料品種也關系到玉米的生長,必須根據玉米高產種植的不同時期選擇農藥品種和施肥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原則,在不同生長時期選擇的農藥不同。
玉米種植戶必須定時清洗相關農藥的使用工具,避免其他雜質造成農藥效果不同,各地政府加大農藥品質管理力度,培訓農戶正確使用農藥。在玉米拌種期,一般選用腐殖酸肥、生物肥以及鋅肥等微肥等,合理配制農藥,與種子攪拌后晾干并浸泡12 h,促進玉米生長。除此之外,相關農藥生產廠家需要研發與創新新品種,以此提高農藥使用效果。
在玉米種植的整體環節中,應用科學的田間管理措施十分重要,而玉米種植戶應從播種環節重視應用各類種植技術,提升田間管理效果。在播種階段,種植戶應先篩選優質種子,而后結合當地氣候合理選擇播種時間,南方地區播種期多在3—4 月,北方地區一般較南方地區晚30 d 左右。播種前要翻耕種植土壤,保證土質松軟平整,并且要考慮玉米品種的成熟期,及時播種。播種時要注意種植密度,過密會爭奪養分,過稀會降低產量和無法抵抗惡劣天氣。在玉米出苗后若出現少苗的情況要及時補種,并結合玉米苗不同生長階段需求開展施肥與追肥工作,滿足玉米生長對氮、磷、鉀等各元素的需要。當玉米生長到3 葉期時,種植戶要開展間苗工作,遵循“去弱留強”的原則,以控制玉米種植密度,保證幼苗能獲得充足的水分、養分和光照,減少玉米倒伏和產量低的問題。在玉米整體生長的過程中,種植戶應注意去除雜草和生長較差的植株,保證玉米健康生長,減少爭奪養分和預防病害。種植戶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觀察、及時處理、合理用藥,為提升玉米質量和產量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玉米高產種植,需要種植人員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以及升級高產種植管理系統。應在玉米苗芽期和花粒期進行玉米高產種植管理,玉米苗芽期應保證水分充足、及時有效的供應肥料,在玉米苗高5~10 cm時,對其耕作,翻耕土壤。玉米花粒期應選好肥料品種、做好補肥工作,長期管控測量土壤含水量及含氧量。除草工作盡量不采用化學藥劑,增加人工除草比例。
加強研發相關技術,鼓勵和支持玉米高產種植農戶,創新完善相種植管理系統,提高相關教育的普及水平。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轉變人們思想、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方式方法,農業類高校必須加強培養相關創新性人才,強調創新和思維開放,建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研發實驗室,以此補齊農業人才缺口。玉米種植地應積極邀請各類農業專家入戶指導,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提升玉米種植質量。
玉米作為我國不可或缺的糧食和經濟產物,在我國人口眾多、需求較大的環境下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進步,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由此可見,提高我國玉米種植技術和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是極為重要的,必須不斷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真正達到農業全方位管控和玉米種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