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超 李 杰
1.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2. 上海浦東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4
零碳建筑備受關注,又稱凈零碳建筑,從某種定性上講,該建筑特指在全生命周期內,利用碳排放減少,達到綠色建筑設計目的。 從定量上看,建筑主體建設中需充分利用節能措施和新型能源,使其達到《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最高水準。由此可見,將零碳建筑理念和辦公樓設計相結合,可取得理想化效果,發揮辦公樓環保設計最大價值。零碳排放目標下,需深度摸索辦公樓環保設計思路,節能減排的同時,提高辦公樓建設質量。
零碳建筑的主要特征,可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是要突出圍護系統的節能指標,提高節能性與環保性,保證建筑整體功能;第二是注重新能源使用,其中要重點發揮可再生能源功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第三實現運營階段的零碳化,提高建筑設計合理性;第四是確保碳排放量達標。這項工作內容既涵蓋“物的行為”,與此同時又囊括了“人的行為”,可重點凸顯建筑的“綠色性能”,該模式下的建筑也被看作是具有被動“節能性能”屬性[1]。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綠色環保走進視線,在辦公樓設計中,應用綠色環保的理念,可提升辦公樓設計品位,確保辦公樓功能實現。零碳辦公樓是指在科學設計理念指引下,辦公的過程中實現節能減排,可以自由享受自然光,享受綠色大自然的氛圍。在目前建筑設計中,節能的雙層幕墻體系相對普及,這種辦公體系的設計,會增加辦公樓使用舒適度,迎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該技術特指節能設計階段,完成與本地區氣候環境匹配的設計,在實踐中控制建筑體型系數,在此基礎上,減小建筑外圍護面積,在巧妙構思中采用建筑自遮陽策略,減少能源消耗,確保運營用能效率。現實設計中,充分利用自然風,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結合室內外風壓等,打造建筑節能體系,提高低碳辦公樓設計價值。建筑本體技術,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提高建筑節能率。選用科學的門窗型材,配置高密封材料,借助材料的科學選擇,降低建筑傳熱系數,實現有效節能設計,達到辦公樓設計最佳目標。二是實現各專業協同設計。具體工作中,實現各專業集成設計,協調各項工作,保障設備、管線關系,確保其與建筑本體接觸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提高建筑空間氣密性。
微生態技術應用靈活,概括起來就是在微生物技術指導才通過屋面綠化等積極措施,打造建筑微生態,改善辦公環境。實踐環節中提高建筑碳匯,借助合理化方式,降低環境的熱島效應。工作實踐中,通過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建筑微生態系統性能,對雨水回收量控制,在此基礎上,提高生態自然水平。輔助高效節能設備,應用技術保障,提高建筑用電效率。實踐環節中,充分利用太陽能等關鍵性可再生能源,構建完整的微型電網,利用核心技術,實現建筑能源需求的自供應,在自給自足同時,合理控制傳統資源消耗[2]。建筑體的設計中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實現綠色環保技術與“智能管家”控制系統的結合,在科學思路指引下,整合資源利用系統,合理調節室內溫度,借助建筑微生態,實現節約資源目標。
結合現實經驗可知,建筑外圍護結構耗能不容忽視,在節能建筑設計中,優化外圍護結構應該作為重點。外圍護結構耗能原因,來自三方面:外墻、門窗和屋頂。從近幾年看,辦公樓利用復合墻體相對流行。經實踐證實,這種復合墻體性能顯著,使其服役期間能夠對圍護結構隔熱,發揮顯著的保溫作用。利用好外墻的外保溫可優化建筑整體環境,防止冷熱橋現象。與此同時,在屋頂上也需采取周密措施,提高建筑保溫效果。
