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母親喜歡走路,年輕時就喜歡隔三差五地去趕集,一口氣能走上五六里路。記憶中,她總是風風火火,見人就說:“每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
我明白,母親這樣做是因為家庭負擔重,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既要做農活,又要拉扯我們兄妹三人。她不敢病也病不起,只能讓身體棒棒的才能支撐起這個家。
后來,我們兄妹三人先后考上大學,父親也回到了家,母親終于有了一些閑暇的時光,每天晚飯后,她就和父親一起繞著村子走上幾圈。那時,微信剛有了運動圈,母親最快樂的事就是每天看看自己的排名,給大姨、二姨和親戚朋友們點點贊。
好不容易,我們都在城里立住了腳,安穩的日子沒過上幾年,父親卻突然患上癌癥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親孤零零一個人了。我們輪番勸母親來城里和我們住一起,母親卻總是推辭,說自己住鄉下習慣了,家里還有田地、菜園、雞鴨,她一樣都割舍不下。
我們放心不下母親,便輪流回家看她。母親每每看到我們回來,總是嗔怪我們:“這來來回回的多浪費錢啊,還耽誤你們的時間。”說完舉起手機,打開“運動圈”繼續對我們說:“看,我身體好著呢,每天能走一萬步,你們忙自己的事去吧!”
這倒是真的,母親至今依然保持著走路的習慣,每天她的微信步數總在我的朋友圈里遙遙領先。于是,我就養成了每天看母親步數的習慣。看到步數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心里就踏實多了。那步數背后,是一個永遠生機勃勃、有著鮮活生命力的母親。
一次,我加班到晚上一點才回家,臨睡前,發現母親當天的微信步數只有兩百多步。天哪,到底怎么了?一個晚上,我都心神不寧,母親會不會是生病了、不舒服、一直躺在床上?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就急忙給母親打電話,那頭卻傳來了母親爽朗的笑聲:“傻丫頭,你二姑家女兒不是快出嫁了嗎?昨天我在她家幫忙縫了一天被子呢!”我這才松了一口氣。
不久前,公司接了一個大型項目,我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半個月都沒給母親打電話,只是偶爾看看母親依然每天成千上萬的步數。項目快要竣工時,我們和甲方共同舉行了慶功晚宴。沒想到,吃飯時居然遇到了鄰村的小萌。
一見面,我們興奮極了,“嘰嘰喳喳”地聊個不停。聊到我媽時,她突然問我:“蘭姨的腿好點了嗎?”我一愣,問:“我媽的腿怎么了?”小萌說:“你居然不知道啊,蘭姨前段時間去摘果子,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來了……”
我心急如焚,害怕電話里母親不說實話,也沒有打招呼,第二天一早就請假買票回家了。一推開家門,卻看到了讓我眼眶濕潤的一幕——母親靠坐在床上,一條腿用被子高高墊起,手機則被一根帶子系在床頭,她不停地推動著手機左右搖晃著,嘴里還在不停記數:“1301,1302……”
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大聲喊道:“媽——”
母親看到我,尷尬地笑笑,連忙說:“我平時可是真走的啊……”
我緊緊地抱住母親,內心五味陳雜。我想,以后不管母親每天走多少步,我也一定會常回家看看。對母親的呵護,什么時候也不應該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