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彪 , 李 菊 , 胡 偉 , 張志琳
(1.貴陽市蔬菜技術推廣站,貴州 貴陽 550081;2.貴州理工學院食品藥品制造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3.貴州貴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3)
刺梨作為貴州的原生植物,是貴州省最具經濟價值的植物之一,貴州省有著豐厚的刺梨資源。刺梨偏酸,風味獨特,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梨等的500倍,是獼猴桃提取量的30倍(每100 g果肉中含有2.054 mg~2.725 mg維生素C)[1],且含有藥用價值,具有抗氧化、清熱燥濕、防治冠心病、抗心絞痛等功效,其亦可加工成果醬、果脯、果汁等特色產品。
龍里縣位于黔南州中部、苗嶺山脈中段,日照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分布著地帶性酸性黃壤土,具有刺梨生長的適宜環境。龍里縣有“中國刺梨名縣”美稱,是貴州省人工種植刺梨起步最早、品質最好的刺梨生產縣。大部分刺梨產業的苗木都是龍里縣谷腳鎮的人工種植品種,龍里縣為貴州刺梨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貴州省95%的刺梨產業集中在黔南州、六盤水市、畢節市、安順市四個州市,其中黔南州的刺梨種植面積為28.72萬畝,而龍里縣種植面積為14.62萬畝[2],掛果投產面積達10.5萬畝,盛果期面積有5.68萬余畝,年產刺梨鮮果8萬t,年收入4億元,惠及種植戶5.6萬戶17萬人[3],刺梨產業已成為當地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
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就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成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4],推動龍里縣鄉村振興。
在貴州省政府的著力推進下,龍里縣委縣政府對發展刺梨產業高度重視,以退耕還林項目為契機,在谷腳鎮、哪旁鄉等地陸續種植了上萬畝的刺梨,成功探索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刺梨種植規模逐步擴大,由最開始的4 340畝到現如今的14.62萬畝[5],刺梨產業現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企業增產,村民增收。
近年來,龍里縣逐步發展刺梨產品的加工業,主要有刺梨汁、刺梨精粉、刺梨榨汁、刺梨口服液、刺梨干、刺梨酵素液、刺梨果脯等加工產品,龍里縣現有5所刺梨加工企業。其中,龍里縣柯臻科技種植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集刺梨種植、研發、生產、加工以及銷售于一體的刺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模式的企業;貴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龍里縣一家刺梨加工公司,該公司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的10T/H刺梨榨汁生產線,并已建成國內領先的規模化、標準化刺梨深加工自動化流水線[6]。刺梨加工業的融合發展為龍里縣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帶動了當地刺梨產業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全國在大力發展旅游業助力鄉村振興,使得農旅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龍里縣依托交通位置、優良的天然環境,旅游業規模逐漸擴大,全力推進旅游產業化,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龍里縣大力發展以刺梨為主體的旅游業——十里刺梨溝景區,該景區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十里刺梨溝緊鄰龍洞堡機場的茶香山谷,距貴陽市僅16 km,在每年端午節前后,上萬畝的刺梨花漫山遍野、競相開放,鮮艷奪目,一條6.5 km的鮮花長廊與兩邊綠意盎然的天然樹林交相輝映,吸引無數游客前往觀賞,促進了刺梨產業的發展。此外,龍里縣還有龍里水鄉景區、雙龍鎮景區、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里大草原等景區。