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面食品種最多(據說多達200余種),當年造訪三晉大地,從太原一路南行,榆次、平遙、介休、洪洞、曲沃,直抵晉陜豫交界的風陵渡,黃河遙遠的濤聲與面條的誘人香氣一路相伴。山西面條的原料、造型、寬窄、粗細、名目繁多的各項澆頭,包括名稱,都讓人眼花繚亂:剔尖、揪片、撥魚、貓耳朵、饸饹、莜面栲栳栳……當然,為首的應當是名滿天下的刀削面。邊走邊吃,不禁驚嘆山西的面食文化與地面古跡遺存同樣堪稱海內之最。
刀削面的重點是在面條的筋道上,廚師變戲法似的旋轉著用快刀削面團,面片如雪花般紛紛飄落鍋中,幾番加水,翻滾數道而成。面條從滾燙的湯鍋里撈出,緊接著就是一勺帶著紅燒肉丁勾芡的濃湯澆頭,端上桌,碗里閃著誘人的紅光。冬天,外邊嚴寒,屋內,手捧面碗,熱氣騰騰。這就是刀削面,勁道,有嚼頭,澆頭滑潤而霸氣,代表著北方特有的堅韌和強悍。
(作者謝冕,節選自《面條記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