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吉林水師營博物館,吉林 吉林 132000)
近年來,我國縣區級政府為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新建、主辦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數量變多的同時,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基本陳列的品質參差不齊,其中歷史性羸弱、地域感濃重、時空線混亂等一些問題尤為突出,極大地影響了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的陳列宣教效果。因此,完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的陳列設計工作勢在必行。
博物館陳列是在一定的空間內,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配合適當的輔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而成的,是進行直觀教育和信息傳播的展品群體。①陳列是博物館對外傳遞宣教信息的主要載體,好的陳列會讓參觀者獲得一場文化知識的盛宴,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博物館陳列的好壞成敗,往往取決于陳列設計工作是否過關,是否經得起觀眾和時間的檢驗。因此,陳列設計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是吸引觀眾駐留參觀的根源所在。陳列設計的實質是一個挑選、組合、重構、傳播信息的閉環過程,是在明確表達陳列主題的基礎上,以特色文物或藏品為依托,圍繞陳列大綱故事線,不斷對外發散擴展傳遞歷史文化信息,以此彰顯社會文化價值,弘揚時代主題精神,達到教育大眾、啟迪世人的宣教效果。所以,博物館陳列設計是對一座博物館能否實現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的一種考驗,會對博物館未來的運營發展產生深遠且實質性的影響,其意義遠超一般的商業陳列設計工作。
陳列設計是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賡續發展、服務地方的重要根基??h區級歷史類博物館是服務宣教基層群眾的前沿,是講述中國故事、傳承華夏文明的窗口,是保留地方歷史記憶的主要載體。因此,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承擔著其他級別博物館更重的責任。陳列設計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博物館能否實現其真正的社會文化價值,關系到國家公共文化政策能否惠及基層群眾。
陳列設計是提高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抓手??h區級歷史類博物館基礎條件薄弱,若想在各地眾多的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贏得同行和觀眾的贊譽,打造精品陳列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因為只有好的陳列才能完整全面地承載陳列主題,才能產生強大的文化吸引力和向心力,才能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宣教功能,進而提升博物館的美譽度,擴大知名度。
陳列設計是檢驗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整體工作能力的一塊試金石。“博物館陳展是一個具有普遍包容性、跨學科的以科學、藝術與技術組合起來的綜合體?!雹诖蛟煲粋€好的陳列,需要博物館、文物、藝術設計等多學科協作,需要大量研究論證材料的支撐,需要陳展人才隊伍的長期儲備、建設,需要博物館相關理論與工作實務的不斷積累,而這些無不考驗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的實際工作能力。
文化核心要點是博物館生長發展的枝蔓,是博物館陳列對外傳遞各類歷史文化要素的信息凝結體。歷史類博物館由于其陳列主題明確,內容結構形式固定,對外傳遞信息清晰易懂,陳列的文化核心要點被展現得十分到位。但近年來,有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由于項目匆忙上馬,邊設計邊施工,主題設定模糊,內容設計不足,致使部分文化核心要點遺漏。核心要點的缺失,使大綱很難拼接出完整的故事線,這就造成了陳列在敘事結構上的“硬傷”。例如,北京市順義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對先秦、秦漢時期的介紹就存在缺失,對燕國歷史的敘述一筆帶過,順義轄區內秦漢古城遺址(順義區后沙峪鄉古城村北)也只字未提。陳列設計人員對文化核心要點的漠視,對陳列史實背景理解的不全面、不深刻,導致的必然結果是陳列整體或部分章節的歷史性不突出,難以輔助陳列主故事線吸引參觀者,伴之講解服務或多或少的稀釋作用,往往會使參觀者產生莫名的時代氛圍缺失感。