在龍里縣景區內,刺梨產品均作為景區特色產品面向游客進行銷售,促進了刺梨特色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刺梨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龍里縣刺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帶動了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為當地鄉村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其在發展中也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刺梨的標準化種植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產品品質、刺梨產量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龍里縣刺梨產業主要以農民個體種植和合作社種植為主,種植農民對刺梨培植、病蟲害防治、施肥用藥、采摘貯存等環節的標準化操作掌握程度不足,導致刺梨產業種植標準化程度低。貴州為喀斯特地貌,集中連片的土地少,這也阻礙了龍里縣刺梨產業標準化種植的發展,亟須對龍里縣刺梨種植標準以及人才隊伍建設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1)刺梨鮮果的采收期短且采收過程工業化水平低。刺梨一般在每年7—9月份成熟,在盛花期采收,雖然貯藏過程中保存的時間長,但果肉硬度增加變得發脆,貯藏前期總糖等含量損失率較高,貯藏后期刺梨風味會變差[7]。在龍里縣刺梨采收過程中,大部分種植戶采用人工采摘方式,幾乎沒用到工業化小型采收機械,采收效率低。
2)刺梨儲存過程中難以滿足產品開發的需求。在刺梨采收結束后進行儲存的過程中,刺梨腐爛率較高,嚴重影響刺梨產品質量。龍里縣的低溫儲藏法雖然可以減緩刺梨鮮果的腐爛速度,但刺梨營養物質損失較為嚴重,難以滿足產品開發創新的需求。
3)刺梨加工產品創新能力不足。龍里縣大部分刺梨加工產品僅停留在食品研究方面,主要為鮮食產品,儲存期與貨架期短,在副產品創新、商品性方面與國內其他水果的發展存在差距,且刺梨鮮果表面帶刺,口感微澀,鮮果未能進入水果流通市場。現有刺梨企業對刺梨副產品精加工、深加工能力薄弱,僅停留在粗加工方面。此外,刺梨具有藥用價值,但向藥品方向進行產品研究的企業較少,缺乏創新能力,新產品不成規模,同質化競爭嚴重。
龍里縣雖說旅游景點多,但刺梨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僅局限于刺梨特色產品的景區銷售,且十里刺梨溝也僅限于對刺梨花期的觀賞,發展具有季節性,導致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方式單一化,不利于刺梨產業與旅游業的長期融合發展。此外,刺梨產品的對外市場宣傳力度不足,外省消費者對貴州刺梨了解度不夠,企業帶動效應弱,產品創新沒有精準把握不同消費群體對刺梨產品的需求。
龍里縣應當補齊刺梨種植標準化的短板,做強刺梨產業,融合發展其余特色產業。具體做法如下:
1)加強刺梨標準體系建設,確保刺梨種子標準、種苗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環境標準、衛生標準、刺梨種植設施標準、采收標準等不同標準的協同,以促進刺梨產業發展[8],提升刺梨產業種植標準化程度;建設刺梨種植示范基地,提升刺梨的品質與口感,壯大龍里刺梨品牌效應。
2)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本地刺梨種植人才,組織刺梨種植戶、鄉村干部等學習現代化刺梨種植技術;引進刺梨副產品研發人才,留住技術人才,發展刺梨產業精加工業、深加工業;不僅要培育技術、管理人才,還要挖掘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助力龍里縣刺梨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有效進行。
3)在融合發展刺梨產業的基礎上,發展龍里縣豌豆尖、黃瓜等其余特色產業,做到“做強一產,發展特色產業”。2016年,龍里豌豆尖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通過空運遠銷省外多個城市,龍里縣將在未來一年把龍里豌豆尖形成集標準化生產、分級包裝、物流配送、品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此外,龍里縣黃瓜占領了極大的貴陽市場,補齊了貴陽市黃瓜供需缺口,龍里縣將在未來一年引導全縣蔬菜大棚統一種植黃瓜,形成規模化種植,將其發展為特色農產品。
刺梨產業作為龍里縣的特色產業,其加工業應當向種植基地、種植園區延伸,打造粗加工、精深加工的刺梨加工產業集群,提高農產品價值;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見產見效,做好刺梨生產與加工的有效銜接,把刺梨變產品,做好一二產業的有效融合。具體做法如下:
1)找到刺梨最適宜的采收期,提高刺梨采收工業化水平。從貴州省刺梨的平均采收期來看,刺梨果在八成熟時采收,其儲存期間的代謝程度最低,質量損失率以及腐爛率最小,可以保持果實的品質和風味,出現果實早衰和劣變現象較少,刺梨產品價值最高。但采收期必須根據每一個地方的氣候特點來判斷,故可以結合多次采收實踐,找到最適合龍里縣刺梨的采收期,為后續儲存提供產品開發空間。同時,要提高刺梨采收工業化水平,利用小型采收機械,提高采收效率,降低刺梨代謝率。此外,當地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當地刺梨企業建設標準化、科技化的加工廠,強化科技支撐,著力發展刺梨副產品精深加工業,促進刺梨產業專業化、經營集約化、管理企業化。
2)找到刺梨最優的儲存方法,實現刺梨產品開發,建設現代化物流體系。刺梨貯存通常采取氣調貯藏、化學保鮮、低溫貯藏、輻射保鮮和干制貯藏等不同方式[9],龍里縣可根據多種儲存方式對刺梨進行儲存,找到最優的儲存方法,保證刺梨產品的開發。同時,企業可與當地物流公司合作,企業建立冷庫儲存刺梨,政府部門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建設貫通城鄉、綠色低碳的現代物流體系,規范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做到物流全程提供冷鏈技術支持,確保刺梨產品品質與口感;對于遠銷省外的刺梨產品,進行物流統一,引進儲存保鮮技術,提升產品遠銷時的品質與銷量,建立一套適合刺梨產業發展的物流體系。
3)增強刺梨加工產品創新能力,積極打造刺梨產、加、銷一體化產業鏈,提升品牌競爭力。首先,推動刺梨加工企業逐步向刺梨精油、化妝品、保健品、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進行研發,加強與廣藥集團的合作,延長刺梨產業鏈,提升刺梨產業附加值,對刺梨檸吉復合果汁、刺梨檸吉潤喉糖、刺梨龜苓膏進行企業化生產。其次,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分類推進刺梨產品品牌建設,加大刺梨產品宣傳力度,增強省外品牌影響力,加大科技投入,延長刺梨產業鏈,加大對刺梨價值的開發力度。再次,以“維C之王”的理念持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宣傳普及刺梨的營養價值以及藥用價值,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刺梨。最后,強化公共品牌建設,擴大產品公共影響力,通過在大型電商平臺開設刺梨產品專欄、直播帶貨,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提高刺梨產業品牌知名度;加強與全國大型超市合作,實現農超對接,在各大超市設置刺梨產品專區,設置講解刺梨產品的專員,促進刺梨產品的宣傳與銷售;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資本,增加資金、科技投入,拓寬營收渠道,提升商品影響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近年來,大部分游客的出行選擇從原來的風景名勝區到現在鄉村游、周邊游,龍里縣要讓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方式多元化,才能更大程度地實現文旅融合。具體做法如下:
1)龍里縣可將刺梨產業和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作為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點,按照“刺梨產業融合化、刺梨種植區景區化、鄉村振興旅游化”的思路[10],打造集刺梨產品銷售和刺梨基地觀光、刺梨采摘、農事體驗等于一體的精品農旅融合發展景區,提升刺梨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效益。
2)要因地制宜進行創新,規劃刺梨產業園和鄉村旅游線路,將農事體驗、美食鑒賞、民間工藝等融合發展,讓刺梨產業種植基地與銷售市場連接起來,打造產銷融合有機整體,實現刺梨產業與旅游業多元化融合發展。
3)加大刺梨產品的對外宣傳力度,加強外省消費者對貴州刺梨的了解度,提升企業帶動效應,精準把握不同消費群體對刺梨產品的需求,進行市場調研與問卷調查,開發創新不同功能、類別、價位、口感的刺梨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綜上所述,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龍里縣刺梨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更應將一二三產業融合滲透、交叉重組,做強一產,發展特色產業;做優二產,發展刺梨加工業;做活三產,發展旅游融合業,解決刺梨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龍里縣經濟長遠穩定發展,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