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信、QQ、電子郵件等通信類電子數據在訴訟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與其他類別的電子數據相比,通信類電子數據由于內容更具多樣性、私密性與互動性更強、主體的不確定性等特征,其真實性認定存在著自身的突出問題。因此,有必要針對性地建立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認定規則。通過技術手段、賬號、載體等確認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的同一性,從形式、內容、第三方主體等方面進行完整性審查,進一步完善電子數據真實性規則。
關鍵詞:通信類電子數據;數據事實性
1. 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含義及特征
通信類電子數據是指交流主體通過網絡應用服務傳遞信息產生的與案件事實相關且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通信記錄內容。作為電子數據的種類之一,通信類電子數據自然具備電子數據的基本特征,近年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其的探討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筆者通過歸納總結,大致可概括如下:相較于傳統證據,電子數據具有數字性、精確復制性、系統性、虛擬性、脆弱性等特征。通信類電子數據作為電子數據的一種,顯然具備上述所有特征,但是作為一類獨立的電子數據分類,它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與其他類別的電子數據有著顯著的區別。通過結合《電子數據規定》中列舉的通信類電子數據形式即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信群組所共有的特征,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特征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其還具有如下特質:
1.1 內容多樣性
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人們通信交流方式逐漸被方便快捷的通信網絡應用服務所取代,同時通信傳遞的信息內容也日益豐富多樣。除了文字、圖片、視頻、語音、文件等,如微信和QQ還具有紅包搶包以及轉賬記錄等資金往來信息內容。所以使得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內容不僅呈現形式多樣,還包含了更多的證據信息。
1.2 互動性強
無論是手機短信、電子郵件還是QQ、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大都具有消息提示功能,除用戶特意設置關閉消息提示或退出賬號、手機欠費等情況外,軟件都會自動地顯示消息提示,方便用戶之間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
1.3 私密性更強
通信類電子數據中的軟件如電子郵件、即時通信軟件等,用戶使用其傳遞信息均有自己的賬號與密碼。除被惡意盜號外,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用戶之間的通信內容被他人知曉的情況極少。手機短信則更為突出這一特征,手機短信的發送方與接收方的手機號碼都是特定的,發送方號碼發出短信,被指定的另一號碼接收該短信。一般情形下,在此過程中除發送方和接收方以外的其他號碼或者個人知悉信息內容的情況極少甚至不存在。正因如此,通信類電子數據相較于其他電子數據可能具有更多的私密性信息。
2. 通信類電子數據的主要形式以及真實性認定的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通信類電子數據作為證據被應用早已屢見不鮮。不同表現形式的通信類電子數據所涉及的真實性問題有所不同,通信類電子數據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及真實性影響因素主要有:
2.1 手機短信
手機短信通常是指手機用戶向另一方發送,通過通信網的業務承載平臺傳輸,由對方手機接收并在手機上以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的數據信息[1]。手機短信除存儲于收發方的手機之外,還會存儲于運營商的服務器中。手機短信作為證據在刑事訴訟中應用時,影響其真實性的因素包括手機號碼的登記姓名是否是實名登記、登記姓名與使用者是否一致、短信內容的完整性是否被破壞、短信發送方與接收方的身份認定、發送和接收短信的時間。必要時,可以向短信運營商申請調取有關號碼的使用信息或進行司法鑒定。
2.2 電子郵件
通常電子郵件是由發件人在其電子郵箱中輸入內容(包括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并同時輸入發件人、收件人地址后,選擇發送,此時郵件會先傳輸至發件人所屬服務商的郵件服務器上,然后發件人郵件服務器根據郵件所注明的收件人地址向收件人郵箱所屬郵件服務器發出連接請求,確認后,將郵件傳送到收件人郵箱服務器,最終保存至收件人郵箱,收件人可以是一方也可以是多方。審查判斷電子郵件真實性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發件人與收件人的身份認定、郵件發送與接收的時間、網絡環境的安全性、郵箱類型(包括免費郵箱、集體郵箱、實名認證郵箱)、郵箱所有權等。
2.3 即時通信與通信群組
即時通信指基于互聯網的用以進行實時通信的系統服務,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實現兩人或多人實時的文字、文檔、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流。即時通信軟件上的線上群組即通信群組,如微信群、QQ群等。在中國的通信軟件中,騰訊公司的微信與QQ始終占據頭部位置,在即時通信領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審查判斷即時通信信息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收發人、發送與接收的時間、終端載體的安全性、信息內容的完整性、網絡環境的安全性等。