傳統辦公樓外墻建筑滿足不了低碳需求,主要原因之一是采用玻璃幕墻,會接連誘發冷熱橋現象。在低碳環保目標下,需提高玻璃隔熱性,滿足辦公室辦公需求。具體實操中,可將傳統玻璃幕墻升級,將其設計成雙層幕墻,提升保溫隔熱性能。與此同時,雙層幕墻的使用可能夠阻斷部分噪音,從而避免外界干擾。現實中,雙層幕墻隔熱效果顯著,因為雙層幕墻結構特殊,在其使用期間,空氣間層被不同方向劃分(水平和垂直),內部氣流循環便不再被干擾,可發揮消音隔音優勢。雙層玻璃幕墻優勢,可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該幕墻的隔熱性好。實際應用中,在幕墻的作用下,冬季室內保溫會趨于理想,在夏季還可以隔熱,可謂是冬暖夏涼。其次,該幕墻隔音功能顯著,可有效杜絕噪音,提高節能環保性。再次,優化利用自然采光,確保辦公樓的明亮,根據遮陽系統要求,科學調節室內恒溫,在此基礎上保證辦公樓的環境[3]。最后,實現自然通風條件。研究發現,這種玻璃是雙層的,中間存在空氣壓力差,正是因為如此,不新鮮空氣會被擠壓出,在循環交換中,營造室內清新的環境。
隨著技術的進步,節能玻璃逐漸普及,這種綠色的玻璃產品,其本身反射率很高,相比于普通玻璃,可科學抑制遠紅外熱輻射,阻隔熱輻射透過效果非常明顯。在冬季,該綠色節能玻璃像反射鏡一樣,可把光源反射回室內,利用此種方式,可節約取暖費用,技術應用效果理想。貝丁頓小區BedZED,在采用節能玻璃的基礎上,還可通過被動式太陽房,營造常年舒適溫度。為強化設計效果,窗戶高氣密性設計也是必要的,陽光明媚或少云時,太陽房會發揮作用,完成熱量存儲,夜間溫度降低時,太陽房會將存儲熱量按照系統設計要求釋放出,保持室內宜人溫度。太陽房設計效果圖,如圖1所示。

圖1 太陽房設計效果圖
零碳辦公樓設計中,設置有效的遮陽條件十分必要,傳統的技術手段是科學應用玻璃幕墻。實踐表明,使用雙層幕墻,并在原始設計基礎上設置遮陽系統,可優化建筑室內環境,恒久保持室內溫度,提升建筑功能性。除了玻璃幕墻外,還可以使用金屬百葉,借此抵擋強光照射。隨著技術的發展,遮陽板技術應用較多。對于北半球來說,辦公樓設計都是窗口南向,基于此在南向窗戶上懸掛性能穩定的遮陽裝置可強化設計效果、持續優化室內環境,借助科學途徑,控制建筑的太陽得熱[4]。
零碳辦公室設計中,熱水和電能供應也是考慮的重點內容。同樣以BedZED為例,該項目建成初期,為滿足熱水和電能供應的實踐要求,設置生物質熱電廠,借助這樣的方式,將玉米稈、玉米棒子等加工利用,利用生物質發電完成日常所需熱水供給。同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確保電路與電網相連。
綠化屋頂打造是良好的低碳節能設計手段,在零碳辦公樓的屋頂可以增設屋頂綠化面積。在實踐環節通過過濾膜、保濕毯、隔根膜以及綜合防水層等作用,組成性能較強的屋頂綠化體系,確保該系統在烈日下,可積極發揮出斷熱與冷卻的作用,強化節能減排效果。研究發現,由于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將部分熱量帶走,合理發揮降溫作用。除此之外,配合設計滴灌系統,完成設計流量的合理規劃,實現每天 0.5L/d·m2植被保溫,這樣的系統設計,不僅有利于植物生長,還可以起到較好隔熱功效。
除了上述技術外,還要考慮辦公樓自然通風。結合現有經驗可知,辦公樓建筑自然通風設計,可通過兩種路徑實現。一是改善空氣品質。研究發現,室內空氣品質至關重要,其優劣取決于新風量和新風輸送的通暢度,為此辦公樓自然通風技術需要考慮室外氣流是否順暢問題,不容忽視。二是壓縮空調運行時間。如果室外濕度低,形成的自然通風可在節約耗能的基礎上降低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環境,帶走潮濕氣體,借助這樣的方式,實現人體熱舒適,優化辦公環境。
結合調查數據發現,不同自然通風狀態下,人們感到的舒適范圍也有較大的不同,溫度不高于29℃時,同時要確保相對濕度低于80%,溫度高于26℃時(自然通風狀態下)就會感覺悶熱。基于此,為了保證通風的要求,常用的通風技術有:熱壓通風、風壓通風以及風壓與熱壓結合的通風方式。具體實踐中,可通過建筑的平面布置,比如說常用的建筑朝向、門窗位置等,巧妙設計“穿堂風”,改善室內溫度。還可以利用太陽熱能,輔助先進設備,強化自然通風。事實表明,太陽能強化自然通風策略是可以實現的,在建筑構件期間,需要考慮各項因素,主要有屋面太陽能煙囪。除此之外,還需配備Trombe墻以及太陽能空氣集熱器,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煙囪效應”。與此同時,為強化自然通風效果,技術手段上可轉換方式,利用計算機模擬通風,計算立體力學CFD的作用,為辦公建筑風環境優化提供科學的參考。