有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在建館之初便沒有歷史建筑作為實體依托,有的也僅僅把老舊建筑裝潢了事。例如,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博物館以文化廣場辦公樓為館舍,陳展環境參差不齊,展館內外設計風格反差大,這就造成了陳列在歷史情景氛圍營造上的先天不足。雖然部分展館內部也做了相應的仿古修繕,提升了展線的參觀視角,但歷史類博物館所要重點突出的歷史性,僅靠仿古裝飾或陳磚舊瓦的原景搭建是遠遠不夠的。
地域特色使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能夠扎根地方,是服務基層的重要基礎,也是近些年地方歷史類陳列意圖所體現的要點和亮點。但有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輕易預設地域章節專題,片面突出地域特色。例如,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博物館在陳列第四部分“宗教神韻”中,集中插入展出地方出土的大量佛教文物,后又轉而敘述清代赤城縣的歷史,對地域特色的處理手法粗糙,實難支撐呼應主題。有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為了在陳列內容上刻意突出所謂的“地域特色”,始終將“不合適”的展品留在展柜中。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把地契、古錢幣、古籍、民國老物件等填鴨式地放在展柜中,而陳列所要敘述的主題與這些展品風馬牛不相及。
這樣的“地域特色”編排不僅會極大地拉低陳列的水準,也會讓參觀者感到整個陳列既突兀又無趣。再者,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部分藏品或文物雜而不純、殘缺不全,難以輔助陳列故事線產生強烈的實物帶入感,形成有效的信息傳遞鏈。加之,圍繞大綱主題所搜集的資料內容含糊不全,不能承載故事線所要突顯的主題,陳列的主題性也就自然減弱了。
陳列的本質結構特點決定了其產生的時空特點?!叭绻┪镳^陳列空間的展示設計其展示觀念、設計理念脫離了展品內容,那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雹塾械目h區級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單純側重于時空結構上的出新,采取多線敘事架構,目的是高效利用空間形式,但這種模式打破了陳列故事線的完整性、時間的連貫性和體驗情景發展的因果性,導致陳列整體時空架構混亂。陳列的線性敘事結構時常被打破,猶如雜音亂碼在大綱情景故事線中上下飛舞,讓參觀者產生極大的時空錯愕感。有的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在章節序列設計上前輕后重或前重后輕,形式設計又堆疊重復,使故事主題線時斷時續。各章節專題時空連貫性不足,銜接度不高,關聯性不大,影響了陳列故事線的統一連貫性。
此外,博物館內多媒體影音設備的布局使用不當也對統一連貫性造成影響。福州市閩侯縣博物館大量采用多媒體設備輔助陳展,包括地彩屏、裸眼3D、全息投影、VR體驗區、5K沉浸室等。這些設備的堆疊使用,時常打破陳列的時空敘事統一連貫性,在設備布局上也違背了空間設計原則,如與陳列內容銜接不當,觀眾會有穿越到科技體驗館的感覺。
博物館陳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形式服務于內容,通過內容來成就展覽。內容設計是博物館陳列能否吸引觀眾的關鍵,而內容設計的基礎在于藏品及藏品所衍生出的相關歷史文化信息是否被完整地搜集、充分地挖掘?!安┪镳^陳列主要是以藏品為基礎進行的,如果離開了藏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雹芤虼?,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內容應以藏品為中心,通過突出藏品的內容打造陳列內容的主題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更多地將主題與藏品相結合來尋找展品,通過展品的“故事”來烘托、加強陳列的主題性,輔助大綱敘事線向前延展。此外,設計人員應不失時機地對展出內容進行高度概括提煉,確保展出的藏品能夠服務陳列主題和章節專題,且始終一致。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博物館慈溪史跡陳列以200余件文物為中心,大部分為越窯青瓷,如西晉的谷倉罐、唐代的水盂(圖1)、東漢的四系罐等,依托慈溪悠久、燦爛的越窯青瓷文化和地方歷史文化為陳列主題,充分挖掘藏品所衍生出的歷史文化信息,圍繞藏品展開主題性敘述,有效地將“文物、展品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排列組合關系統一在陳列主題的旗幟下”⑤。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全面地反映了慈溪數千年來的歷史變遷、輝煌燦爛的青瓷文化以及筑塘圍涂、變滄海為良田的偉大壯舉,充分地展現了青瓷文物之美,直觀地反映了慈溪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積淀,極大地傳承了慈溪人民堅韌不屈的抗爭精神和卓越的文化藝術創造力。

圖1 越窯青瓷蟾蜍水盂(慈溪市博物館藏)
