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藍田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陜西 西安 710500)
核桃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經濟作物,經濟價值較高,開發潛力也很大。當前我國核桃產區主要分布在云南、陜西、山西、四川、河北等地。將病蟲害問題解決好,對于核桃產業良性發展大有裨益。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在我國各核桃產區均有分布。該病主要為害核桃果實、葉片、嫩梢、芽和雌花序[1]。一般植株被害率70%~100%;果實被害率10%~40%,嚴重時達95%以上,造成果實變黑、腐爛、早落,使核仁干癟減重、出油率降低甚至不能食用。
1.1.1 癥狀及發病規律
果實病斑初為黑褐色小斑點,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黑色病斑。病斑無明顯邊緣,周圍呈水漬狀暈圈。發病時,病斑中央下陷、龜裂并變為灰白色,果實略現畸形。嚴重時,全果迅速變黑腐爛,提早落果。幼果發病時,因其內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里擴展,可使核仁腐爛。接近成熟的果實發病時,因核殼逐漸硬化,發病局限在外果皮,危害較輕。葉上病斑最先沿葉脈出現黑色小斑,后擴大成近圓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外緣有半透明狀暈圈,多呈水漬狀。后期病斑中央呈灰色或穿孔狀,嚴重時整個葉片發黑、變脆,殘缺不全。葉柄、嫩梢上的病斑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繞枝干一周,造成枯梢、落葉。
細菌在病枝、潰瘍斑內、芽鱗和殘留病果等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季借雨水或昆蟲將帶菌花粉傳播到葉和果實上,并多次進行再侵染。細菌從傷口、毛皮孔或柱頭侵入[2]。病菌的潛育期一般為10~15 d。該病發病早晚及發病程度與雨水關系密切。在多雨年份和季節,發病早且嚴重。在山東、河南等地一般5 月中下旬開始發生,6—7 月為發病盛期。核桃樹冠稠密、通風透光不良時,發病重。
1.1.2 防治方法
第一,清除菌源,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梢及病果,收集地面落果,集中燒毀,以減少果園中病菌來源[3]。第二,落葉后至春節前,噴1 次5 波美度石硫合劑,發芽前噴1 次3~5 波美度石硫合劑,5 月下旬至6 月初對整個樹冠噴藥,用可殺得3000、代森錳鋅、吡蟲啉3 種藥劑的500 倍液,連噴兩次。第三,發芽前噴1 次3~5 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病菌;生長期噴硫酸銅∶石灰∶水為1∶0.5∶200 的波爾多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 倍液。雌花開花前、花后及幼果期各噴霧1 次。生長期噴0.4%硫酸銅效果好,不易發生藥害。第四,選育抗病抗蟲品種,并注意選育抗病品種。
1.2.1 癥狀及發病規律
炭疽病是核桃在生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病害之一。這種病害對核桃果實的為害較大,導致葉片、嫩梢和芽等受損,非常容易導致早期落果。核桃炭疽病在發病時會在青果皮的表面上形成圓形或近似圓形病斑。病斑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或黑褐色,且病斑上會分布褐色的小點,病斑中間的位置還會伴隨下陷的狀態。這些病斑在青果皮一般呈螺紋狀分布,在種植區域的溫度、濕度較高時,病斑上的小黑點會變成粉紅色,并伴有突起。在炭疽病嚴重的情況下,染病青果上的病斑會不斷擴大,到多個病斑相連時,就會導致整顆果實完全變黑、腐爛,進而脫落,導致減產。葉片感染上炭疽病,病斑呈不規則的形狀,沿著葉脈不斷向周圍擴散,或者在主葉脈的兩側呈長條狀地開始枯黃,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導致葉片枯黃、脫落。若核桃幼樹的嫩枝、芽等染上炭疽病,一般會從上到下開始擴散,即從頂部向下延伸,從上到下開始慢慢呈燒焦狀枯萎、脫落。
