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秋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體系建設全過程?!?/p>
黨的二十大報告3 萬多字,“人民”二字貫穿始終?!氨仨殘猿秩嗣裰辽稀薄皥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報告23 次提到“法治”,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單獨作為一個部分,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彰顯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地位。筑牢法治根基,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積極關注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p>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堅持把人民主體地位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過程,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運行模式,讓人民群眾成為法治的深度參與者。
民主立法是人民主體在立法環節的集中體現。近年來,各級立法機關堅持開門立法,擴大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完善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見機制,健全立法協商機制以及立法征求公眾意見采納反饋機制,對相對集中的意見未予采納的予以公開說明,做到廣聽民聲、廣納民意、廣聚民智。
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執法司法,是人民主體在執法司法環節的集中體現。近年來,各級執法司法機關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公開,完善行政機關監督員、督查員制度,深化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人民調解員制度改革,推動人民群眾深度參與執法司法過程、監督執法司法行為。
只有當法治改革和建設成效能讓群眾認可、滿意時,這種法治才能贏得民心。我國法治一直堅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改革和建設成效的根本評價標準。在法治實踐中,主要是通過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聽取“一府一委兩院”工作報告及其他專項報告、第三方評估、群眾滿意度測評等監督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工作成效由民意代表機關、人民群眾來評判。
銘刻在人民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筑牢法治根基,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尊崇法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發力點在于解決人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落腳點在于增強人民的福祉,最終讓人民成為法治的最大受益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樹立辯證思維和全局觀念,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p>
要加強民生領域立法,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幸福。過去十年來,在公共衛生領域,制定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疫苗管理法、中醫藥法等法律,全面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藥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以法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敝挥挟敺ㄖ嗡w現的公正是群眾可感知、可理解的公正時,這種法治才能贏得民心,法治根基才能筑牢。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固根本功能。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法治為民,方能固本。法治對于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穩固國家根本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法治建設各環節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遵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基本準則,以法治保障人民權益、反映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通過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充分保障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穩預期功能。全面依法治國要有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和公正的法律實施體系作為支撐,法律所具有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能夠保障社會成員的行為和社會治理具有可預期性,更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我國憲法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各部門法確立了穩定、公開、統一的制度機制和行為規范,明確了人身、財產等關系的保護規則。法治作為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社會治理能夠在法治框架內得以實現,有效地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利長遠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痹诹暯椒ㄖ嗡枷胫敢拢覈嬉婪ㄖ螄傮w格局基本形成,引領、規范和保障了一系列國家重大長遠發展戰略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保駕護航。社會主義法治是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的法治,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的、持久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