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興立 王曉東 姜 軍 柴澤民 張金生
(河北大唐國際王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某發電公司機組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機組型號為N630-16.7/538/538-1。機組投產后發電機振動良好,第一次大修期間,調整發電機底部墊片后,發電機軸承振動逐年上漲,影響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大部分氫冷發電機組采用端蓋式軸承,定子機座底角不壓緊,呈自然狀態坐落在臺板上,定子質量主要由四角立筋承擔,如圖1所示。現場安裝采用階梯墊片實現載荷分配,即機座4個角的負載為總載荷的60%~70%。如載荷分配不合理,一般采用電阻應變法,對機座載荷的分布進行實測并調整到規定范圍[1-2]。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擬分析方法,得到載荷分布調整的理論依據。
采用有限元位移法進行分析研究。開展研究第一步即明確單元的形函數,并保證函數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般首先設單元位移為:
節點坐標通過上式計算得出。
式中:ψ為一種常數;Δ為變化量;e為自然常數。
統一代入公式(1)即:
求得[N]=[Φ(x,y)][ψ]-1,即得到所求形函數。
上式中加入應力、位移、應變關系得出:
式中:[B]為單位應變矩陣;[E]為材料的彈性常數矩陣;{ε0}為初始應變。
求解單元剛度[Kij]即通過節點力與節點位移關聯可求出:
利用上述結果可計算得到系統剛度矩陣:
通過系統節點載荷與位移關系得出節點處受力關系:
解上述方程可得出系統每個節點對應的應力與位移。
此過程一般可分為下述幾個步驟:
(1)離散結構。根據系統的尺寸及特征等要求將系統分為部分單元,并在分割的單元內設置節點,且節點之間具備連續性,以此來代替原有系統。
(2)位移結構。這里將位移結構設為多項式,則位移矩陣為:
式中:{f}為單元內任一點的位移;[N]為形函數;{δ}e為單元節點的位移。
(3)分析單元的力學性能。由節點位移表示的單元應變為:上述方程算出單元應力為:
式中:[D]為與單元材料有關的彈性矩陣。
根據變分原理,得出系統節點力與位移直接關系:
[K]e為單元剛度矩陣,其形式為:
(4)通過每個單元的剛度矩陣,得出整個系統的整體剛度矩陣[K]:
根據上述整體剛度矩陣可得出系統的平衡方程為:
(5)計算每個節點的應力與位移。通過上述平衡方程式求解,得出每個節點的位移與應力以及對應的單元應力與位移。
(6)整理并輸出單元應變和應力。
(7)一系列的處理與計算結果相結合,得出最終分析問題的結果。
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630MW汽輪發電機定子機座、定子鐵芯及端蓋的聯合模型,在模型中采用塊體單元、板殼單元、梁單元、質量單元來模擬,在不影響分析計算精度的前提下,將幾何模型進行如下簡化:對薄壁零件進行中面抽取,使用殼單元進行仿真、去除幾何模型中的所有螺栓孔。建立的模型如圖2所示[3]。

圖2 630MW定子計算模型
其中關鍵部件模型建立介紹如下:
(1)端蓋。端蓋是一個對稱的結構,且兩端蓋形狀、尺寸均一致。分別采用二維網格和三維實體網格剖分端蓋中的各零件,如圖3所示。

圖3 端蓋部件網格
(2)吊盤。吊盤部件采用塊體單元建模,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吊盤模型示意圖
(3)轉子、冷卻器和定子端部繞組系統。對于轉子、冷卻器和定子端部繞組系統,由于只需要考慮其質量的影響,而其形狀、尺寸對整體剛強度沒有影響,因此在相應位置加上一定質量的實體單元加以代替。
(4)定子鐵芯。定子鐵芯采用塊體單元建模,由于鐵芯是由沖片靠螺栓預緊力固定的,等效彈性模量小于鋼的彈性模量,一般取值1.5×105MPa。
(5)機座筋板。機座板殼采用殼單元,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機座板殼模型
定義材料屬性:
(1)鐵芯齒部材料如表1所示。

表1 鐵芯齒部材料
(2)鐵芯軛部材料如表2所示。

表2 鐵芯軛部材料
(3)其他部位材料如表3所示。

表3 其他部位材料
建立模型后開始有限元分析計算,其中邊界條件如下[4]:一是在自重作用下;二是在定子支撐板位置施加天地方向位置約束,施加的位移約束值按墊片厚度給出。
在邊界條件下,根據發電機定子聯合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結果如下:
(1)在重力作用下,支撐立筋、定子天地方向應變分布如圖6、圖7所示。

圖6 立筋天地方向應變分布

圖7 定子天地方向應變分布
(2)在重力作用下,定子機座在天地方向應力分布如圖8、圖9所示,最大拉應力104MPa,小于屈服極限的1/2,安全。

圖8 定子機座天地方向應力分布

圖9 定子機座立筋天地方向應力分布
(3)在重力作用下,定子在天地方向變形分布如圖10、圖11所示。

圖10 定子機座天地方向變形分布

圖11 定子機座支撐立筋天地方向變形分布
本文通過建立發電機定子機座、定子鐵芯及端蓋的聯合模型,并定義不同部件材料屬性,根據現場設備制定邊界條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計算得出發電機定子機組、立筋應力分布及變形情況,從而提供理論上的數據支持,用于現場定子載荷調整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