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世俊
1.1 國內養護發展趨勢。“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投融資改革的不斷深化,公路大規模建設腳步的放緩,迎來了養護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國內公路養護、檢測、加固市場需求強勁,公路養護市場化投入出現井噴式增長,公路養護管理不分離的一體化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化改革的客觀需求。目前,我國山東、廣東、安徽及江蘇等省經過事業型高速公路管理局的企業集團化改造,即鉆絞車相當于柴油發電機組的突載,鉆絞車相當于柴油發電機組的突卸。這種模式是以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養護公司提出中長期公路養護規劃,再由專業的養護公司實施日常小修保養、預防性養護、專業及應急養護,充分實現了科學化決策、制度化管理、標準化作業、規范化及專業化養護,使養護市場資源得到最大化、最優化的配置。公路養護市場化已逐漸成為我國公路養護發展的主流趨勢,山東、廣東、安徽及江蘇等省份實施的養護綜合總承包模式已漸趨成熟,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未來公路市場化養護的持續放開,養路市場投資的不斷增加和市場容量的充分釋放,將使養路市場迅速轉變為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
1.2 國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交通運輸部關于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意見:推進道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根據道路的不同功能定位,創建和完善國家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道路養護組織模式。2018年寧夏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指出:交通建設主動從設計、建設、管養、運行全過程適應發展條件變化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確保交通固定資本投資運行平穩、交通建設穩步推進。十九大以來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展,積極實現公路管、養分離,努力開拓公路養護市場化發展方向。近年來,國家放緩了公路建設的步調,對公路發展重心逐步向公路養護市場化轉變,公路養護市場化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1.3 寧夏養護改革必要性。目前,寧夏公路養護仍采用管養一體模式,公路養護管理模式單一,事企不分家,導致公路養護管理出現機構臃腫、效率低下。隨著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管養一體模式的弊端不斷呈現,養護市場化必須與社會資本進行融合建立長效的市場化機制,利用市場化的優化配置,實現公路管養分離、事企分開,也只有公路養護市場化模式的改革才能補齊寧夏養護管理模式的短板。在國家政策導向和養護市場化趨勢的雙重作用下,寧夏加快養護管理模式改革才是保證公路養護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截至2018年,寧夏高速公路路網密度53公里/100平方公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高速客車里程1678公里,每萬人擁有高速公路2.5公里,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未來寧夏高速公路建設腳步將逐步放緩,高速公路管養和提質增效將是未來高速公路管理的重點內容。針對寧夏公路養護管理模式進一步探索,提出以下兩種模式:
2.1 片區化長周期綜合養護總承包。即指路產管理單位將具有區域性特點的高速公路劃片后,選擇具有專業綜合管養能力的承包單位,完成片區內高速公路的日常養護管理,進行片區化長周期(服務周期一般為5-7年)養護咨詢、規劃、實施與效果評價。在日常養護中,根據合同規定的道路性能,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承包商的履約情況進行評價,作為計量和付款的依據,基于公路養護績效服務的養護新模式。路產管理單位建標準、定目標,聚焦點是成果(道路的使用性能、技術狀況等級等),承包單位負責所有的養護管理行為,自行決定所采取的養護方案、養護時機、養護內容。該模式下,承包商具有絕對的自主和決策能力,為了利益最大化,承包商會積極采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養護管理措施,提前管理,精心管養,加強技術力量,最大化利用自身優勢,提前延長合同期內的公路使用性能,從而在養護投入工程量最小化的同時,達到合同約定的道路服務性能,要求承包商能夠適時地提出養管的決策方案、設計和養護措施等(包括短、中、長期)。只要在承包合同允許的范圍內,承包商可以自行獨自決定如何開展養護工作,例如在什么時候開展保養、什么時候實施修復性、專項、預防性養護等。承包商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做出最經濟合理的養護實施方案。
