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三部門聯合印發《天津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天津要著力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高于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水平,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實現下降。“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該《方案》指出,天津將重點通過積極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和綠色制造支撐“兩個體系”,著力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六個轉型”。
近年來,天津工業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降16%基礎上進一步下降了8.5%。全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保持先進水平,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市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這些年,天津深入實施“鏈長制”,把產業鏈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抓手,印發實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12條重點產業鏈工作方案,關鍵環節一體串聯,統籌推進。2022年前三季度,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9%,快于全市規上工業1.7個百分點。
天津還積極為近600家企業提供公益性節能診斷服務,推動實施余熱余壓利用、高效電機應用、能量系統優化、光伏發電等一批節能降碳改造項目,支持美騰科技、華賽爾、億昇科技、特變電工等企業先進工業節能技術裝備研發并入選國家目錄。天津在建立綠色制造體系方面,加大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培育力度,在全國率先開展市級創建,為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創建提供儲備,完善綠色工廠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企業給予最高60萬元資金支持,全市綠色制造單位突破230家,實現制造業重點領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