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趙伊君從小就有到書店看書的習慣,在北平讀小學時就喜歡讀《科學畫報》等雜志。休學期間,趙伊君在家待不住,就經常跑到沙坪壩一家小書店蹭書看。一天,書店的一部新書引起了趙伊君的注意。這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的中文譯本。趙伊君瀏覽了幾頁后,就被里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書中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和物理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傳奇故事,一直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多想買下這本書仔細讀,但家里經濟困難,于是,他就天天來書店看上幾頁,邊看邊琢磨。
轉眼間,自由、快樂的休學時光結束了。1944年9月,趙伊君進入了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沙校。入學后學習英語的興趣很高,成績提升也非常明顯,還曾在學校組織的英語比賽中拿過大獎。
因為《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本書還沒有完全弄通,趙伊君就把國文老師布置的書法作業與解讀微積分結合起來。其他同學練習寫大字,每天臨摹的都是《九成宮》《玄秘塔碑》等字帖,唯獨趙伊君上交的書法作業都是老師看不懂的內容。有一天,國文老師問他:“你每天抄寫的是什么呀?”趙伊君回答道:“我正在研究微分是什么,積分是什么,所以,就把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抄寫了一遍。”國文老師聽后的驚訝可想而知,一個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宣布自己正在研讀大學微積分的課程,這恐怕可稱得上是沙校建立以來的一大奇聞。一時間,趙伊君在沙校以“怪”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