核桃炭疽病的病原物是真菌,病原菌是膠孢炭疽菌。膠孢炭疽菌是我國核桃樹的重要病原菌,廣泛存在于各種植地。該病菌的菌絲一般會潛藏在核桃樹的枝、葉或芽鱗中越冬,在第二年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一般通過特定天氣傳播,如風、雨,還會借助昆蟲傳播,一般從核桃樹的傷口處入侵,并且能多次侵染。在溫度26~28 ℃時,潛伏期為3~7 d,這時幼果最容易受到病菌感染。7—8 月,由于溫度、天氣的原因,核桃炭疽病的發病率較高,在溫度高、降雨早及濕度大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病,尤其是早熟的核桃品種。
1.2.2 防治方法
對核桃炭疽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做好核桃種植園內的通風工作,改善通風條件,增施有機肥料,在夏季進行精細的枝葉修剪工作,提高樹體抗寒抗病能力,促進核桃樹的長勢[4]。第二,檢查核桃樹的傷口,在入冬前進行刷白處理,避免病菌的侵入和潛伏。第三,注意核桃園內的衛生情況,并對病果進行及時處理,阻絕病原,以免擴大感染范圍。第四,在核桃樹種的選擇與培育上,注重對抗病品種的引入與培育,并且在栽種時將植株的間隔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保證樹冠的通風度與透光度達到要求。第五,在核桃樹發芽之前噴灑石硫合劑,濃度為3~5 波美度;7 月噴灑70%甲基硫菌靈1 000~1 500 倍液,以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能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保證核桃產量。
核桃腐爛病又被稱為黑水病,是嚴重影響核桃產量的一大病害,主要感染核桃樹的樹干、枝干和樹皮,導致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受到阻礙,使核桃樹的長勢衰弱。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整株核桃樹枯死,嚴重影響經濟效益。
1.3.1 癥狀及發病規律
核桃腐爛病的主要病癥如下。核桃樹的主干、骨干枝上會出現灰色、水漬狀、近似梭形的病斑,且病斑會微微隆起,其上分布一些黑色的小點。通過外力擠壓,病斑處會溢出泡沫狀液體且伴有酒糟味,后染病的樹皮會下陷,變成黑褐色。在無外力擠壓且外部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病斑上的小黑點里面會溢出膠質狀的橘紅色絲狀物。若核桃樹染上這種病菌,病斑會沿著樹干縱向、橫向擴散,導致核桃樹皮層開裂,流出大量的黑色液體。若病斑在枝干上擴散一周,枝干就會枯萎。若病斑在主干上擴散一周,整棵樹就會枯萎。病斑的顏色呈灰色,在最開始時一般會隱蔽在韌皮部位,很難從外部看出明顯的病變,但在外部發現黏液溢出時,皮下病變已經十分嚴重。
和炭疽病一樣,核桃腐爛病的病原物為真菌。該病菌屬球殼孢目,其菌絲體以及分生孢子器也在病樹上越冬,在第二年春季隨風、雨以及昆蟲等通過傷口侵入核桃樹內,逐步擴張蔓延。核桃樹腐爛病的高發期在春季和秋季,尤其是4 月中旬至5 月下旬期間。防治不及時、管理粗放、排水不暢、肥力不足等,容易使核桃樹患上腐爛病。
1.3.2 防治方法
核桃腐爛病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注重對核桃樹的合理修剪,促進核桃樹的長勢,注意關注土壤情況,及時改良土壤,追施有機肥料,以有效提高核桃樹自身的抗病害能力。第二,在早春時節以及核桃樹的生長期,開展對病斑的刮治工作[5]。在刮治過程中,需要把控好刮治的范圍。為保證將病菌刮除干凈,在刮治過程中要略微刮去一些好皮,而后涂抹一定量的殺菌藥劑,以保護核桃樹的傷口,避免病疤復發。若不使用殺菌劑,可采取合適比例的藥劑進行刮治后的處理。對于刮除的樹皮要進行集中燒毀處理,以免病原再次擴散。第三,在核桃樹落葉之后以及萌芽之前,要注意通過噴藥的方式防治腐爛病,如噴灑21%果富康水劑100 倍液。在噴灑過程中要注意,對于直徑大于3 cm 的枝干要全部均勻噴灑到位。在生長季注意觀察,發現病斑及時刮治,并涂抹果富康進行刮治后處理。第四,在入冬前要注意檢查,對有病斑的核桃樹及時采取刮治處理,并涂刷涂白劑,為核桃樹防寒,避免受到腐爛病的侵害。
1.4.1 癥狀及發病規律
1~2 年生的枝梢或側枝感染核桃枝枯病后,先從頂端開始,逐漸蔓延至主干,受害枝上的葉變黃脫落。發病初期,枝條病部失綠呈灰綠色,后變紅褐色或灰色,大枝病部稍下陷。當病斑繞枝一周時,出現枯枝或整株死亡,并在枯枝上產生密集、群生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濕度大時,大量分生孢子和黏液從盤中央涌出,在盤口形成黑色瘤狀突起。
病菌在病枝上越冬,翌年借風、雨等傳播,從傷口或枯枝上侵入。此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為害衰弱的枝干和老齡樹,因此發病輕重與栽培管理、樹勢強弱有密切關系。
1.4.2 防治方法
