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強,高 艷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國,黑木耳產量占世界全部產量的90%以上。近幾年,我國黑木耳產量整體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2018 年我國黑木耳產量為673.4 萬t,產值為374.6 億元;2020年我國黑木耳產量為729.6 萬t,2021 年為757.37 萬t。我國黑木耳產地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其中黑龍江省伊春市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產區,該地區生產的黑木耳有著口感好、光澤鮮麗的特點。黑木耳栽培作為黑龍江省伊春市的主要農業產業之一,其在當地農業增效、產業扶貧、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結合黑龍江省伊春市黑木耳產業發展優勢和現狀,深入分析了該產業今后的發展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黑木耳也被廣泛稱之為云耳、樹雞等,其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如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并且在醫學領域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具有補血養顏、益氣強身、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功效。近年來,隨著食品衛生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對黑木耳的食用、藥用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入,黑木耳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常見,消耗量逐漸增加。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我國黑木耳主要產區為大小興安嶺、橫斷山區、云嶺地區、武夷山地區和長白山地區等,其中長白山、大小興安嶺都是東北所在地區,這也讓東北被稱為國內名副其實的黑木耳產地。伊春市作為我國東北重要城市之一,一直以來都擁有大量黑木耳種植場地,其黑木耳產業的發展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伊春市位于我國東北邊陲,行政區劃面積達到3.3萬km2,其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以上,平均海拔為400 m,最高山峰為平頂山,海拔高于1 400 m。伊春市整個地形呈現出西低東高、南低北高的特點,其南北跨度為325 km,東西跨度為145 km,呈狹長型。伊春市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季節分明、冬季漫長而夏季短暫,常年積溫2 400 ℃左右,年降水量600 mm,全年日照時間2 390h,年無霜期90~125d,適合北方大部分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對栽培黑木耳極為有利。這種季節性溫度差、日溫差比較大的特點使得區域病蟲害比較少,有利于優質黑木耳的生長。黑木耳本身屬于中溫型菌類,菌絲體生長溫度要求為15~36 ℃,而伊春市的溫度剛好符合這一要求,這也為黑木耳成長提供了天然的環境和氣候條件。
伊春市擁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信號基礎以及充足的勞動力。伊春市境內水系發達、河道密布,蓄水量為102 億m3,其中地表水源為78 億m3,全市共有河流676 條,這些河流分屬松花江和黑龍江水系,水量十分充足,這給林木生長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給黑木耳生長打下了堅實基礎。由于伊春市位于大小興安嶺地區,水源充沛、水質清潔,使得黑木耳在生長中損失率較低,大大促進了當地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伊春市現有林地300 萬hm2,森林覆蓋率為80.6%,是全國主要的國有林區,區域土壤以黑土、草甸土、白漿土為主,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森林中以樺樹、山槐、楓楊、毛赤楊等樹木為主,這些樹木都是利于黑木耳栽植的優質木材資源,這給當地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由于伊春市境內海拔比較低,境內信號設備普及率比較高,信號傳輸穩定,方便了黑木耳種植和營銷。另外,伊春地區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勞動力充足,黑木耳種植的發展,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農民收入,而且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方便。
首先,技術優勢。目前,伊春市黑木耳種植模式主要分為全光照露地種植和袋料懸掛種植兩種。在過去的技術應用中,由于當地對新技術掌握不足,導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黑木耳產業的發展。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伊春市先后從黑龍江省其他地方聘請業界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采取巡回授課、集中辦班、現場解答等方式傳授黑木耳種植新技術,提高了重視程度。