為實現科學通風,BedZED建筑屋頂上利用了巧思安裝了風罩裝置,這些五顏六色風罩在現實使用中構成了效率穩定的自然通風系統。主要原理是由風力驅動屋頂風罩,形成自然通風。如圖2所示,有了這些風罩,即使是微風天氣,室內空氣也可以清新,新鮮空氣可利用風罩前小的開口位置涌進設計好的交換器中,通過交換器進入室內。研究發現,通過自然通風系統,可打造宜居空間,促使空氣流通始終平穩保持。需要強調的是:天氣炎熱時,可通過開啟窗戶等方式,形成對流較強的穿堂風,利用自然通風技術,保持室內涼爽。

圖2 屋頂風罩設計
某辦公樓為達到綠色節能設計標準,采用了如下技術手段。
辦公區域內部為滿足辦公需求,應用開敞式布局。同時為優化室內環境,合理改善內區采光,該項目在屋頂露臺精心設計了5組采光管,借此保障辦公光線充足。通過導光設計,達到75%的功能空間采光標準。具體工作中,可設計疊合BIM模型,明確采光管的數量,確保吊頂下凈高最低滿足設計要求。
為實現節能環保,辦公樓氣密性設計要明確主要任務,基于建筑整體氣密性科學要求和氣密性劃分單元,需綜合利用多種措施。案例項目中,設計室外側防水透氣膜,并在規劃中增加室內側防水隔氣膜,與此同時采用建筑密封膏嵌縫,并利用有效的發泡聚氨酯將現有縫隙填滿。此外,樓層內樓梯間門等均采用高氣密性內門,借此保障室內環境。氣密性測試時,需確保滿足幕墻氣密性高于4級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露臺門氣密性要求較高,等級為8級。
在低碳辦公樓設計中,材料選擇屬于重點。實操中,需減少鋼筋混凝土等綜合材料的用量,這些高碳結構材料會加劇污染,可用鋼材等材料替代。設法降低建筑材料的隱含碳,提高辦公樓整體效益。內裝和景觀選用需科學,利用玻纖混凝土等材料,因為這類材料屬于低碳可回收建材,應用價值更高。重視再利用建材的保護。零碳辦公樓項目可采用低污染、可回收、健康環保材料作為主要材料。圍護結構與混凝土,完成圍護結構的設計。同時注意門窗幕墻及裝飾裝修的配合,利用雙層玻璃幕墻、防水密封及建筑涂料,提高辦公樓建設質量。配備給排水及水處理設備,搭建太陽房和暖通空調,嚴格認證建材產品,確保設計效果理想。
未來零碳辦公樓設計趨勢明顯,為滿足技術應用需求,體現節能環保目的,需積極配合搭建環境參數測量系統,并做好能耗的控制。現實應用中,為更好配合其他系統,發揮零碳辦公樓設計優勢,更完美貼合節能減排目標,需應用電子數控技術,開展全方位能耗分析。經研究發現,能耗監控系統功能完善,應用優勢顯著,能夠在監視能耗的同時,對節能方案優化提出合理建議,協助建筑使用情況,智能地做出決策。現實應用中,該系統可實現與水表、燃氣表的直接連接,借此掌握用水、應用煤氣情況,實時監控各風帽設備,全面剖析其狀態、環境狀況等。與此同時,做好收集、記錄,調取系統各設備運行信息,并將信息整理收集,例如:報警信息、能耗情況等[5]。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分析處理,打通各系統環節,保證各系統設備運轉順暢,順利完成正常操作,發揮理想的作用,得到最優的控制方案。
未來的零碳辦公樓設計,將科學普及BIPV非晶硅薄膜,科學打造光伏發電,提高發電系統運行率。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較為特殊,實際容量約15kW,具體應用中分為光伏屋頂發電以及有效的南立面光伏外墻發電。現階段,鑒于非晶硅電池的應用范圍和表現出的工作能力,需加大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系統性研發,在具體工作中進行電池板—體化設計,確保技術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新時期零碳辦公樓設計成為主要潮流,在節能環保要求下,需應用多種節能技術,例如低碳材料選擇和自然通風技術的應用,實現零碳排放目標。根據本文的描述,可以得出建設性建議,為人性化辦公空間的構建提供有益參考,提升辦公樓設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