2.4 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認定的主要問題
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進行審查判斷時,主要問題可歸為三類:一是電子數據實際發送者的身份認定問題;二是電子數據取證程序是否規范的問題;三是電子數據完整性是否被破壞的問題。
電子數據的實際發送人是誰的問題,是通信類電子數據在刑事訴訟中最常被提起質詢的問題。對于收集的有關當事人的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等電子數據,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可以對應到賬戶信息所指向的特定人。不過,當事人一般會辯稱賬號并非本人所有或承認賬號系本人所有但否認本人是這些通信電子數據的實際發送人。對于手機短信來講,雖然手機號碼是實名制登記的,通過手機號碼不難確定號碼所有人,但號碼所有人并不一定是短信內容的實際發送人,因為可能存在手機設備被他人竊取或借用的情形,此種情況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中也是有的。除此之外,微信、QQ等即時通信軟件還存在賬號密碼被盜、賬號遺棄、賬號交易等情形。
電子郵件則需考慮電子郵箱的類型,郵箱類型不同實際發送人的不確定性也相對不同。電子郵箱通常包括三種類型,即實名制郵箱、免費郵箱、集體郵箱。實名制郵箱,因其注冊時需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所以其實際發送人的不確定性相對較小。免費郵箱,其注冊較為便捷,注冊時通常只需輸入賬號與密碼即可完成,雖然如今也有許多免費郵箱服務提供商會要求在注冊時提供手機號碼,但這并非硬性規定,注冊人可以在不提供任何與真實身份相關信息的情況下注冊并使用電子郵箱。因此,在此種情況下,難以僅憑郵箱賬號確定任何特定的主體,其實際發送人的不確定性也較大。集體郵箱,雖其本質上是一個郵箱賬號,但因該郵箱是供集體使用的,郵箱的賬號與密碼在一個小集體中公開,賬號并非固定由一人使用。因此,想要確定其實際發送人會更加困難、不確定性也更大。
通信類電子數據作為電子數據的類別之一,其取證過程與電子數據的取證過程大同小異。電子數據取證過程包括發現、固定、提取、分析、檢驗、鑒定、出示、存檔等諸多環節,這一過程的每一環節都涉及相關法律規范與技術方法。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電子數據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從而影響電子數據的真實性認定。在實務中,通信類電子數據取證面臨諸多難題,如專業人才不足、法律規定不完善、無明確的技術標準、獲取的不相關信息如何處理、公民隱私權保護不足等。
最后,由于通信類電子數據存儲在當事人雙方的通信軟件與電子設備之中,具有極強的私密性,容易導致通信信息被破壞、篡改、遺失等。通信類電子數據如電子郵件、微信、QQ等,在生成、傳輸、存儲的整個過程都處于動態的網絡環境之下,容易遭受破壞或病毒攻擊,這些都會影響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
3. 建立通信類電子數據的真實性認定規則
通信類電子數據證據在訴訟中應用日益廣泛,而其與傳統證據的巨大差異也使得實務中對其真實性認定面臨諸多困難。我國涉及電子數據真實性審查的法律規范并不多,而涉及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則更加缺乏。因此,在通信類電子數據作為證據應用更為廣泛的今天,亟待建立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審查判斷的相關規則。
3.1 通信類電子數據實際發送人的身份認定
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面對提交法庭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微信聊天記錄、QQ聊天記錄等通信類電子數據,最常出現的抗辯理由便是否認涉案通信類電子數據系被告人自己所發。因此,如何確定虛擬賬號下通信信息實際發送者的真實身份,是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認定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書證通常使用手寫、印章等簽名方式,主體身份的認定可以通過對筆跡、印章的鑒定來確認[2],但顯然傳統的簽名方式無法適用于通信類電子數據。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電子數據領域出現了電子簽名。我國《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1)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2)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3)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都能夠被發現;(4)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都能夠被發現[3]。因而筆者認為若通信類電子數據采取了可靠的電子簽名,則可以直接認定該電子數據的主體身份。而對于未使用電子簽名或使用的電子簽名不可靠時,則需要判斷該通信類電子數據是實名型還是匿名型,同時結合案件的其他證據對主體身份予以確認。
實名型通信類電子數據是指以實名認證的方式進行注冊的賬號形成的通信記錄數據,例如手機短信、實名認證的電子郵箱和即時通信賬號等。匿名型通信類電子數據是指無須提供任何與真實身份相關的信息即可完成注冊的賬號形成的通信記錄數據[4]。實名型通信類電子數據的證明力通常優于匿名型通信類電子數據,其主體身份的認定也相對較為容易。匿名型通信類電子數據則需要更多的其他證據來相互印證。除傳統的自認、證人證言等方式外,還可以通過相同時段下的微信朋友圈、相冊照片、QQ日志說說等輔助功能來進行印證。
3.2通信類電子數據取證程序的規范性要求
