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亮 褚洪雪
為深入貫徹落實“兩穩一保”工作部署,落實資陽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全力保障“四上”企業和新落地項目用工需求,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促進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資陽市樂至縣就業局主動作為,深入產業園區,通過電話、微信、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對151 家“四上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缺工用工情況進行了調研。
樂至縣“四上”企業共151 家,用工需求企業主要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用工規模達7400 余人,用工需求760 余人。其中,鞋服紡織、工程建筑、交通物流和餐飲娛樂行業為吸納就業主力軍,用工需求640 余人,約占“四上”企業用工總量的84.21%。
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用工荒”問題不凸顯,近四成企業存在“招工難”現狀。根據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都有用工缺口,但不存在人員緊缺的問題,現有人員規模足以維持企業的基本運作,但是企業的用工情況和招工問題之間存在一定沖突。調研的151 家四上企業中,58 家企業有用工需求,其中近四成面臨著“招工難”問題。
人員流動性大不穩定,技術類人員“招工難”與“留工難”并存。151 家企業中,無用工缺口的企業共93 家,存在用工缺口的企業58 家,占總數的38.41%,其中制造類企業33 家,占比56.89%。制造類行業熟練工用工缺口較明顯,例如四川乾源棉紡織有限公司紗廠、布廠值車等崗位都需要技術熟手,四川星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數控(機加)崗位也需要技術熟手等。
就業促進體系不斷完善。召開全縣就業促進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年就業工作和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動態調整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赴企業收集用工難題,各分管領導牽頭督促、推動解決。制發《2023年度就業促進工作要點》《2023 年樂至縣就業工作重點任務清單》《樂至縣校企合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明確任務傳導壓力促進部門協同落實。動態收集調整“富余勞動力、‘四上’企業用工信息、技能人才”三本臺賬,逐步形成縣委政府牽頭、多部門協作、多渠道保障的大就業工作體系。
企業用工保障不斷加強。做好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成立全縣用工服務保障工作專班,堅持開展人社專員“保姆式”服務,落實用工監測制度,督辦企業反饋用工問題。共走訪151 家“四上”企業及新落地已開工項目,登記企業用工信息6016 條次,協調解決企業用工494 人次。開展活動搭建就業橋梁。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各類招聘會24 場,684 家縣內外企業提供就業崗位信息2.46 萬余個。組織240余名農民工、130 名職高畢業生開展入企探崗活動3 場,組織31 家企業開展送崗位下鄉活動2 場,發布崗位2000 余條,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起招用工對接橋梁。落實政策性補貼鼓勵企業擴崗。新增認定基地7 個,挖掘就業見習崗位520 余個,促進22 名失業青年和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見習,支持2 家企業開發崗位吸納16 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企業用工渠道不斷拓寬。以零工愛心驛站為樞紐擴容求職招聘渠道。建成全市首個“零工愛心驛站”。深入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收集用工信息,結合“四上”企業用工需求開展送崗位進社區、進市場、進廣場、進場鎮等小型就業服務活動28 場,共收集350 余家中小微企業1757 余條用工信息,推薦170 人在企業實現就業。每周2次開展抖音“直播帶崗”“主播探崗”,利用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企業用工信息,每場點贊瀏覽達數萬人次。創新開設“零工夜市”,每周定期在社區居民夜間休閑、散步、鍛煉時宣傳用工信息,促進實現用工34 人。以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強化基層就業陣地。新增5 個市級充分就業社區,建立1 個手工編織靈活就業基地,通過提供短期培訓和精準就業服務,促進社區富余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目前,在社區開設手工編織、養老護理等培訓班4 個,175 名學員參訓合格,促進社區富余勞動力實現靈活就業141 人次。以生產線下沉基層解決用工問題。借力三級勞務體系,探索部分企業生產線下延緩解用工難題,已在天池街道紅星社區、童家鎮新橋村建立2 個四川麗元達電器有限公司“微型工廠”,有效緩解企業用工需求60 名。
技能人才規模不斷擴大。為更好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2023 年全縣新增5 家符合資質的培訓機構,全縣職業技能培訓承訓機構達12 家,同時增加12 個技能工種的培訓項目,更加契合了企業的用工需求。目前,已開設養老護理、初級電工等30 余批次培訓班,培訓技能欠缺人員1798 人,其中154 名參訓學員通過培訓在各類企業主體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