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林
“國培”實施以來,安陽市將“國培”納入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培訓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精準實施,全面提高了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重點提升了鄉村中小學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素質,為促進全市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
調查研究,摸準問題把好脈
增強“國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聯合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人事科、發展規劃科等部門科室,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了解等方式,對我市中小學進行師資調研和統計,摸清了縣區學校的師資配備情況,掌握了全市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比例,梳理鄉村學校在培訓需求、教師外派學習等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精準實施“國培”明確了方向。
建強組織,高效暢通保質量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安陽市教育局成立以主管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教師教育科、教育教研信息中心、發展規劃科、人事科,各縣(市、區)分管局長、教師教育科(股)長為組員的“國培計劃”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合理分工,結合縣、區實際制訂實施方案,召開“國培”工作會進行專題部署,使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確實施“國培”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調動基層教師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廣大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二是建強專干隊伍。培訓隊伍建設,是落實“國培”工作的基礎。我們采取會議部署、經驗介紹、研討交流等舉措,重點對各層級師訓專干進行培訓,著力提升其實施“國培”工作的能力素質,為“國培”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是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我們對照標準化、示范性建設標準,特別是對標服務、保障“國培”的任務要求,持續加大對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建設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重點做到“一投入、三結合”(持續加大經費投入,把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與中小學校遠程教育結合起來,與實施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結合起來,與縣級教師教育相關資源優化整合結合起來),真正把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成多功能的區域性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全面提高教師進修學校服務“國培”、服務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精心籌備,健全機制促管理
一是以健全的制度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我們嚴格按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要求,遵循“層層推薦、優中選優”的原則,認真遴選培訓對象,并將培訓學時納入教師專業學時管理,與績效工資、教師繼續教育考核掛鉤,與教師的評先評優和職稱評審掛鉤,強化了培訓的嚴肅性和紀律性,增強了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二是以服務和監督的一體化促進落實。“國培”的最終目標是提升教師的整體素養,服務對象是教師。為此,我們強化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服務意識,每個培訓項目都責任到人,負責通知、聯絡、咨詢服務等工作,保障每一位參訓者擁有參訓的“綠色通道”。同時,我們對參訓者進行監督和跟蹤管理,保證不缺人、不缺課,做到全員全學時參訓,使“國培”落到實處。
三是以高效的反饋機制促進“國培”效能優化。為切實提高培訓質量,讓教師更加輕松、愉快地參加“國培”,培訓結束后,我們采取召開一次意見反饋會、書寫一篇心得體會、組織一場報告會等舉措,獲取參訓學員的意見建議,發揮學員的作用,促進“國培”效能更好地轉化。我們主要征求學員對項目的后勤組織、課程選擇、專家學者的知識類型等意見建議,及時總結反饋,做好解釋和建議上報工作,讓“國培”更專業、更貼心,更好地滿足培訓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
盤活資源,實現“國培”效益最大化
一是引領分享共成長。在“國培”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每名參訓學員不僅要帶著問題“學以致用”,還要帶著成果“傳經送寶”。培訓中,我們要求學員準確理解、把握培訓內容和培訓要求,學習借鑒成功經驗,促進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培訓結束后,專家指導參訓教師秉承培訓理念,做好引領、傳遞、分享。這樣,不僅把學到的理論運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同時把專家、名師的做法、理念與同事們分享,做到“走出一位‘國培’學員,輻射一所鄉村學校”。
二是借助名師工作室輻射帶動。為使“國培”的成效最大化,我們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積極發揮參訓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校本研修、送教下鄉等形式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業務水平,走專業化成長之路;通過讀書、研討、講座等活動,營造你追我趕、積極奉獻、爭做名師的良好氛圍;通過以點帶面,為全市培養了一大批各科優秀教師,有力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三是用好“國培”資源輻射區域教師。承訓院校在實施“國培”的過程中,注重開發和生成性資源的積累,形成了大量的文本及視頻培訓資源。這些資源在我市教師隊伍中傳播,被許多教師有選擇地使用,并不斷改進、創新。許多學校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訓資源庫,為我市各級各類培訓提供了可以復制的培訓資源。
“國培”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強力助推器”
一是教育理念得到更新。通過“國培”,長期躬耕于農村教學一線的教師走出鄉村,來到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的都市,聆聽教授、專家講座,學習他們對新理念的闡釋。專家們用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點亮了鄉村教師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育的執著追求,捕捉新課改的動態,在影子教學中答疑解惑,在培訓學習中一起探討、交流、碰撞。
二是師德修養得到提升。“國培”聚焦師德教育和愛國愛崗教育,并將其納入各類學科通識培訓,不僅關注教師專業化成長,更注重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近年來,我市涌現出一大批以“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師韓保學、梁琰、元建周為代表的師德先進個人。
三是自我反思能力得到提高。培訓中,教師立足于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診斷、自我調適、自我總結,在自我反思中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從而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要求。
“國培”成為教育均衡發展的“不竭永動機”
一是解決了鄉村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近年來,“國培”針對鄉村地區教師隊伍現狀和實際需要,開設了“音、體、美”“心理健康教育”等薄弱學科教師培訓。這些培訓項目的實施,既提高了薄弱學科教師的學科素養,又為農村學校特別是邊遠地區學校解決了師資短缺、課程難以開齊的實際困難。在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中,把貧困落后地區教師選送到北上廣等地的優質師范院校,讓他們開闊眼界,更新理念,提高素質,促進了村小、教學點教師隊伍專業化素質的提升。
二是補齊了緊缺領域教師短板。隨著時代的進步,素質教育成為主流。我們倡導各校因地制宜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組建學生社團、鄉村少年宮。但隨之而來的是相關師資的短缺,“國培”急基層學校之所急,開設了相關培訓。我們根據各縣、各校實際,分配培訓指標,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緩解了部分領域教師緊缺的現狀,為基層學校培養了一批緊缺薄弱學科的骨干教師。他們把“國培”中所思、所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創建特色學校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林州市第二小學的特色書法教育,林州市振林學校的特色足球,省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文峰區高新第三小學的甲骨文社團等。
近年來,我市參加“國培”的骨干教師中,1362人因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學員,283人先后成長為省、市名師,1382人成長為市學科帶頭人,3252名教師先后被評為省、市骨干教師,多人主持或參與“國培”課題并順利結題。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引領著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未來,在以“國培”為引領的五級培訓機制下,我市必將打造一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發揮新的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安陽市教育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副局長)
(責編 馬孟賢)