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霞, 姜路花, 李曉穎, 葛航, 劉靈敏, 陸勝民, 唐為良, 潘蘭貴, 陳俊偉*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園藝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2.淳安縣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1700;3.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食品科學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4.淳安縣林業總場有限公司燕山分場, 浙江 杭州 311700;5.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 浙江 杭州 311700)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 Lindl.]是原產于中國的一種亞熱帶常綠果樹,其果實柔軟多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在枇杷栽培管理過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枇杷根系較淺,對養分需求較高,在各生育期中若養分供應不當,會直接影響到樹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果實的產量和品質。目前生產上的施肥種類主要分為有機肥和化學肥料。有機肥料肥效持續時間長、養分齊全,含有果樹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和眾多的微量元素,且具有改良土壤和保肥保水的作用。化學肥料營養成分含量相對單一,其肥效發揮快而持續時間短,但易揮發、易流失、易被固定,利用率普遍較低[1]。近年來,由于勞動力緊張,枇杷肥水管理粗放,很多果園常年以施化肥為主,長期不合理施肥使果園土壤肥力不斷下降,導致樹勢衰退、植株抗逆性變差以及果實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
枇杷一年四季營養需求不同,如不了解枇杷生長發育規律進行施肥,既達不到各時期施肥的目的,還會造成生產上的損失。秋肥又稱花前肥,對枇杷花和幼果的生長發育都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秋季花芽分化結束后花穗現蕾時施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占全年施肥量的30%~50%[2]。但是,目前對枇杷施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配方施肥[3-4]和施肥時期[5],尚未見不同秋季施肥處理對枇杷花果生長發育影響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針對不同秋肥處理對枇杷開花、坐果和果實品質的影響開展研究,為合理有效施肥提供參考。
試驗在杭州市淳安縣金峰鄉茅坪果園進行,其土壤理化性狀為:黃壤土壤,有機質含量28.3 g·kg-1,堿解氮含量272.4 mg·kg-1,有效磷含量63.6 mg·kg-1,有效鉀含量148.4 mg·kg-1,pH值5.98。
1.2.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20年生寧海白枇杷,樹形為圓頭形,樹勢健壯,長勢一致,試驗區內種植密度為每667 m240株。
試驗肥料種類:45%復合肥(N 15%、P2O515%、K2O 15%),尿素(N含量≥46%),有機肥(商品有機肥N+P2O5+K2O≥5%,有機質含量≥45%,菜籽餅)。
1.2.2 試驗處理
試驗設置5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5株樹,每株施肥量如下:對照,不施肥;處理1,復合肥0.75 kg·株-1;處理2,復合肥0.75 kg·株-1+尿素0.3 kg·株-1;處理3,有機肥30 kg·株-1(商品有機肥15 kg+菜籽餅15 kg);處理4,有機肥15 kg·株-1(商品有機肥10 kg·株-1+菜籽餅5 kg·株-1)+復合肥0.5 kg·株-1。所有肥料于2020年9月10日一次性施入。施肥方法為:在離枇杷主干1 m位置開環形溝,深20~30 cm,肥料均勻鋪在溝底,施肥后覆土將肥料與土混合,不施肥處理只開溝及覆土。所有參試枇杷樹不再進行其他追肥。
2020年11月4日進行枇杷花穗性狀調查,每株隨機選取5個花穗,用游標卡尺測量花穗縱徑、橫徑,記錄每穗花的花朵數量。
2020年11月30日進行花期調查,每棵樹朝南方向中部位置樹冠外圍隨機調查3個主枝的花穗開花情況,分別記錄第一批花(已謝花)的花穗、第二批花(處于盛花期)的花穗和第三批花(處于花蕾期)的花穗數量,并計算各批花占總花穗的比例。
2021年4月1日進行坐果數調查,于每株樹朝南方向中部位置樹冠外圍隨機調查30個果穗幼果的坐果數量,計算每穗平均坐果數。
于2021年4月上旬進行疏果,每穗果留2~4個。2021年5月20日果實成熟期進行果實品質分析。每株樹朝南方向中部位置樹冠外圍隨機選取30個成熟果實用于測定果實品質。單果重用天平進行測定;果實縱橫徑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可溶性固形物(TSS)用手持折光儀法測定;可滴定酸含量用酸堿滴定法測定。
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水平為P<0.05。
充足的肥料有利于形成健壯的花穗。從表1可知,與對照相比,秋季各施肥處理均顯著增加花穗縱徑,處理3和處理4亦顯著增加花穗橫徑和花朵數量,其中,處理3花穗縱徑、橫徑和花朵數量分別比對照增加15.13%、12.22%和16.90%;處理4花穗縱橫徑和花朵數量分別比對照增加15.35%、14.58%和20.51%;以上結果說明,施肥處理可以增加花穗的縱徑和橫徑,以及每穗花朵數量,使用有機肥對花穗性狀的影響要優于化肥。

