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采用激光氣體遙測技術(TDLAS),圖像識別技術,紅外熱成像分析技術、聲紋識別技術等多種前沿技術,可替代巡檢人員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及時發(fā)現異聲異響、異味異熱等危險隱患。提升巡檢效率,助力企業(yè)安全生產。3月1日,記者在山西華智弘興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廳內,看到不同形態(tài)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它們各個都“身懷絕技”。而眼前這臺有四個輪子可以自由“行走”的是H27—E01室外輪式巡檢機器人。
隨著國內企業(yè)對安全生產意識的進一步提升,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特種機器人替代人在危險場所和危害環(huán)境中進行勞動,特種機器人得以在多個涉及國內重要的工業(yè)生產領域得到規(guī)模性的應用推廣,根據IFR的數據,2021年中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1億美元。在特種機器人細分品類中,智能巡檢機器人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發(fā)展速度領跑市場。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的研究團隊是以西北工業(yè)大學博士曹崇德為核心,研究制造適用于電力、油氣、軌交、礦山、冶金等多個行業(yè)的巡檢機器人的隊伍。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yè)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fā)、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和高端制造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華智弘興董事長曹崇德介紹,公司在智能裝備、工業(yè)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研發(fā)領域已有10余年的技術積累。
室內掛軌巡檢機器人、光伏清掃機器人、防爆巡檢機器人、污水巡檢機器人……華智弘興自主研發(fā)、生產的10余種巡檢機器人可謂“十八般武藝”,其中科技感強勁的MINI小型吸頂巡檢機器人備受市場歡迎。它是一款超小尺寸吸頂巡檢機器人,該機器人厚度僅為7厘米,為業(yè)內首款可運行于上下輸送帶之間的巡檢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融合了視覺識別、音頻檢測、熱成像處理、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通過自研場景化算法以及平臺化方案,實現對中長距離輸送機的自主巡檢和異常檢測。適用于煤礦、電廠、水泥廠、化工廠等高危場所的長距離智能巡檢。如今,這款超小尺寸吸頂巡檢機器人已應用于多個智慧礦山項目。華智弘興董事長曹崇德介紹,“煤礦中的皮帶輸送機運輸距離長,有的可達十多公里。皮帶輸送機在運行時,由于室溫高、空氣不流通等原因,熱量不斷積累,容易引發(fā)電機、托輥和鋼架溫度過高,導致皮帶輸送機停工。傳統(tǒng)的人工巡檢不僅工作量巨大,還容易遺漏。皮帶輸送機上下兩條皮帶的間隔通常在12厘米左右,這款機器人厚度僅7厘米,能安裝在上下皮帶之間,還擁有自主巡航、定位、除塵的功能,并實時檢測托輥、鋼架、煙霧和噪音。”
在山西市場的考察過程當中,曹崇德意識到山西對于智能裝備及科技產品接受周期比較長,市場推進難度大。隨即邀請政府及各企業(yè)領導到公司展廳進行參觀,對各種機器人進行演示與講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很多工業(yè)場景的環(huán)境惡劣,尤其是皮帶運行的場所,機器人巡檢過程中會由于環(huán)境導致巡檢誤差。為了解決此現狀,曹崇德團隊專門為機器人制作了清潔倉,一開始采用的是高壓水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經過多種實驗和測試后,最終采用高壓噴氣的方式解決了機器人清潔的難題。
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普遍體積大、重量重,一方面在有坡度的軌道上運行對人員安全問題還有潛在危險,另一方面對機器本身也無法進行保護。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不斷實驗和調整。曹崇德團隊研究出一款目前全國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機器,重量僅為9Kg。這款純本安型的礦用防爆巡檢機器人也取得了煤安認證,且獲得了“一種巡檢機器人用的輪軌高速抱死安全防護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fā)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這對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下一步華智弘興將在機器人行業(yè)應用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滿足企業(yè)的多樣化需求,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