“富有特色的收藏是博物館個性化陳列的基礎?!雹薜赜蛱厣强h區級歷史類博物館扎根地方、成長發展的根脈。因此,地域特色在陳列設計中要張弛有度、以點代面,要依據本館所在區域文化和內容特點采用不同的陳列展示方法,凸顯博物館自身的價值內涵。⑦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從全局的高度對地方特色文化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分析,摸清陳列傳遞信息的脈動頻率,抓住敘事線上的空窗期,巧妙地找出切入點,將地域性藏品自然地融入進主題敘事線中。因此,設計人員在選擇藏品時,需更為精細,要在有效提升參觀視角的品質的基礎上,把控好陳列地域性與主題性之間的平衡,統籌兼顧大綱各章節序列內容,以融合陳列的地域性。
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博物館的“漢上名城——城固縣”陳列,以“西域鑿空者”張騫墓為歷史依托,以多體一層仿漢建筑為主體外觀,設置了“漢上名城”“城固出土青銅器特展”(圖2)、“城固說漢”和“西北聯大在城固”等七個展覽區。因漢中是漢文化的發源地,陳列設計人員著重突出城固縣獨具特色的漢文化。同時,在兼顧主題的前提下,有效地融合了當地出土的紋飾獨特的商周青銅文物和近現代城固縣的史料、文物,以點串線、以線構面,充分展示城固的歷史文化特色。整個陳列極大地突出了地方個性,共陳展文物668件(套),其中城固出土商周青銅文物占絕大部分。

圖2 城固縣博物館“城固出土青銅器特展”
歷史脈絡是陳列的骨骼,是歷史類博物館的框架支柱。眾所周知,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在陳展架構上一般是以時代、朝代、年代、年號為繩線性向前設計??h區級歷史類博物館依托歷史脈絡展開大綱故事線,對構建合理有序的大綱框架結構、增加陳列的吸引力與趣味性大有裨益。依托歷史脈絡構造大綱結構,要富有層次感,要符合大多數參觀者的認知。設計人員要在完整全面抓取陳列內容的基礎上,反復推敲形式設計,構造合理有序的陳列大綱結構。其工作實質就是通過不斷平衡大綱結構的廣度和深度,將展品所要呈現的信息要點完整順暢地嵌入大綱結構中,這一過程,需要陳列設計人員的反復雕琢,不能一蹴而就。同時,在陳列主故事線推進結構上,要將陳列內容和形式相融合,不斷增強陳列的統一性。要采取漸進式推進模式,對外展示傳遞信息不能僅是信息在量上的積累,而是以點入面、由淺入深。只有這樣,陳列才能為各年齡段、各階層的參觀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引,達到啟迪世人的宣教效果。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吳文化博物館陳列(圖3)以“吳地文化一萬年”為主題,打破了縣區級博物館通史類陳列的慣性模式,將陳列內容分為“考古探吳中”與“風雅頌吳中”兩個主題單元。其中,“考古探吳中”分為“吳地生民”“吳國春秋”“大邦之爭”三個版塊,依托吳地的歷史脈絡,結合原吳縣地區歷年考古成果為主要展陳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述了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訖春秋戰國時期的前吳文化及吳文化的起源和勃興?!帮L雅頌吳中”則分為“吳風”“吳雅”“吳頌”三個部分,從歷史、考古、藝術、自然等層面進行橫向的專題展示。設計人員用1454件代表性文物完整搭建起吳地萬年歷史文化的敘事線,陳列整體結構分明,層次清晰,銜接順暢。

圖3 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陳列
不可諱言,我國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普遍存在職工數量少、財政撥款不足、補助資金難到位、藏品稀缺等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困難,但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作為國家宣教優秀歷史文化的一線陣地,應不斷完善陳列設計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期望筆者的淺見能夠切實幫助一些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彌補在陳列設計工作方面的不足,使其更為有效地服務當地群眾。同時,也寄希望國家部委層面出臺更多的基層博物館扶助政策,讓縣區級歷史類博物館更好地發揮作用,滿足基層群眾的歷史文化需求,成為文博行業聯結普羅大眾的精神紐帶。
注釋
①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②徐乃湘.博物館陳列藝術總體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③于揚.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審美[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09(1):58-59,82.
④文化部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概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⑤周曉慶.關于陳列的“內容與形式”幾點思考[J].中國博物館,2004(1):47-52.
⑥閆廣宇.博物館歷史類陳列展覽的闡釋[D].鄭州:鄭州大學,2015.
⑦崔美麗.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知識性與通俗性[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