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武 賴瑩
在浙江龍泉黨史研究室于1995年編纂的《龍泉人民革命史》一書中,記載抗日先遣隊與閩北紅軍進入龍泉活動的內容,其中一段文字記述了隨軍銀行兌換“紅軍票”的情況:(193 4年9月2日)先遣隊進入八都時……紅軍使用的是“紅軍票”(蘇維埃紙幣),群眾收到票后,可到隨軍銀行(設在黃伯福家)去兌換銀元、銅板。紅軍沿街張貼了北上抗日的宣傳標語,張貼了保護工商業利益的告示。
9月3日晨,先遣隊離開八都,沿公路至上垟轉走山路,經木岱口、塘上進入寶溪鄉溪頭村。在溪頭,指揮機關設在天主堂,電訊總機設在吳禮紹家,隨軍銀行設在陳佐漢雜貨店。
上述文字明確記載了紅軍抗日先遣隊曾在龍泉八都、溪頭村開設隨軍銀行,并在駐地使用和兌換“ 紅軍票”,但具體是何品種、何面值、何機關發行并未明確表述,也無相關記載。從大革命失敗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發展,至1930年夏季前后,除井崗山根據地外,中央、湘鄂西、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等一批根據地相繼創建起來。其中與抗日先遣隊使用和兌換“紅軍票”有直接關聯的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和閩浙贛(贛東北)省蘇維埃銀行發行的紙幣(圖1、圖2),上述兩種紙幣均帶有“ 蘇維埃銀行”字樣,從1932年起陸續在革命根據地發行并流通,老百姓稱其為“紅軍票”。

1934年8月31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龍泉小梅,經短期休整于9月2日到達龍泉八都,3日進入寶溪鄉溪頭村,并開設隨軍銀行(圖3),在當地使用和兌換“紅軍票”(蘇維埃紙幣)。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使用“紅軍票”品類是由其部隊的性質及其屬性構成所決定的。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是由中革軍委的命令組建而成,隸屬中央紅軍戰斗序列。先遣隊從瑞金出征時攜帶物資500多擔,除宣傳品3 0 0 多擔外,還有后勤物資、炊事用具及藥品等。這些包括“紅軍票”在內的物資由中央蘇區直接供給,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老紅10軍戰士攜帶有少量閩浙贛(贛東北)省蘇維埃銀行紙幣的可能。
中共(安徽)宣城地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于1991年出版的《艱難歲月》一書在《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績溪、旌德、涇縣》一篇中記載了隨軍銀行的貨幣兌換情況:“紅軍有隨軍銀行,每到一處,戰士拿蘇區發行的貨幣‘蘇幣’到隨軍銀行兌換銀元、銅幣,再去買東西。無論買什么東西都要付款,不少分文,甚至喝了老百姓的茶也要付錢。”中共(福建)連江縣委黨史研究室于2 0 11年出版的《連江革命史》一書中也記載了抗日先遣隊使用蘇區紙幣的情況:“(8月14日)下午,先遣隊政治部收發處用連羅蘇維埃政府協助籌集的銀元兌換回紅軍戰士向市民購買商品使用的蘇區紙幣,安置好50 0多名傷員,交接了俘虜和收繳的武器等之后,先遣隊的先頭部隊在全城人民的熱烈歡送下,開始離開羅源,向寧德方向挺進。”

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紅軍長征紀實叢書: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卷》中,《會見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領導人的回憶》一篇中記錄了這么一段文字:“(193 4 年8月間)中央紅軍的到達(福建連羅)影響是很大的。那時先遣隊帶一部分現款,也帶一部分蘇維埃票子,第一天買東西用出去,部隊設有票子兌換處,第二天就可以兌換現洋。用票子主要是擴大政治影響,這樣兌換老百姓很高興。”說明紅軍先遣隊在一路的戰斗過程中,也與紅軍在龍泉八都、溪頭使用“紅軍票”一樣在當地設立隨軍銀行進行兌換。

陳桂禎在《北上紅軍經過羅源見聞點滴》一文中,更加直接地寫明了蘇維埃紙幣的品類:“(8月1 3日)紅軍就將剛才的經過情況,用我聽不太懂的普通話向他匯報了約幾分鐘。這位軍官轉臉注視著我,笑容可掬地輕輕地拍著我的肩膀,叫我馬上去開店門做買賣,并囑我傳達他的話,也叫左鄰右舍都開店門營業。接著他從褲袋中撿出三張壹角、貳角、伍角‘中華蘇維埃銀行’發行的鈔票給我看,并解釋說,紅軍的戰導員就是以這種鈔票向各商店購物,可以與銀元等值通用。各店于下午收市時,可將鈔票匯集,統通向紅軍司令部‘收發處’兌換銀元,絕不會使商人們吃虧。”“當下午最后一次國民黨飛機飛遁后,這時時鐘將近4點,我檢查店甲貨架上商品,零零落落所剩無幾,隨手清點售貨金額,就有310元另2角,其中除一枚是中央蘇維埃鑄造的銀幣外,其余都是蘇維埃銀行鈔票,我內心計劃,先拿10 0元提向司令部收發處,試試看能不能兌現。果然出人意料,不折不扣地兌回100塊銀元。我滿腔喜悅,提回店中……”

