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嵐
著名作家丹·希思曾提出過“上游思維”這個概念。
它原本的意思是,如果提前做好上游水土的保持工作,那么下游發生洪災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抓住問題的根源,才能避免問題的產生。
那些把問題后置的人,常常只能被動接受,從而做事更加手忙腳亂。
而真正有本事的人,都能借助上游思維向上攀登,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不少人都聽過寒號鳥的故事。
別的鳥類從春天便開始為過冬而儲備糧食,寒號鳥卻總是四處玩耍,毫無過冬的計劃。
到了秋天,寒號鳥仍沒有筑巢的打算。冬季來臨,別的小鳥都在自己的鳥巢里過冬,只有寒號鳥因為沒有筑巢而被凍死在巖石縫里。
大家都在嘲笑寒號鳥眼光短淺,不懂得未雨綢繆。卻不知,生活中的很多人,不知不覺間已經成了另一只“寒號鳥”。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活中,沒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變的,起起伏伏是人生常態。面對這些未知的變數,真正有遠見的人,都懂得提前做好準備,為自己留好后路。
《素年·秘密生長的蘿卜》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父親是《農村科學實驗》雜志的負責人,當他看到農村大量使用化肥時,不禁眉頭緊鎖。
雖然糧食在短時間內能增產,但從長遠來看,化肥會讓土壤的肥力不斷下降。于是,他大力呼吁大家使用農家肥,這樣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但絕大多數的村民,根本沒把他的忠告放在心上。

他們沒有風險意識,也絲毫不考慮土地的未來。唯獨五叔聽了父親的話,記在心里。之后的種植中,他都會用自家牛羊的糞便施肥,不再使用化肥。
多年之后,有一家專門往大公司供應糧食的公司,來到他們村里尋找綠色無污染的土地。毫無疑問,五叔家的土地成了這家公司的最佳選擇。
隨后,公司承包了五叔家所有的土地。五叔只負責種植,無論種什么,這家公司都會收購。
村里其他人都羨慕不已,因為他們自家的土地污染嚴重,糧食產量低,沒有公司愿意來收購。
我們很多人,總是習慣著眼于當下的蠅頭小利,錙銖必較。殊不知,一味關注眼前的利益得失,只是一種庸庸碌碌的“窮忙”。
決定人生輸贏的,從來都不是當下的財富,而是未雨綢繆的格局。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才是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
當代社會,一個人的認知優勢,決定了他的競爭優勢。如果思維只停留在表層,那么最終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擁有“上游思維”的人,總能跳出問題看問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及時阻止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