其次,品牌優勢。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和“增值增效意識”,千方百計做好黑木耳的精深加工和銷售,實現產、加、銷各環節協調發展,努力提高木耳產品附加值,提升伊春市黑木耳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力培植黑木耳加工企業群體,不斷提高其加工能力。將黑木耳加工成包裝精美、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的食品和保健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黑木耳加工產品系列。
再次,政策優勢。在伊春市種植黑木耳環節,采取農民自籌、政府補貼的政策,鼓勵每個試點乃至鄉村建立全光下黑木耳園區,并且對區域內袋料懸掛種植黑木耳的農戶在資金、物資調配等方面給予傾斜,在黑木耳農戶生產用水、用電和用地方面給予優先審批和政府扶持。
就目前伊春市黑木耳種植現狀進行分析,不少種植基地都存在黑木耳品種單一的現象,導致菌種性能出現了一定的退化。就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分析,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導致的,使得黑木耳品種在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新品種在引進的時候大多依賴于國家和政府部門的推廣,缺乏主動的引入,整體創造性比較低,此時一旦國家備案品種發生短缺,必然會導致引進品種成熟度以及配套設施出現不合理的現象,最終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一些農戶和種植基地管理人員為了方便生產和管理,不從正規、統一的渠道購買菌種,導致黑木耳在種植方面存在潛在風險,同時銷售的時候容易在價格上受到其他種植戶的影響。
一些種植基地在種植黑木耳的時候存在保存條件不規范、保存制度不科學的現象,出現了菌種同種異名、同名異種等問題,導致黑木耳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最終限制了黑木耳產業的健康發展[1]。
伊春市當地從事黑木耳產業的單位和企業相對比較少,在黑木耳種植和生產中工廠化、集成化、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比較低,多數都是以農戶簡單、粗放的生產方式為主,自行進行包裝。在這種背景下,不僅無法達到無菌生產和包裝需要,也談不上標準化生產。同時,因為黑木耳生產環境可控制性比較差,導致黑木耳生長中病蟲害的發生率增加,也增加了病蟲害防治難度,最終造成黑木耳減產,影響了農戶收入。
另外,伊春市黑木耳種植普遍采取農戶承包種植為主,這些農戶本身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低、栽培管理意識淺薄、標準化和專業化認識不足,導致黑木耳栽培過程中缺乏專業技術的應用,加之基礎設施不完善,出現了黑木耳產品質量差、產量低、銷量少的現象,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2]。
黑木耳種植對于普通種植戶而言是一項簡單的事情,但是要想種植出高品質、高產量的黑木耳可沒有那么簡單,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給予指導,可謂是一種專業性非常強的技術活動。但是就伊春市目前黑木耳栽培和種植技術人員分配情況分析,專業技術人員極度欠缺,一般大型基地和企業為了滿足生產需要,都會從其他地區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前來指導,而這些人員大多都是兼職人員且本身具備一定的保密意識,不愿意將核心技術教給其他人,也不樂意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買賣,這就導致專業技術匱乏,黑木耳種植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黑木耳產業的發展。
首先,黑木耳屬于木耳科,是我國較為珍貴的藥材、食材,也是世界上公認的保健食品。我國作為黑木耳的故鄉,早在4 000 多年前便有了黑木耳種植歷史,在《神農本草經》中有明確的記載,在之后的社會發展中人們不斷對黑木耳的栽培、生產方法進行了創新。根據當前生物科學分析,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鐵,其中以賴氨酸、亮氨酸的含量更為豐富。但是在目前黑木耳種植中,傳統的黑木耳種類逐漸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以黑木耳菌種為基礎進行研究成為業界關心的重點。基于此,需要重視國內外菌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并且將研究工作與伊春市當地實際結合在一起,根據當地環境、水文、地質等條件進行菌種栽培、復壯、登記備案,形成黑木耳菌種庫以及當地資源優勢品種庫。對于復壯的優勢菌種,通過菌絲生長對比、抗倒伏對比、抗病蟲害試驗等方法分析其栽培效果,篩選出其中綜合性能良好、商業價值高、營養含量高的品種作為重點推廣和栽培的黑木耳品種。其次,要加強黑木耳品種的選育工作,采用人工誘變、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遠緣雜交等技術方式選擇出更適合伊春市山區、林區栽培的優良品種,確保該品種具備耐寒、耐品種退化等特性。此時,政府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黑木耳研究工作的開展,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提高企事業單位以及相關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自主創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加快培育出適合伊春市當地栽培的黑木耳新品種。