表1 不同施肥方式對枇杷花穗性狀的影響
表2數據顯示,處理1能顯著減少枇杷第一批花比例,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三批花比例分別為對照的93.62%、152.04%和133.50%。處理2中第一批花比例要比處理1低6.07%,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要分別比處理1高22.31%和30.42%,說明在復合肥中適當增加氮肥,可以有效延遲花期。而處理3和處理4中第一批花比例要明顯低于處理1和處理2,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要明顯高于處理1和處理2,說明有機肥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效果明顯優于復合肥。其中,處理4第一批花比例低于其他處理,比對照低33.51%,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高于其他處理,分別為對照的2.68倍和2.82倍。

表2 不同施肥方式對枇杷三批花比例的影響
2021年1月浙江省遭受多次寒潮襲擊,當年淳安縣枇杷減產60%左右,淳安縣金峰鄉茅坪果園1月份最低溫度達到-5 ℃(圖1)。我們對枇杷坐果情況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照枇杷坐果數很低,平均坐果數僅0.55個·穗-1,施肥處理能顯著提高枇杷坐果數,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坐果率分別比對照增加64%、111%、277%和249%(圖2),使用有機肥效果優于純化肥,復合肥中添加氮肥對提高坐果數的效果好于不添加,但未達到顯著水平。

圖1 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20日氣溫變化趨勢

柱上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圖2 不同施肥方式對枇杷坐果情況的影響
從不同施肥處理對枇杷果實品質影響的數據(表3)顯示,施肥可以增加果實的大小,表現為單果重和縱橫徑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純有機肥處理3效果最好,單果重和縱橫徑分別比對照增加23.9%、6.37%和9.5%。施肥對枇杷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可滴定酸含量(TA)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使用化肥的處理1和處理2的TSS值顯著低于對照,其中處理2的TSS值比對照降低了8.14%,TA值比對照提高4.16%。使用有機肥后,處理3和處理4的TSS值與對照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純有機肥處理3的TSS值比對照增加5.73%,TA值比對照降低16.67%。從固酸比結果來看,處理3的固酸比顯著高于對照與其他處理,比對照增加了23.82%,而處理2的固酸比比對照要低13.29%。

表3 不同施肥方式對枇杷果實品質的影響
營養是果樹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和品質提高的基礎[6]。不同的秋季施肥方案對枇杷花穗性狀、花期、坐果情況和果實品質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枇杷是秋冬季節開花坐果,第一批花所結幼果在冬季容易發生凍害,因此,生產上枇杷商品果主要來自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在枇杷生產過程中,花期過早是導致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陳俊偉等[7]提出枇杷花期與幼果能否成功避凍關系密切,通過栽培措施延遲花期是白肉枇杷露地避凍防凍的有效途徑。本試驗結果顯示,使用秋肥能有效減少第一批花的比例,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的比例,從而在凍害發生的情況下增加每穗坐果數,減少凍害對產量的影響。另外,本試驗結果也表明,秋肥中增加氮肥的含量可以有效增加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的比例,從而推遲花期。徐紅霞等[8]研究發現,C/N比是影響枇杷花發育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在花期通過調控C/N比來影響開花進程,這與本研究結果相吻合。
研究表明,增施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從而增加植株抗病性,促進果實著色,提高果實營養品質和耐貯性[9]。陶云彬等[10]發現,在枇杷園中連續應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改善果園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枇杷果品品質,增加經濟收益。任俊鵬等[11]在葡萄上也發現有機肥可有效增加果實縱、橫徑、增大單粒重,還能降低果實含酸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從而改善果實品質。本研究結果顯示,施肥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枇杷果實單果重,增加果實縱橫徑,但是使用有機肥對果實大小的影響要比化肥明顯。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是決定果實內在品質的重要指標,是果實風味形成的基礎[12]。使用有機肥可以增加果實TSS值,降低果實TA值,從而提高果實固酸比。使用純化肥使果實TSS值降低,特別是復合肥中添加氮肥,使果實固酸比顯著低于對照,使得果實品質下降。
綜上所述,枇杷秋季施肥可以使花穗增大,并有效推遲花期,減輕凍害發生,還能有效增加果實大小。但是,使用純化肥會導致果實固酸比下降從而影響果實品質。施用純有機肥或以有機肥為主添加化肥對延遲枇杷開花、提高坐果率和增強抗寒性的效果要優于純化肥,并且能顯著提高果實品質。因此,要重視枇杷秋季施肥,更要重視有機肥的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