一位店員用他的親身經歷描述了“紅軍票”的使用和兌換過程,并明確了紅軍票的具體特征為“中華蘇維埃銀行”發行的鈔票,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品類名稱基本吻合,可以確定為同一品類。另外,從三張壹角、貳角、伍角“中華蘇維埃銀行”紙幣面值對比來看,也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品類一致,其最大特征為貳角券,只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有發行(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贛東北省蘇維埃銀行、閩浙贛省蘇維埃銀行發行的紙幣品類見左頁表格)。
如上所述,無論是從抗日先遣隊的戰斗序列為中央紅軍,還是出發地為中央蘇區首都瑞金,行軍路線橫貫贛閩浙皖,加之多篇記錄與回憶史料綜合來看,無疑“紅軍票”的品類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伍分券(圖4)
券長8.2厘米、寬5厘米,正面上端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楷體字,下文為帶字母冠號的紅色流水號碼。中間的圖形為工農集會圖案,兩廂列“伍分”字樣。下底黑色豎讀“憑票廿張兌換銀幣一元”,紙幣的四角為“伍分”字樣。背面上下兩邊為網狀花紋,上方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字樣,下面印有阿拉伯數字“ 0. 0 5”,下端橫書“公歷一九三二年”,兩廂各飾有一個五角星,星內有鐮刀、錘子圖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壹角券
券長9.4厘米、寬5 . 8厘米,號碼分券背和券面兩種打法。正面上端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楷體字,中間飾有網狀圖案,正中央為雙圓圈和“壹角”二字,下有英文簽字;下方橫書“憑票十張兌換銀幣一元”字樣,兩廂各有一枚小五角星;邊緣四角為網狀花紋圖案,上下角有隸書“壹角”兩字。背面上端有“國家銀行”4 個字,正中有腰鼓形紋,內有鐵錘、鐮刀圖案;下端扁框內有“公歷一九三二年”楷體字,四角各印有梅花圖形,梅花中間為雙環圓圈,內有阿拉伯數字“0.1”(參見圖2)。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貳角券(圖5)
券長9. 8厘米、寬6 .7厘米,有19 3 2年和19 3 4 年兩個版別,號碼分券背下方和頂部兩種打印法。正面上方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隸體字,兩邊各飾有一顆小五角星;中間為列寧頭像,頭像左右兩邊有楷書“貳角”兩字;下方橫框內豎讀“憑票伍張兌換銀幣一元”字樣,兩邊各有一個英文簽字;票面四角有“貳角”字樣。背面上方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隸體字,四角圓圈內有“貳角”二字;正中間為中華蘇維埃徽章圖案,下方有阿拉伯數字“1932”或“1934”;中間兩廂有五角星,內有“0.2”字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伍角券(圖6)
券長10.3厘米、寬6.8厘米,正面上方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隸體字,框下為紙幣發行號碼;圖案兩旁飾有兩個圓圈,圓圈內有正楷“伍角”兩字;下側兩邊有英文簽字,下方一小框內豎列有“憑票貳張兌換銀幣一元”字樣;四角各有一花瓣,內有“伍角”兩字。背面上方橫列“ 國家銀行”4 個隸體字,中央飾有大花紋圖案;下方扁框內書“一九三三年”;四角各飾有一個花紋,花紋內各有一個圓圈,圓圈內有“伍角”兩字。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壹元券(圖7)
券長11. 8厘米、寬6 . 6厘米,有1932、1933、1934年三個版別,還有一種為雙A版,較少見;上端橫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楷體字,下面兩側打有流水號碼;正中央是列寧頭像,飾以匾形花紋;兩端飾有斜形體空心五角星各一個,內書“壹圓”兩字,稍下兩旁各有黑色英文草書簽字;下端橫書“憑票即付銀幣壹元”8個字樣;上下左右四角各飾有一片花瓣,內嵌楷書“壹”字。背面上方橫書“國家銀行”4個隸體字;中央飾有扁圓形圖案,圖案的中央框內有“O N E”英文字;兩廂也各飾有徽形花紋圖案,其中各有一個空心五角星,星內書有阿拉伯數字“1”,下方為印刷發行年份;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圓圈,圈內各嵌隸書“壹”字。
抗日先遣隊的作戰行動是長征的序曲,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組成部分。抗日先遣隊廣大指戰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軍紀嚴明,關心群眾疾苦,買賣公平童叟無欺,貨幣十足兌換信譽極佳,得到了廣大勞苦民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