2.1.1 關鍵點。(1)對承包商要求高,承包商需要具備路況檢測、咨詢評估、養護施工等能力,可以采用聯合體方式完成。(2)需要長周期養護服務,一般養護周期不得少于3年,一般為5—7年。(3)路產管理單位只需提目標、建標準,承包商對所有養護工作負全面責任,對路產管理單位的管理能力要求高。(4)定性與定量計量相結合,路產管理單位需建立完善的計量規則和考核標準。(5)合理公平的劃分管養責任,制定管養合同。
2.1.2 優缺點
優點:(1)降低路產管理單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投入,對高速公路的管養更加高效,只需要做好管理承包商即可。(2)路產管理單位只需依據承包合同、績效考核標準對承包商進行管理即可,無需面對較多的分項工程承包商。(3)承包商在科學的檢測評估和養護咨詢基礎上完成高速公路養護工作,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高速公路養護的預防性特點,預防性和小修保養類養護工作投入較多,對路況指標的保持和提升做到了提前保養,為路產管理單位節約了養護資金,可以合理地規劃和使用養護資金,并可以將節約的養護資金運用至科技創新、機械化養護等水平的提升上。(4)長周期的養護可以實現綜合化養護服務,更有利于養護“四新”技術的開放和應用。缺點:(1)符合管養條件的承包商較少,對承包商要求高。(2)路產管理單位管理能力要求高。(3)需要制定完備的合同標準和績效考核標準。(4)選擇的管養路段需要成片成網。
2.2 專項養護總承包。路產管理單位將自身管理的高速公路,按照管理路段、管理路線、橋隧專項等方式打包以“路線、路段”為單位或以“橋隧”為主體,采用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的方式選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化養護公司,簽訂養護管理合同,以項目管理制方式完成養護管理工作。
2.2.1 以路線、路段為單位。路產管理單位將高速公路按照路段長度或路線整體的日常保養工作,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以路為單位中標接養,并與路產管理單位簽訂中長期養護管理合同(可以是總價合同或也可以是單價合同),確定養護管理目標,提出養護管理要求,制定績效考核方案。經過道路基本信息摸底調查,建立道路基本信息庫,完成全路段養護需求分析,制定中長期養護實施規劃(一般為3~5年)。實施養護任務并驗收合格后進入下階段養護規劃實施,驗收不合格,由承包商自行完成整改。合同期滿后,按照合同約定的接養期限、管養目標和要求,將已完成合同道路交付給路產管理單位。對低于合同約定標準的,進行無償延長合同期或合同約定處罰的措施辦理。以路線、路段為單位的養護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實現科學化決策、制度化管理、標準化作業、規范化及專業化養護。路產管理單位對該模式下公路管養的可操作性較強,可以將檢測、養護咨詢、養護實施一并打包,也可以將其分開,同時該類模式下路產管理單位可以僅將以路線、路段為單位的日常保養(即保潔+小修)作為發包內容發包出去,將中長期養護規劃中的預防性、大中修、專項及應急類養護項目單獨委托實施,這樣可以實現養護的專業化,目前國內多省采用。
2.2.2 以橋隧為主體。結合寧夏區內橋隧分布的聚集性、區域性特點,將片區、路段或路線內的橋隧單獨作為主體,打包招標專業化橋隧養護公司,從橋隧建設交工后即刻開始介入管養信息的儲備和橋隧基本信息庫的建立,利用數字化管理系統,建立橋隧實時監控檢測系統,制定橋隧應急預案,儲備應急物資,建立橋隧片區管理項目部,組建專業技術團隊,按照橋隧基本信息編制橋隧養護規劃,確定橋隧定檢特檢計劃,安排橋隧加固維修設計,組織加固維修施工,完成工程驗收,并在合同期滿時,按照合同要求交付路產管理單位使用。以橋隧為主體的養護管理模式體現了專業化養護管理的特點,有利于延長橋隧使用壽命,為路產管理單位提供專業化的橋隧養護規劃,做好橋隧預防性養護,節約橋隧專項養護資金。通過長周期橋隧養護監測,提供橋隧養護大數據支撐,為橋隧科學養護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有利于橋隧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和發展。
寧夏高速公路南北差異較大,北部地勢平坦,地質條件、自然環境較好,道路線性順暢,線形指標良好,路面結構穩定,橋隧占比少;南部地勢起伏較大,山壑相鄰,地質條件、自然環境差,道路線性曲折,指標差,橋隧占比高。根據寧夏區內高速公路上述特點,結合寧夏區內養護市場,寧夏高速公路養護改革初期專業化、高水平的公路養護企業相對較少,養護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以路線、路段為單位,以橋隧為主體”的專項養護總承包管理模式更適用。因此,在改革不斷深入、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以及區內養護企業管養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寧夏高速公路日常養護管理模式將逐步邁向綜合養護總承包。而專項養護總承包是必經之路,綜合養護總承包是未來公路養護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最終歸宿。
引用出處
[1]孫宏利,李志棟,高速公路長周期綜合養護總承包模式探索,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
[2]趙宏.基于路況績效的公路養護管理模式介紹[J],公路,2009(11):234-236.
[3]嚴明.公路養護績效考核體系構建探討[J],2010,26(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