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來問:
親愛的作家您好,我是一名中學生,家庭條件和身邊的大多數同學差不多,沒有特別好,但是日常開銷是夠用的,近來我們年級一直在教育大家不要攀比,不可以穿貴的球鞋(因為校服是統一的,因此談不上穿貴衣服)。哪個同學稍微打扮一下,也要被當做反面教材扣上“攀比”的罪名,我覺得完全沒必要,您覺得呢?
小讀者你好,看了你的描述,我不禁懷念起自己的中學時期,那個時候,我們也統一要求穿校服,女孩子們不可以留太長的劉海,不可否認,這樣的要求的確為大家省下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可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怎么可能不愛美呢?于是我身邊有一些同學,他們或是悄悄把校服褲子改成更修身的“束腳”款,或是在校服上衣上縫制上風格鮮明的“補丁貼”,或是用一些亮亮的潤唇膏讓自己的面色看起來更紅潤,或是穿著顏色奪目的籃球鞋。那時候看似“頂風作案”的行為,現在想起來不禁會心一笑,不過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的對美的向往罷了。
因此,我贊同你的一部分看法:沒必要把這些行為上綱上線。愛美程度并沒有嚴重到“攀比心理”,也絕不是可怕的洪水猛獸。但同時,我想跟你分享我的另一些想法,我們在裝飾自己的時候,必然會分散一部分我們的注意力,例如你今天用卷發棒卷了漂亮的劉海,那么你卷劉海的這幾分鐘,是不是可以背幾個單詞?或者你的時間本可以更充裕,你可以從容地提前進教室,把書本收納好,甚至為第一節課的內容做一下準備。接下來的一天里,你會不會時不時拿出小鏡子,來照一照你精心裝扮的劉海有沒有被“破壞”?那么你分神的那幾秒里,會不會錯過老師講解的一個重點?這些都是可能會發生的,因為我親身經歷過,相信你也不會否認。所以這些做法,并沒有那么壞,但是我們不提倡,這樣的說法,相信你也同意吧。
最后,讓我們也來“上綱上線”一下:靠著一雙鞋子就能滿足攀比心的行為,本質是對自己的價值的不自信。內心覺得自己很平凡,可是當那雙新品鞋子穿到腳上,忽然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了。你的價值,不是要靠一雙鞋來提升,你的高潔的人品、優秀的成績、良好的習慣、強健的體魄,這些才是你的價值所在,甚至你的理想,你的思考,都是你的價值所在,都比一雙鞋要珍貴得多。小到一雙鞋,大到我們整個人生,到頭來所追求的,不是他人和世俗的評價,而是自我內心秩序的建設和認同感。
學哲學的時候,我們會學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兩個概念,高考前,學生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學習,看清楚這一點,很多問題就明朗多了。打游戲的時候,我們也分主線任務和副線任務,把主線任務完成好,副線任務才有開展的必要。作為學生,擁有正直善良的人品和值得夸贊的成績,就是最耀眼的“星星”了。
本期回復
佳欣,新生代作家,文章多見于《意林》《讀者》《哲思》等雜志,文風溫暖治愈,文筆踏實誠懇,文字中更有女性獨有的細膩和感性。
198****9798: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上課時,我總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雖然家長和老師都跟我聊過,但我還是沒勇氣舉手,我該怎么做?
小意:
親愛的小讀者你好,不敢舉手,不敢表現自己,究其原因,是你“怕犯錯”。你很清楚自己應該多一點勇氣去舉手,可是面對自己“怕犯錯”的本能,你選擇退縮。你不妨這樣想:如果要追求知識,探求真理,那么,犯錯是必要的。沒有誰的認識能夠繞過錯誤。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從不犯錯,只做正確的事嗎?成功不過是結果,是建立在大量試錯和不斷改錯的基礎上所得來的。沒有失敗過,就沒有真正的成功。沒有錯誤,就不能真正地學習!這樣想了,是不是“犯錯”也沒那么可怕了?這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下次舉手試試,錯了就錯了,大家都會錯,不會“錯”的人,也不會“對”。
193****2184:我是一名剛上大一的學生。才開學一個月的時候,我積極參加校園舞蹈,那個時候雖然緊張,可是意氣風發,感覺每天都有盼頭。可是自從過完國慶節之后,心情就變得平淡甚至低落了。我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憂愁,我該怎么辦?
小林:
親愛的小讀者你好,其實你的癥結就在你的描述里,你難道沒發現嗎?當你有事做,生活充實,有盼頭,你對人際關系就沒有那么關注,就會覺得輕松、有干勁兒,當你沒有足夠多的安排和目標的時候,你的生活開始被各種情緒占滿,你開始鉆牛角尖兒,于是你所說的“說不上來的憂愁”就出現了。另外還想跟你分享的一個解決這種憂愁的好辦法,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具體“聚焦”,不需要宏大的目標,不需要以你未來為承接的大事,簡簡單單、輕輕松松的就行,背10個單詞,看一節小說,跑步30分鐘,不需要承載著“巨大的改變”“優秀的成長”,就是用具體的、不空虛、不過分浪費時間的事來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