根據證據法學原理,對證據真實性的審查主要包括證據來源的可靠性和證據內容的可信度兩大方面。其中,證據來源的可靠性,是指證據從生成、發現、收集、提取、固定、保全等到最終在法庭上出示這一過程,是否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以及影響程度的大小。所以,對取證程序的規范性審查實際上就是用以確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來源是否真實可靠[4]。
總體來說,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保存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于扣押的原始存儲介質,應進行妥善存儲,注意存儲環境的適宜性,遠離高磁場環境、高溫環境、灰塵較多的環境等。同時,采取有效的保管措施,交由專業人員進行保管,避免數據被損壞、更換、竊取,不得自行使用或處置。二是對不適合或不能扣押的電子設備或者載體,可以在依法查封之后,采取打印、復制、拍照等方式保全證據信息,同時制作筆錄記錄拍照、打印相關內容的整個操作過程,包括拍照的對象、時間、內容、地點、文件格式等。三是對于具備無線通信功能的電子設備或者載體,采取信號阻斷、屏蔽或是切斷電源的方式進行封存。
當然,通信類電子數據的檢驗鑒定以及出示,在主體、程序、方法等方面也應符合法律規范以及有關技術要求,以取證程序的規范性、合法性保證證據的真實性。
3.3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完整性規則
電子數據的完整性與其真實性密切相關,這是檢驗電子數據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通信類電子數據作為電子數據的類別之一,其真實性審查自然也離不開對完整性的判定。在司法實踐中,審查電子數據完整性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比對提取的電子數據與原始電子數據的哈希值是否一致來判斷電子數據是否被刪除、增加、篡改等[5]。這也是審查通信類電子數據完整性的主要方式。但此種方式只能保證提取收集之后的電子數據的完整性,而電子數據的完整性除在收集提取、封存保管、檢查分析等各環節被破壞外,還有可能出現該電子數據在偵查人員在收集提取之前其完整性已被破壞的情形,那么此時再通過原件對比來審查完整性已毫無意義[6]。
因此,對于通信類電子數據而言,由于大多通信類電子數據都是通過網絡服務提供商或者電信服務提供商進行傳輸的,通信內容除存儲于當事人設備終端外還會存儲于運營商的服務器中,所以對通信類電子數據完整性的審查還可以借助處于中立地位的運營商提供的相關數據來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完整性進行核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形的出現導致的后果。
當然,通信類電子數據完整性的破壞并非一定會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造成影響。比如現如今在網絡聊天中人們越來越喜歡在交流過程中使用表情包。在某些情況下,聊天參與者使用表情包具有意思表示的效果能夠反映其真實意圖。例如,A發出“銀行的錢取了嗎?”B隨后回復了一幅OK手勢的圖像表情包。但也存在不具有任何意思表示單純對文字予以輔助進行情感表達的。例如,A發出“我已拿到錢”后,接著發出一張圖像中人物大笑的表情包,這張表情包只是單純表達當事人喜悅的心情,并不具有任何意思表示。若該張表情包圖片被不慎刪除或者無法顯示,從形式看該通信類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已受破壞,但實際上該電子數據記載的對話內容并未受到實際影響,仍然能夠真實反映事實。
除此之外,在破解手機密碼、數據恢復等必需操作中,因技術原因可能會使電子數據出現變動影響其完整性,但是其對數據內部文件并未造成破壞。因此,在審查通信類電子數據完整性時不能簡單地僅因刪除、修改、增加等原因便否認電子數據的真實性,應再結合實際內容予以判斷。對于具有輕微瑕疵的通信類電子數據若能給予合法補證或者合理解釋的,則仍具有證據能力,反之,若不能給予合法補證或者合理解釋的則應排除。
結語
在電子產品廣泛應用的今天,通信類網絡應用服務如微信、QQ、電子郵件等已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日常聯絡最主要的工具,使得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通信類電子數據的運用在訴訟中逐漸增多,并對證明案件事實發揮著重要作用,故而有必要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真實性認定加以探討。本文圍繞實際發送者身份的認定、完整性審查等方面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的真實性認定進行了討論,并據此對通信類電子數據真實性規則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更好推動通信類電子數據在訴訟活動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康.手機短信作為證據的相關問題研究[J].菏澤學院報,2008,30(6):114-118.
[2]論互聯網電子證據的保管[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8,49(1):297-3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9(3):580-583.
[4]何文燕,張慶霖.電子數據類型化及其真實性判斷[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7(2):31-37.
[5]趙航.電子數據合法性審查規則的反思與完善[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3(1):87-94.
[6]謝登科.電子數據的技術性鑒真[J].法學研究,2022,44(2):209-224.
作者簡介:高玉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