由于伊春地區存在冬季嚴寒且時間漫長、夏季短暫的特點,在黑木耳種植的時候需要加強栽培技術和栽培模式的創新,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當地黑木耳生長的種植新技術。在工作中,通過對伊春市常用的袋料栽培、露天栽培進行對比試驗,在試驗中發現,袋料栽培方式下的黑木耳產品的抗污染率、生物轉化率、栽培成本、產量以及價值等指標都要高于露天栽培,因此在進行黑木耳栽培的時候可優先選擇袋料栽培技術。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袋料栽培技術也延伸出許多的新策略,如冷棚袋料懸掛技術等,這種技術的應用避免了不良氣候給黑木耳生長帶來的影響,能有效縮短黑木耳生長時間。根據相關部門調查數據,冷棚袋料懸掛技術與常規露天栽培技術相比,黑木耳生長時間縮短20d 以上,這也使得科研部門和工作人員不斷加大這種技術的創新和研發,逐漸探索出了黑木耳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為伊春市黑木耳產業提質增效、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以袋料栽培技術為例,在栽培之初提前對栽培產地和栽培內容進行調查,采用林下栽培黑木耳的方式來進行種植,栽培區域確保場地交通便利,遠離污染水源和土質,選擇一些地勢比較高、水源方便、水質優良、樹木枝條整齊、林下灌木比較少且通風透光良好的區域進行種植。
人才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關鍵,也是各行業得以生存和進步的基石。在黑木耳產業發展中,人才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在人才培養中,政府可通過研修班的方式進行人才培訓,積極鼓勵和支持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黑木耳栽植從業人員進行交流,鼓勵農戶參與市內、省內的培訓班,開闊農戶視野、了解市場動態以及最新技術,掌握黑木耳栽培相關的專業知識。另外,政府與科研部門加強合作,依托市場行情、政策指標、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平臺,組織開展大型黑木耳基地培訓活動,給農戶和專業技術人員交流創造基礎平臺,確保產業信息溝通良好,培養出一大批會管理、懂技術、高素質和實干型的專業技術人才。技術推廣部門在工作中也要與政府部門、基層工作人員聯合在一起,形成不同部門協作的工作模式,為基層管理人員、工作人員提供技術指導,進而為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目前,全國各地區、各行業都掀開了集約化、高效化發展篇章,黑木耳產業當然也不例外。在伊春市黑木耳產業發展中,需要轉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和方式,控制產業規模的有序擴張,通過全面提升地區綜合產業實力,加速棚室化生產、袋料化生產的方式來最大限度節約原材料、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依靠挖掘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以及管理潛力,讓黑木耳產業邁上優質發展的新道路[3]。
發展科技創新和戰略性產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增強國民經濟實力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在黑木耳產業發展中,要強化科技支撐力量,深刻把握科技創新對該產業帶來的影響,明確其內在驅動力。近些年來,伊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入,設立了黑木耳相關的多種基金和獎項,旨在鼓勵業界人士研發新技術、創新新模式、改進新體制、創造新品種,以科技支撐為依托來提升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潛力。在具體工作中,通過以人才戰略為引導,積極創建科技研發機構,大力引進高端專業人才并且挖掘鄉土人才潛力,擴大當地黑木耳產業基地與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協作,廣泛開展新技術儲備和人才培養,為黑木耳產業的深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依靠政府主導、協會自治、合作社引領三輪驅動,大力提高產業的組織化水平。突出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監管規范、協調服務等方面功能,強力主導產業科學有序發展。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黑木耳產業發展,在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園區建設、滅菌廠建設、產品加工、品牌培育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全面扶持產業發展。重視協會自我管理、互助服務、行業自律功能的發揮,全面推進行業自治。廣泛創建黑木耳專業合作社,整合從業者力量,依靠組織水平的提高強化市場競爭力。截至目前,伊春市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戰略、重要決策、重大項目都通過市委、市政府常委會議和常務會議定期研究,產業管理辦組織協調,督辦室定期督辦,形成了高效有力的推進落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