第一,剪除病枝、死株,集中燒毀,減少初侵染源,防止蔓延。第二,適時適樹,林糧間作,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云斑天牛又稱鉆木蟲,是核桃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云斑天牛的幼蟲對核桃樹所產生的主要侵害在于對樹干的啃食。云斑天牛一般兩年發生一代,幼蟲和成蟲會藏在被啃食的樹干內部越冬,第二年春季時再度對受侵害的核桃樹進行啃食。核桃樹在生長期間若樹干受到外部的侵害,必然會大大影響核桃樹的長勢,降低生長速度,甚至會直接導致核桃樹枯萎、死亡。
在核桃樹生長中,對云斑天牛的防治主要有涂刷藥劑、集中誘殺和檢查蟲孔等方式。第一,涂刷藥劑一般需要在冬季或者在云斑天牛產卵之前進行。將硫黃與生石灰按照1∶10 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少量食鹽,兌入適當比例的水,調成糊狀,然后將糊狀藥劑涂刷在核桃樹的樹干基部,此方式能夠有效殺死云斑天牛。第二,集中誘殺云斑天牛,主要是利用該害蟲的趨光性,借助黑光燈將之集中誘殺。第三,在每年5—8 月,需要對核桃樹干上的蟲孔進行大規模檢查。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糞便排出的痕跡,要及時將蘸有氧化樂果或敵敵畏等農藥的棉簽塞入蟲孔內,再用泥巴將蟲孔堵死,以消滅云斑天牛。
核桃舉肢蛾的主要侵害對象是核桃果實。一般情況下,該害蟲會蛀食核桃果實,在果實內部以隧道的形式蛀食,并在隧道內排泄。經核桃舉肢蛾蛀食后,核桃果實會變成褐色,果實落地期有所延緩。與健康核桃果實相比,被蛀食過的核桃果仁會變得干縮、瘦癟。
防治核桃舉肢蛾的最佳時機是4 月上旬。對核桃舉肢蛾的防治可以與對核桃樹盤松土結合進行。將25%辛硫磷微膠囊劑稀釋3 000 倍后進行噴灑,或者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25 g 與5.0~7.5 kg 土均勻攪拌,撒在每棵核桃樹的樹盤內,殺死越冬幼蟲。6 月中旬,可以將2.5%溴氰菊酯稀釋3 000 倍,或者將50%殺螟松乳液稀釋1 000~1 500 倍,噴灑核桃樹的樹干、樹冠。噴灑過程中要求間隔10~15 d 噴灑1 次,連續操作2~3 次,便可有效消滅核桃舉肢蛾的蟲卵、幼蟲及成蟲。7 月上旬,可再進行1 次殺蟲,將40%氧化樂果稀釋800 倍,在樹干、樹冠處噴灑,能有效殺死核桃果實內的核桃舉肢蛾幼蟲。
核桃小吉丁蟲又被稱為串皮蟲,對核桃樹的主要侵害部位是枝條,侵害之后一般會形成枯梢,導致樹冠縮小,嚴重時會導致核桃樹整株死亡。核桃小吉丁蟲一般是1 年1 代,成蟲于每年6 月開始產卵,7 月下旬結束產卵,幼蟲藏于樹干內越冬。7 月下旬到8 月下旬是核桃小吉丁蟲幼蟲數量最多的時候,是重點防治時期。
對核桃小吉丁蟲的大面積防治一般在秋季采摘結束后。將所有受到侵害的枝條剪下,然后集中焚燒處理。在核桃小吉丁蟲產卵期,可通過放置餌木方式,引誘成蟲集中產卵然后統一焚燒處理。還可通過釋放寄生蜂的方式進行有效防治。在核桃小吉丁蟲的高發期,可通過農藥涂抹進行有效防治,如將敵敵畏5~10 倍液涂抹在蟲孔內。
第一,各大核桃產區在引入相應的核桃品種時,應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因素、氣候因素以及病蟲害問題等,因地制宜地選擇最適宜在本地區種植的抗病品種[6]。這樣不僅有利于核桃樹的生長,也能降低病蟲害防治的難度。第二,應加強核桃園的土肥水管理。適時開展松土除草工作,禁止以化學除草代替人工機械除草。適時、適量、適法開展肥料管理工作,提倡氮肥與磷肥、鉀肥配合施用,提倡化肥與有機肥結合施用。第三,應改善核桃樹體間的光照條件,在生長季管理和核桃采收中減少傷口,加強秋冬季清園和涂白工作。
與化學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可以保護和改善農田生態環境,不污染環境,降低農藥的殘留量,保障人畜安全,有利于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發展,在連續使用的情況下對一些病蟲具有連續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在今后的核桃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中,應加大生物防治力度,這樣不僅能促進核桃的高質和高產,更有利于核桃種植的綠色發展。
化學防治具有短、平、快的優勢,但在使用該方法時需注意對癥用藥、適時用藥,掌握好用藥濃度。
核桃的經濟價值較高,開發潛力也很大。因此一定要加大對核桃病蟲害的防治力度。各地區要加大防治宣傳力度,提高核桃種植戶的科學種植意識,派遣專業人員定期為當地核桃產區的核桃種植戶提供指導。通過“預防+治理”,有效降低病蟲害對核桃生產的影響,促進我國核桃種植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